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玲
摘 要 幼兒在進行實物拓印畫,能在動手的活動中獲得滿足,情緒很歡快。但如何進一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把畫面豐富,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表現出來,是一個關鍵的步驟。
關鍵詞 幼兒 實物拓印 教學策略 想象力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繪畫同音樂、語言一樣,是人類表情達意、交流經驗的一種形式。蘇聯的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認為:“繪畫可以根據兒童的第一、第二信號系統相互作用來促進兒童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師教幼兒繪畫時,要利用兒童喜歡的形式去教學,不僅要提高幼兒的繪畫水平,而且讓幼兒的想象力、創作力得到發展。
1實物拓印的作用
1.1有利于美術綜合能力的提高
實物拓印版畫就是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媒材讓幼兒進行拓印。繪畫的畫種較多,但實物拓印版畫教育是有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與成長的一種活動。因為實物拓印版畫不僅繪畫,而且可以雕刻、印刷,集繪畫、設計、印刷于一體,整個制作過程,能使幼兒的心、眼、手得到全面的訓練。
1.2有利于想象力的發展
幼兒對想象物的圖畫描述從“表象的記憶水平”、“表象的再造水平”最后到“創造表象水平”,而幼兒的年齡水平是“表象的記憶水平”和“表象的再造水平”占主要。當幼兒把實物的條紋印出來后,是一個個無形的輪廓,但如何表現畫面,就先讓幼兒從記憶水平進行表現出來;更深一層就是想象畫面,進行表象的再造水平。想象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比較深層的就是表象的再造水平。想象力強的幼兒會把超出外形束縛,進行想象畫面。
1.3激發幼兒繪畫的興趣
實物版畫的各種材料的操作,顏色的組合,想象的自由空間,都是幼兒喜歡的繪畫形式。因此,對比以往單一的繪畫,幼兒的興趣更濃。
1.4為幼兒建立環保意識
大自然的媒材都是幼兒容易接觸到的,它在版畫的應用,既觸發幼兒的靈感,也在環保意識上讓孩子上了一堂無形的課。廢置的瓶子、紙皮、樹葉、雞蛋殼等,這些都是小朋友經常接觸到的,但是,用到版畫上,它會變成美麗的畫面。我們會讓幼兒經常收集一些廢物,拿到幼兒園進行實物拓印活動,這樣,幼兒的活動參與性也會更高。
2實物拓印教學策略
2.1實物內容的選擇
小班幼兒在使用物品方面也要先為幼兒提供易于操作的實物,如:手指、手掌瓶蓋等。
中班的幼兒可以提供一些如紋理較清晰,外形輪廓顯示明顯的一些實物。如:樹葉、蔬菜、水果等。
大班的幼兒可以增加材料的多樣性,可塑性,如紙皮、扇子、樹枝、棉手套等。
2.2目標的制定
小班幼兒因為年齡較小,認知和操作能力有限,可以適當地降低拓印難度。由教師設計情景,幼兒完成比較容易的手指點印、手掌印等。例如:小班幼兒在手掌印畫中,發現手掌就像樹葉一樣,這時候,老師引導幼兒把手掌樹葉印在畫好樹干上,當幼兒看到一棵棵七彩樹時,都為自己的成功露出微笑。
中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繪畫基礎,認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有利進一步的提升,因此進行實物拓印后,并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添畫。例如:中班幼兒在認識水果蔬菜的主題中,發現這些大自然的產物原來也是一種漂亮的印章。
大班幼兒的拓印水平和想象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因此,幼兒的拓印組合性和創造性因該更強。例如:在幼兒學習樹葉拓印時,老師先讓幼兒把不同的樹葉撿回來,然后讓幼兒把樹葉嘗試用顏料印出葉脈。之后,教師引導幼兒:“你們看,各種不同形狀的樹葉,我們把他們組合在一起,看會變成什么呢?”幼兒在第一環節的基礎上對樹葉的葉脈有了了解,于是,很快的拼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或人物。
2.3想象力的引導
實物拓印印出的是千遍萬化的畫面,因此,幼兒的想象也會有不一樣的風格。想象力是實物拓印版畫的關鍵,以此如何引導幼兒的形象力,我有一下幾點建議:
(1)各種版畫的欣賞。認知經驗越豐富,想象力就發展的越好。幼兒對實物拓印版畫是陌生的,要讓幼兒在這方面觸發靈感,我們平常就要多讓幼兒進行版畫的欣賞。在觀賞絲瓜烙,印出的南瓜時,幼兒的眼光是驚訝的;當丟棄的紙皮印出一個個房子時,幼兒露出的是心動的感覺。在默默的意識潛化中,幼兒的思維才會更活躍,想象力才會更豐富,版畫的興趣才會提升。
