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薦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當前豬肉的繁殖備受人們關注。在眾多豬疫病中,母豬子宮內膜炎的發病率較高,且后果慘重。本文針對母豬子宮內膜炎的診斷展開研究,通過對發病特征的分析,提出幾點治療策略。以期能夠有效降低發病率,降低農戶經濟損失。
關鍵詞:母豬;子宮;內膜炎
中圖分類號:S585.28?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1974/nyyjs.20180932099
母豬子宮內膜炎在養殖過程中較為常見,且較難治愈?;加性摲N疾病的母豬不易受孕,即便受孕后也常導致流產。因此,加強對該種疾病的研究,并提出診斷與治療舉措,將有效降低發病率,減少相關損失。同時為該研究領域提供些許具有建設性的參考意見。
1? ? ?母豬子宮內膜炎發病癥狀
常見子宮內膜炎分為3種類型。急性子宮內膜炎。當母豬患有該種類型疾病后,臨床癥狀主要變現為精神不振,體溫持續上升,且排尿次數有所增加。該部分母豬無法正常為豬仔哺乳,且若未能及時進行治療,病情將迅速發展,進而轉變為慢性子宮內膜炎。慢性子宮內膜炎。臨床表現不是特別明顯,體溫上升也無法及時察覺。當長期患有該種類型疾病后,母豬子宮內將出現分泌物,且受孕困難。長此以往,母豬體重下降,無法正常繁殖。隨性子宮內膜炎。臨床表現較為明顯,食欲不振,發情期紊亂。且受孕概率十分低,無法正常配種,甚至會出現假孕現象。
2? ? ?診斷與治療
2.1? ? ?發病原因
了解發病原因才能對癥治療,并有針對性的加以防范。當前,豬的繁殖區域普遍存在于農村,且養殖不成規模,過程欠缺科學性。其中,常見的感染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病毒的感染。在飼養過程中,養殖人員未能對母豬進行檢查,在母豬生產時也未給予適當幫助,以及醫療器械未能進行消毒,均有可能造成母豬發生感染癥狀;交配感染。在進行配種過程中,公豬生殖器未能進行有效消毒工作,或公豬生殖器存有炎癥未能進行消毒處理,均有可能將炎癥分泌物與細菌傳染給母豬。進而引發感染現象。飼養過程中缺乏科學化的操作。飼養人員未準備必要維生素與礦物質,導致母豬抵抗力明顯下降。無法抵御外來細菌的入侵,因此發生感染可能。
2.2? ? ?疾病的預防
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應始終堅持預防大于治療的基本原則。本文簡介如何預防母豬子宮內膜炎的發生。
2.2.1? ? ?合理搭配飼料
提升母豬抵抗能力是預防疾病的根本,因此在日常管理與飼養過程中,應適當增加含有維生素與礦物質的綠色飼料。注意均衡的營養搭配,提升母豬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時,應注意飲用水的清潔程度,適當給予驅動,保持流動的水流。為母豬提供干凈清澈的水源,以及營養充足的飼料[1]。
2.2.2? ? ?做好衛生工作
清潔的豬舍環境將有效抵御疾病的產生,在飼養過程中,應加強對豬舍內衛生環境的關注力度。一般而言,應每天清理豬舍內排泄物與其他雜物,保證生長空間舒適健康。冬季應做好通風與保暖工作,夏季應做好蚊蟲驅散,通風工作。定期進行豬舍消毒,并選用合理消毒液以免對豬造成影響。隔夜豬飼料應及時清理,以免變質滋生細菌。尤其在夏季悶熱氣候時節,更應加強環境衛生工作的管理與力度,避免疾病的產生。
2.2.3? ? ?做好交配繁殖工作
母豬交配過程中,應對交配的種豬生殖器進行消毒,避免存在細菌與炎癥,間接傳染給母豬,導致其發病。同時,若以人工交配方式進行繁殖,應做好手臂消毒處理,佩戴一次性消毒手套再開展人工授精工作。以免手臂細菌傳染給母豬子宮內,引發其患有子宮內膜炎。
2.2.4? ? ?隔離處理
對于已經發現患有疾病的母豬應給予隔離處理,防止交叉感染。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母豬應及時處理,避免疾病的傳播造成更大經濟損失。
2.3? ? ?治療
通常采用注射480~640萬單位青霉素,每天2次。結合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慶大霉素以及魚腥草。若為急性子宮內膜炎,且出現感染癥狀,以氟苯尼考混懸劑1支加以治療。常采用甲硝唑、硫胺類藥物和喹諾酮類為主,向豬注射混合液,每隔2d用藥以此。以50~100mg/kg硫胺嘧啶為治療藥物時,每天用藥2次。若豬體溫較高,則注射10mL安乃近注射液或注射安痛定注射液。中醫強調清熱解毒,因此常以芒硝、玄參、萊菔子、麥冬、生地等中草藥為配方,制作成細末,并用溫水沖調后讓豬服用。每天1次,連續用3d。發揮補中益氣之作用,消腫排膿,進而治療子宮內膜炎。
飼養人員應針對該類型疾病深入研究,針對其中各發病細節加以觀察與記錄。同時,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加強消毒工作,合理給予藥物治療。提升豬自身抵抗能力,并以科學的治療方法進行診斷。及時發現,降低發病概率。
參考文獻
[1]張天偉.探究母豬子宮內膜炎的診斷與治療[J].農業與技術,
2016(8):6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