牛春花 周會玉 郝小雯 郭海巖 郝淑香 楊芹
摘? 要:首次報道了黑脛牧草蝗(Omocestus tigribialis sp. Nov.)的生物學特性。該蟲在阿拉善地區1a1代,以卵越冬,若蟲共5齡。是阿拉善盟主要的農牧業和林業害蟲之一。
關鍵詞:黑脛牧草蝗;形態特征;生活習性
中圖分類號:Q969.26?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0932058
引言
阿拉善地區地處內蒙古西部,N710~4248',E710'~0652',總面積26.84萬km2有戈壁、沙漠、湖盆、丘陵、灘地相間分布。海拔1000~500m。年降水量平均40~0mm,年燕發量達3700mm。年平均氣溫5.4~6℃,年日照時數為3000~3400h。≥10℃的積溫3000℃,無霜期120~50d。阿拉善地區植被屬亞洲荒漠植物區的亞洲中部荒漠亞區,從東到西分為賀蘭山山地植被,主要植物有青海云杉、油松、山楊、榆等;荒漠戈壁植被其主要植物有紅砂、珍珠柴、綿刺、籽蒿、油高、沙冬青、沙拐棗、錦雞兒屬、白刺等。額濟納旗納林河植被其主要植物有胡楊、沙棗、檉柳灌叢等。全盟灌木林和干旱草原面積1226多萬hm2,具有特殊生態和社會功能。近年,由于黑脛牧草蝗危害,致使大片草地枯死或瀕死;大面積的天然更新灌木幼苗被危害致死;給生態建設造成極大危害。為了有效控制黑脛牧草蝗危害,自2015—2017年在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所屬的8個鎮、31個蘇木,對黑脛牧草蝗進行了觀察,初步掌握了黑脛牧草蝗的生活習性。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 ?形態特征
體中小型,雄蟲體長13mm左右;雌蟲體長20mm左右,體黃褐色,觸角黑褐色。頭頂近乎銳角,頭側窩寬短,長度大約是寬度的2倍多;觸角絲狀,一直延伸到前胸背板后端。復眼橢圓形,具有黑色眼后帶;單眼上部和下部均向內凹陷。顏面從側面看傾斜且隆起寬而平;前胸背板背面棕褐色,背板側片暗棕色,后下角處具一淡色斜斑,側隆線淺棕色;前翅細長,長達后足股節端部,翅端弧形;后翅與前翅長度相等。后足股節暗褐色,膝部黑色;后足脛節黑色,腹部棕色。后足爪間墊肥大,突出到爪的端部,后足脛節外側有8個細刺,內存有7個細刺。肛上板呈三角形,鼓膜孔橢圓形。尾須圓柱形。
2? ? ?生物學特性
一年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屬于不完全變態昆蟲,從若蟲到成蟲大約需要30d左右的時間。卵在第2年氣溫回升到29℃左右時開始孵化,卵的孵化期為15d左右;剛孵化的小若蟲喜歡取食林木幼苗、玉米、麥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的鮮嫩葉片;若蟲在3齡之前,取適量很小,對環境的抗性也很弱,遇到降溫和降雨天氣死亡率較高;若蟲一般在氣溫27℃左右,濕度在6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16%左右的條件下才能夠正常發育。若蟲大約1周脫1次皮,若蟲總共5齡;4、5齡若蟲為補充體內營養取食量大增,對牧草及農作物的危害也最嚴重;5齡以后進入成蟲期,成蟲喜歡在10:00,15:00的時段進行交配產卵;每頭雌蟲的平均產卵量大約為90頭左右,卵的寄生天敵比較多,主要有鳥類、虎甲、步甲、芫菁等天敵取食蟲卵,卵的存活率較低僅占40%左右。卵一般在6月中旬開始孵化,6月下旬為高峰期,剛孵化的若蟲活動范圍比較小,活動能力不強;7月中旬為成蟲期,7月下旬為高峰期;在成蟲期,為了繁殖需要成蟲成群聚集,遷移范圍擴大,取食植物種類增多,取食量增大;嚴重時,所經過地段的植物向被鐮刀割過一樣;8月下旬成蟲開始產卵越冬,卵常產于土中或雜草中;產卵時雌蟲將產卵器插入土中或雜草中,產卵深度約為2cm左右。成蟲有喜歡群居和遷飛性,所以成蟲羽化后至產卵前具有遷飛習性,以便提高產卵數量和質量。
3? ? ?結語
黑脛牧草蝗在阿拉善盟地區1a發1代,以卵在土中或雜草中越冬,卵孵化期為15d左右;若蟲5齡,若蟲期3個月左右,4齡、5齡若蟲取適量最大,對植物的危害也最為嚴重;成蟲期月2個月左右,成蟲具有群居和遷飛習性,所經過地帶植被常常被取食一光,呈現出像被鐮刀割過一樣的被害狀,是農林牧業生產的重要害蟲之一。
參考文獻
[1]能乃扎布.內蒙古昆蟲[M].呼和浩特: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2]白小栓.內蒙古賀蘭山地區昆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13.
[3] 楊勇奇,郝俊,郭文舉,等.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的半翅目昆蟲[J].內蒙古師大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1993(2):7-15.
[4]王英杰,李鑫.螞蚱的養殖技術[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7
(5):42.
[5]賀達漢,王新譜,鄭哲民.蝗蟲種群密度對牧草生長與損失量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1998(2):14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