(2)教師的引導。當幼兒拓印后,如何進行自己的表達和想象,這一環節,教師的引導是尤為重要的,因為這是幼兒動腦和動手的關鍵時刻。如:幼兒印出了樹葉的葉脈,但是如何讓這枯燥的畫面進行想象,進行添畫呢?教師:“你這是什么呢?”“小鳥”“鳥的身體是怎么樣的呢?”“長長的”“對呀,長長的身體,就缺了頭和翅膀,你可以用剪和切的辦法弄出其它的部位呀!再不行,也可以畫上去呀!”最后,幼兒把頭和翅膀印出來,還加上了眼睛和嘴巴,背景是湛藍的天空。
在手印畫的時候,一些小朋友們嘗試兩只手合在一起時,老師啟發他說:“有什么動物是這么多條腿的呢?”“螃蟹!”于是,一只橫著走的螃蟹出來了。一些有創作力的幼兒嘗試握拳印,老師就引導他:“這是什么呢?”當幼兒說出自己的印痕的名稱時,教師就讓它說出這里是什么,還缺什么呢?幼兒很快就會受到啟發進行畫面的添畫。
(3)實物拓印畫形式要多樣化。教育教學的原則是:識、廣、活、新。識:幼兒有基礎;廣:知識面要廣;活:知識要學得活;新:手段要新。美術活動也一樣遵循這樣的規則,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拓印畫活動內容進行游戲化的活動設計,要避免單一的活動形式,否則容易讓幼兒產生厭倦感。例如:讓小班幼兒利用手指蘸顏料進行作畫,如果簡單地讓幼兒重復點畫過程,幼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手部肌肉也正在發育,很難取得好的效果。我們平常看到的小樹枝,以為和拓印扯不上關系,但是我們可以進行實物的拓展性拓印。我們可以用油墨涂在上面,用宣紙包緊,就可以印出各種形狀的樹桿畫面。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可樂瓶瓶底粘上顏料,然后印在樹桿上,一朵朵梅花就在樹枝上長出來了。這個過程中,小班幼兒會手舞足蹈,仿佛自己種出了一棵棵梅花樹。教師讓幼兒在一張長長的白紙上進行走跑,出現一個個鞋印;幼兒騎著車在白布上轉,出現了一條條車痕。這些活動,幼兒的興趣到了高點,痕跡組合成一幅幅拓印畫。天然游戲化的拓印畫活動能有效幫助幼兒建立自信,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尤其對于幼兒來說,游戲至關重要。在拓印游戲中,幼兒不僅對色彩鮮艷的物品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各式各樣的拓印材料更是喜歡,在拓印畫之后,加深難度進行添畫,創作出不一樣的作品,幼兒的畫面又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4)拓印版畫的材料提供。幼兒想象力的發揮要注意:要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拓印畫素材,讓幼兒觀察和欣賞這些素材的特點,萌發動手制作拓印畫的愿望。幼兒的思維方式還處于直觀形象階段,給予幼兒足夠多的美術素材很重要。 添畫時,教師提供的輔助材料會更加刺激幼兒的想象力。如:彩色的珠片,幼兒可以當作小鳥的眼睛,圓圓的瓶蓋可添加到小動物身上當作頭部等。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報紙和紗布制成拓印包,收集廢木頭、扇子、蓮蓬、紙皮、玉米梗等進行各種的拓印。而且豐富拓印的工具:版畫滾筒、木蘑菇、版畫馬蓮、刻刀等。
3實物拓印版畫注意事項
3.1操作的條理性
實物拓印版畫要運用的工具較多,因此,教師在進行活動前要讓幼兒清楚地知道操作的順序,工具擺放的地方,顏料、教具的運用方法,要不然很容易造成場面的混亂。
3.2恰當地運用教學評價
堅持“美術過程重于美術作品”的理念,重感受、重體驗、重過程、重創造。無論幼兒的作品質量如何,教師都要及時發現和表揚幼兒作品的優點,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并讓幼兒有機會進行分享和交流。如發現幼兒拓印畫中有獨特的想法時,可用“你真棒”“你不錯”“你是小畫家”等語言,給予幼兒充分的肯定,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利用展覽、欣賞幼兒作品時,讓幼兒相互觀看、相互評價;利用在離園時間向家長及時反饋幼兒的進步,幼兒受到激勵。同時增強了幼兒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幼兒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及時發現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問題,進行反思,改進教學方式。
實物拓印版畫在進行一段的實踐后,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但也創造了許多的成就,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美術興趣也得到了更高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兒童的想象與幻想[M].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1.
[3] 在美國幼兒園上美術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