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蘭
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世界歷史都市聯盟成員城市和國家重點支持保護的全國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鄭州商城遺址是核心遺址和城市之魂,也是鄭州人的精神家園。建設商都歷史文化區的戰略構想從最早提出至今,已經醞釀10年之久。商都歷史文化區內擁有大量的歷史文化遺存,這些文化遺存歷史跨度長,遺跡數量多、種類豐富、與居民生活水乳交融、集中分布在內城區域,整合打造的潛力巨大。這些文化遺產資源是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文化之“源”、產業之“根”。
一、商都歷史文化區基本情況
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是鄭州市委、市政府立足國際商都建設,著力推進的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商都歷史文化區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商城為核心,位于鄭州市中心城區,規劃范圍為二七路、德化街、錢塘路、隴海東路、城東路、金水路圍合區域,面積約6平方千米。
這片區域是鄭州歷史文化資源最為集中、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區域。不僅有譜寫中國城市建設史新篇章的商代王城,還有在千年古城滄桑中保存下來的傳統建筑精品:鄭州城隍廟、鄭州文廟、鄭州北大清真寺。漫步老城,俯瞰商城遺址城墻的浩大宏偉,品味文廟、城隍廟等明清古建筑的璀璨藝術,傾聽夕陽樓、鄭州舊衙署等古跡的動人典故,體會了,方知中華文化之博;領略了,方知管城歷史之久。
這些文化遺產歷史跨度長,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分布集中、和諧共生、特色突出。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3處。歷史資源可分為五大類:城郭遺址類、宗教文化場所類、歷史建筑或遺址類、名人紀念場所類和其他歷史文化資源。佛、道、儒、伊斯蘭四大宗教匯聚融合,歷史遺跡與近現代革命建筑互為依托,體現了強大的文化生命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代表了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文化“資本”,是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的文化之“源”、產業之“根”。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經過前期努力,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已經具備整體利用的條件。目前,文廟-城隍廟片區已初具規模,兩院片區已啟動建設,夕陽樓片區、書院街片區、宮殿區遺址公園起步區已具備實施條件。
隨著鄭州商城大遺址保護工作的深入,商都歷史文化區面貌較之前大為改觀。但作為鄭州的老城區,雖然擁有最深厚的歷史文化,卻沒有與之地位相匹配的城市名片。長期以來,老城區人口密集,交通擁擠,沒有彰顯商城遺址的文化內涵,尚未形成具有傳播力的商文化整體意象,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矛盾仍然存在。遺址區域內歷史文化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并沒有很好地發揮其應有價值。周邊區域產業發展與歷史文化資源關聯度不大,在功能上呈現出碎片化。產業鏈條缺乏延伸,未能彰顯文化旅游產業的綜合效益,不能滿足“吃住行、游購娛”的多層次消費需求,歷史文化資源尚未轉為產業優勢。以“商文化”為核心引領,構建公共文化服務、國際文化旅游、高端商務服務于一體的商都歷史文化區勢在必行。
三、建議和對策
中原地區古都眾多,比較中原四大古都歷史文化的優勢與劣勢,鄭州商都歷史文化區年代早、規模大、延續時間長、出土文物震撼,且位于省會鄭州的市中心,是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的最佳抓手。以建設商都歷史文化區為契機,把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展示給全世界,將鄭州打造為世界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引領中原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華文明在全世界的影響力。
