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磊 鄭丹
保定市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理位置優越。這片土地上有眾多不同時期的古村落。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不少古村落已少有人居住,古村落正在逐漸衰落、消失。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喚起人們對古村落的保護意識,加強對古村落的保護,以防古村落進一步消失。另外,人們可以利用古村落特有的文化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游來發展當地經濟,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一、研究背景
2015年6月1日至2日,由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國攝協和河北省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主辦的全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工作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河北沙河市舉行。為期兩天的時間里,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傳統村落普查先進工作者代表一起走訪了王硇、綠水池、大坪等多個古村落。筆者作為學校的代表有幸參加了這次會議,聽取會議報告,與全國各地專家、學者交流與溝通。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國古村落的保護現狀,以保定市的古村落為例來研究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二、保定市的古村落保護情況
保定市有眾多的傳統古村落。然而,由于近些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有些古村落已經完全消失。據最近一次對古村落的調查,全市范圍內共有十余個保存比較完整、有較高價值的古村落。保定市幅員遼闊,歷史悠久,但是如今只有十余個古村落,這說明保定市的古村落破壞非常嚴重。為了能發掘出更多具有可保護性的古村落,對現已發現的古村落及時進行保護,筆者針對保定市古村落的具體情況總結出其發展、保護面臨的難點和措施。
三、保定市古村落發展的難點
(一)對古村落立檔調查力度不夠
目前,保定市被列為國家傳統古村落的大都是一些歷史文化名村,如冉莊、南腰山村等。但還有一些潛在的傳統古村落沒有被發覺,這一方面是由于人們深入調查的力度不夠,另一方面是由于從事古村落保護的志愿者人員太少。因此,保定文聯、保定民協以及一些熱衷于傳統文化保護的人士,應該吸納更多的志愿者投入立檔調查工作,在最短時間內把全市境內的村落進行立檔,把一些還沒有被保護和有保護價值的古村落及時上報到上級部門,等待審批。
(二)村民的保護意識不強
通常情況下,古村落大都位于偏遠的山區,這些地區經濟比較落后,交通也不夠發達,生活水平相對較低,村民的文化素質普遍不高。在這種情況下,村民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問題,也就缺乏對古村落的保護意識。有些居民為了自己住宅的需要,還有一些為了經營或旅游的需要,私改建筑結構,既破壞了建筑的整體風貌,也破壞了建筑結構,影響建筑壽命。
(三)古村落的原住民越來越少
通過最近的走訪調查發現,古村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居住條件基本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水平。這就導致村里的一些年輕人或是外出打工,或是搬遷到其他地方,有的古村落甚至已經沒有人居住,這將非常不利于古村落的保護。說到古村落保護,馮驥才認為最大的問題還是留住人的問題,如果沒有人,村規、民俗、村里的歷史記憶都將消失,只有留住原住民才能留住古村落的“魂”。另外,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以及風俗習慣等都代表著古村落的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離開了原住民也就離開了生存的土壤,必然也就失去古村落特有的傳統文化味道。
(四)古村落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夠
目前,大部分古村落經濟欠發達,村落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因此,除了古村落內部的努力建設之外,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合理的優惠政策,必要時給予一定的經濟扶持,幫助居民不斷完善古村落的基礎設施,為古村落旅游業的繁榮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古村落之間缺乏聯動性,各自為戰
保定市古村落在旅游開發上大多各自為戰,相互之間缺乏聯動性。筆者走訪調研了易縣西陵周邊的三個古村落,從旅游上來說,位置最佳的當屬五道河村,因為它緊鄰清西陵的主陵泰陵,其次是忠義村,最后則是鳳凰臺村。但是,目前發展最好的是鳳凰臺村,他們利用滿族風情的特色優勢,充分發揮農家樂旅游,效果十分明顯。而五道河村和忠義村雖然位置較好,經過的車輛絡繹不絕,但很少有游客或車輛停下來觀光旅游。又此可以看出,雖然這幾個村子相鄰很近,但是村落之間缺乏統一性、聯動性。筆者認為,任何一個古村落不管發展得好或者不好,很難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講,如果只是單一地發展自己,最終也會走進死胡同。
四、保定古村落保護發展的措施
(一)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以及文化修養
提高古村落村民的生活水平及文化修養,是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根本。比如,政府提供一些政策、資金、技術的扶持,幫助農民種植或養殖一些有地域特色的農副產品;其次在政府的引導下大力發展旅游業,鼓勵農民開辦農家樂、特色手工藝品店;另外還要盡可能完善道路、停車場、水電和通信等基礎設施。這樣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農民有了經濟保證,就更愿意留在古村里,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才會得到根本的保證。
另外,古村落的傳承與保護既需要國家的扶持與幫助,更需要村民自身文化素質與修養的提高。村民是古村落的主體,在古村落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讓廣大村民深刻認識到古村落的發展,既有利于國家,更有利于自己,是一件利國利民的重要舉措。
(二)維護古村落整體風貌,對老建筑進行修繕
對古村落內的建筑進行走訪調研,記錄每棟建筑的等級、建筑年代、歷史、建筑規模、破損程度以及需修繕的資金投入量等,制定合理的維修計劃和設計方案。首先要保留原有建筑風貌,對老建筑進行適當修繕;其次實施最經濟、最有效的修繕計劃,盡可能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最后是在不改變原有結構的前提下,適當改變內部設施,比如增加衛生間的設計,改善水電和照明系統、增加節能環保設施,如太陽能等。
(三)及時挖掘保護古村落的傳統文化
各地古村落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各自的建筑風格和習俗規范,如音樂、舞蹈、民族手工藝、節日慶典和飲食等。人們既要對古村落的建筑進行保護和修繕,又要對這些民俗文化進行傳承和發展。可以說,建筑是古村落存在的根本,而民俗文化則是古村落生存發展的靈魂所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對古村落傳統民俗文化的挖掘好壞,直接會影響古村落發展的成敗。
(四)把文化旅游作為古村落旅游發展的核心
文化資源是古村落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手段。以清西陵周邊村落為例,應該把清西陵景區與周邊村落有機串聯起來,形成以清西陵旅游為核心,周邊忠義村、五道河村、鳳凰臺村等村落為主軸,讓游客除了能夠游覽清西陵的皇家園寢,還可以通過景區周邊滿族古村落向游客展示滿族特色八旗文化、滿族飲食文化、滿族風俗習慣以及民間手工藝等。另外,可以利用周末或節假日舉行滿族特色的節日慶典以及演出等。這無疑將對游客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從而改變以往人們來清西陵旅游,只要幾個小時就游覽完畢的現狀。因此,保定市的古村落應該根據各地的文化特色、風俗習慣和地域特色,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貼上屬于自己的文化標簽。
五、結語
通過對保定市古村落建筑以及文化的保護,每個古村落可以具有鮮明的特點,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景區或景點,以帶動當地和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對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發展保定市的經濟有著重要的意義。
(1.河北大學;2.河北農業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保定古村落的傳承與保護研究”(項目編號:2015030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