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彥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引言:目前社會上的企業都在積極的將大數據應用在各個方面,因這是一個用數據說話的時代,在這種環境下,要學會使用數據思維,而作為公共圖書館,表面上是一個服務行業,但是實際上其中可以收集的數據資源十分的豐富,在大數據的支持作用下,能夠對整個圖書館的情況做到細致入微的了解,這樣有助于分析圖書館讀者的個人喜好和行為偏好,并及時合理地調整圖書館的相關決策,不斷提升服務效率。
目前大數據已經成為了社會上的熱門話題,但是在圖書館的管理領域中很多人覺得大數據還很遙遠,因此在實踐中并沒有開始圍繞基礎數據展開一系列的挖掘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很多數據雖然獲取比較方便,并且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在圖書館的各項工作中,這些數據很有可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到目前為止這些數據還沒有應用在圖書館的工作中。圖書館對于大數據的認識只是處于初級階段,在2013年,國內的一些圖書館開始把部分的業務服務數據公布在社會上的一些平臺,最先采取有力措施的是浙江省圖書館,它率先舉辦了“我的閱讀2012”這一活動,這項活動的內容包括所有參與這項活動的讀者過去一年的閱讀賬單,這一舉措得到了廣泛的響應。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得知浙江圖書館注冊讀者的數量,平均每人借閱多少冊書,哪位讀者借閱量最大,哪本書被借閱的次數最多等等,與之殊途同歸的是,廈門圖書館在微信公眾號上增加了閱讀賬單的功能,當讀者綁定了賬號之后,就能夠詳細的了解自己在2014年的全年借閱量。但是這些數據缺乏有效的整合,各地區的圖書館各自為政,管內的業務系統也并不一致,在數據整合方面面臨一定的挑戰。
在目前的發展階段中,圖書館擁有的數據并不少,但是大數據分析需要更全的數據,特別是采用績效管理模式的圖書館,需要的數據源更加的多種多樣,因此要梳理館內的內部數據,更要對管內的數據加以分析,進行有目的的查缺補漏,并且還要篩選和剔除重復的數據,并制成完備的數據報表,這種報表的特點是清晰明了,并且作為對比和參照,一旦數據有異常情況,也能夠及時地發現和解決。這樣才能保證生成的報表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以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文獻為例,需要在數據系統建設伊始就做好相關的統計工作,比如根據不同的數據字段制成統一的數據表,運用命令調用確定各種數據字段的內容。在東莞的圖書館,通過調用后臺的日志,借助統計方法,可以對過去一年圖書館的文獻借閱量進行統計和分析,并根據不同文獻的借閱次數進行排序,可以得出整體的借閱量。在調查結果中顯示成人閱讀的內容除了小說還有家庭教育,另外還有個人心理學、人生觀與人生哲學、圖形圖像識別和證券市場。對于這些數據,圖書館的利用情況不是很好,并沒有真正的發揮數據信息的價值。
在使用數據產品時,要發揮數據產品重要優勢,提高決策的準確性,并且使決策的價值最大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需要應對以下問題:第一,必須分清哪些數據對讀者有價值,同時區分這些價值的內涵和類型;第二,必須學會如何合理地搜集和獲取數據。一般而言,從整體角度看,圖書館的數據種類包括用戶的行為、文獻的服務等,那么對這些數據種類進行細化,可以形成不同的數據產品,比如對用戶的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和總結,那么就可以采取按照不同時間段進館的人數、讀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借閱情況等統計的方式。至于文獻服務方面的數據,更是類型不一,比如文獻的種類、年份、出版社、作家等。這些獨一無二的數據不僅能夠幫助圖書館完善自身建設,同時還可以深入挖掘,并輸出到政府部門,為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一定的參考。利用這些數據資源與資源、文獻提供商進行商討,幫助提供商拓寬服務的范圍、增加服務的方式、實現服務模式的創新。總之要積極的將這些創新的服務模式引入到社會的群體中,將數據資源信息作為基礎,與之開展對接合作。
首先,大數據的目的和定位必須清晰,因為其能夠為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提供依據,并且通過源源不斷地提供數據,完成相應的服務。其次,需要知道圖書館大數據是一種高效的科學工具,鑒于圖書館管理模式層級較多,可以通過使用對應的數據,對各個層級進行分析,從而使結果更有針對性。最后從管理層到一線的員工要清楚的掌握數據的產生源,也要清楚的明白數據的結果要用在哪里,另外他們也要對自己負責的內容做到清楚掌握,結合業務特點和運營情況。可以根據類型比較特殊的數據,對相關的用戶群進行細分,分析和總結固定用戶群的規律和特點。也可以根據用戶的特征,主動進行數據的查詢,將各個數據更好地串聯起來,發揮不同種類數據的優勢,而且這樣可以使得服務更加人性化和個性化。對于數據的結果,如果獲得了數據的結果,還需要進一步的認證,之后根據數據的最終結果,采購相應的資源,也可以在這一過程中推廣服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數據的統計和分析不能單方面進行,還要與之前的數據進行對比,這樣才能找到不足之處,并且不斷完善和改進,從而確保數據的科學性,豐富數據的價值。同時還需要做好數據的管理工作,因為在統計數據的過程中,存在一些數據并不是由圖書館統計的,也不是由圖書館進行處理的,比如數字資源在線使用數據,因此合作的雙方加強管理要考慮到數據的安全,考慮到用戶的安全隱私,考慮到數據的可信度,在數據的使用方面也要多加防范。
使用大數據并不一定需要更新或者是替換技術平臺,結合我國經濟現狀,圖書館方面不適合在技術平臺方面做過多的資金投入,所以需要利用現有的技術平臺,結合相關業務,進行局部的改進和創新,達到隨時能夠進行數據統計的目的。比如要將大型的數據分散到月、周、日上,在統計之后進行匯總。以interhb為例,在很多的圖書館中都采用了這一系統,此系統在數據庫表中包含了很多較為完整的業務數據信息,在調用時只要以需求為依據即可[3]。另外,大數據的統計工作需要分散進行,不能過于依賴圖書館,也就是說要豐富統計的渠道,比如利用一些信譽度良好的機構、網站或者是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這樣能夠提升統計的效率,并且分擔圖書館的壓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借助第三方的力量同樣可以得到有價值的數據。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數據項目并不需要建設Hadoop系統,站在技術層面的角度,已經能夠提供成本較低的大數據處理工具,也能提供用于存儲大數據的云端系統。有些系統與APP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圖書館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合理選擇工具,保證工具發揮最大效益。
總結:綜上所述,在大數據的發展趨勢下,國內的公共圖書館必須要抓住機遇,努力讓自身的管理和業務獲得進一步的發展。要加強利用第三方平臺的優勢,要不斷創新管理觀念,借助先進的科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圖書館的服務內容更加的豐富,讓圖書館的服務形式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