(一)規劃先行、謀定后動
此前,鄭州市已編制完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規劃,形成了保護、開發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的初步框架。而商都歷史文化區起步區建設思路在此框架內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含義?!渡潭細v史文化區古民居保護展示方案》《書院街歷史街區保護展示方案》等方案的編制,基本思路打造集商業、休閑、旅游于一體的歷史文化街區,這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保護好商城遺址、“商文化”展示為根
建設商都歷史文化區,首先要保護好商城遺址,展示好“商文化”,突出“商文化”的基礎地位。運用地下展示、地上展示、遺跡展示、復原展示、陳列展示等多種方式,實現可觀、可聽、可觸,反映燦爛的商代文明。建設好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建筑外形和裝飾要體現商文化風格,與外側城垣相統一,重視使用饕餮紋和甲骨文。鄭州商城、小雙橋遺址等商代遺址出土文物要一并在這里展示。在商城內城的東北部打造宮殿區考古遺址公園。在發掘完成后,通過建設保護棚等方式,實現遺址發掘現場的保護展示,在宮殿基址及其他遺跡保護棚周邊建設綠地,美化遺址周邊環境,建設宮殿區遺址公園。
(三)創辦一個全國性商代文化活動
依托鄭州商城遺址和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創辦全國性商代文化活動,每五年或者十年大型舉辦一次。重視歷史人物、事件,講活講好歷史故事,做好活態傳承。利用膾炙人口的商代歷史故事,如“玄鳥生商”“商湯桑林祈雨”“伊尹放太甲”“相土乘馬”“王亥服?!钡?,通過實景演藝、動漫宣傳等方式,真正實現“讓文化遺產活起來”,從而提高鄭州“商文化”的知名度,提升商都歷史文化區文化影響力。
(四)整合資源,實施文化帶動經濟發展
將以3 600年商都文化為依托,以“兩院”項目為引領,以商代都城遺址、文廟、城隍廟等物質文化遺產為重點,按照“一心、兩軸、三街、四區”(“一心”即黃金珠寶交易展示中心;“兩軸”即紫荊山路和東西大街兩條空間發展軸;“三街”即順城街清真美食街區、塔灣民俗文化街區、夕陽樓——書院街歷史街區三個特色街區;“四區”即民族及民俗文化區、高端商貿服務區、商都文化展示區、商務服務綜合區)的功能布局,推動文化旅游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投資超百億、綜合收入超500億級的集歷史、文化、創意、藝術、技術等元素于一體的世界商都文化創意旅游示范區。打造成為鄭州的中央文化區(CCD)、鄭州商貿文化中心區、商城文化展示區和生態宜居內城區。
同時,要深入挖掘無形文化要素(舊地名、老字號等),拓展保護對象,豐富文化內涵,為文化資源的多元化利用提供堅實基礎。
(五)古建筑復建要重點突出,特色鮮明
在歷史上,商都歷史文化區有許多著名的建筑,在很多騷客文人的詩詞作品里頻頻出現,或者有相關的文獻記載。有必要復建這些古建筑,如夕陽樓和開元寺塔,定位精準,建成鄭州的標志性建筑。
夕陽樓遺址公園定位唐文化傳承遺址公園,依據古籍記載復建北魏時期夕陽樓。開敞園林景觀,結合商城西南城角孤傲聳立的雄偉氣勢,重現唐代詩人李商隱詩中美景。園內設李商隱紀念館,紀念鄭州唐代著名詩人。開元寺始建于唐開元年,距今1 300余載,復建開元寺塔,重現歷史上“鄭州八景”之一“古塔晴云”。
(六)多措并舉,提升商都歷史文化區的文化認知度與知名度
拍攝以展示鄭州商代文化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可以在建成的商都博物院定時播放。在鄭州火車站廣場矗立杜嶺方鼎,并且在四周介紹鄭州厚重的歷史文化,通過雕塑、圖片和文字等方式展示商代甲骨文、青銅器、原始瓷器等方面的文化。軌道交通、電視網絡媒體和微信平臺等設施實現互聯互通,提升商都歷史文化區的文化認知度與知名度。
堅持保護好、展示好商城遺址這一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建設好商都歷史文化區,讓鄭州作為全國八大古都的底氣底蘊充分彰顯,讓商都文脈代代相傳。輻射帶動周邊經濟、文化發展,推動鄭州成為“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國際重要文化遺產旅游目的地”“國家歷史都市文化傳承創新與舊城改造互促共贏示范區”,為國際商都建設提供核心文化支撐,為古都鄭州城市文化形象重塑做出重要貢獻。
(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