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鳳玲 蕪湖市公安局
在信息科技技術不斷發展的當前,社會輿情的主要表達方式是網絡輿情,有效地反映了民眾在當代環境與社會事件中的真實思考與個人情感。但是由于信息技術下的現代網絡術語虛擬開放式平臺,參與輿情表達的人群以及思想十分廣闊與復雜,具有不可控性。這樣的現狀導致網絡安全與輿情的管控工作面臨巨大的難題與挑戰。并且由于我國自身的社會發展需求所決定的矛盾凸顯,推進信息化環境下的網絡安全與輿情管控工作的優化是十分重要的。
實現網絡輿情產生的條件是當前的實時事件的刺激,進行輿情傳播的主要工具是信息化技術下的互聯網,而最終實現輿情的發布與閱覽是以人為主體,主要是民眾對于做出刺激的事件所表現的態度、情感以及所產生的行為傾向的具體表現,這就是信息現代化環境下網絡輿情的含義。例如在網絡環境中出現了政治問題或政治事件,民眾在對相關事件進行詳細了解之后會有互聯網技術為傳播途徑,發表個人對于該事件的想法以及對當前執政者執法的意見或態度。
并且,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當前的網絡輿情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特征,即多元化發展、群體綜合性質、缺乏理性、難以實現管理控以及對實時事件進行放大等多個明顯特性。并且對于現代網絡輿情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網絡環境下的輿情言論在自由的環境下,具有突發性質以及互動性能強的特點,并且網絡環境中的主流觀點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但也不排除偏差性的存在。另外對于網絡輿情現狀進行分析與討論可以看出,網絡輿情的直接影響因素包括民眾對于相關事件的認知、個人道德觀念的樹立以及網絡信息的不斷傳播,另外還涵蓋多種關于社會、政治、利益以及民眾行為等多個事件。除此之外,互聯網的管理規范以及網絡媒體的影響力,都是造成網絡輿情的重要影響因素。
要切實落實對網絡輿情的管控工作,首先相關管控人員應當切實加強對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這是實現管控工作高效實現的重要保障基礎。就當前的網絡輿情管控來說,部門領導人員以及相關工作人員還存在著一定的偏見,難以理解網絡輿情與民眾意愿之間的關系,缺乏重視程度。同時將網絡輿情籠統的劃分為不利因素,缺乏直面精神。甚至在面對網絡輿情時,以為其無價值以及低影響,從而忽視網絡輿情的重要性。正是由于以上形態的出現,導致網絡輿情的管控工作難以落到實處。所以應當加強相關工作人員對于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首先要積極改變觀念,正確認識到網絡輿情與民眾意愿之間的關系。同時要意識到網絡輿情是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反映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政府部門展開切實工作。但是同時也要意識到網絡與強對于社會穩定性的影響,在管控力度難以達標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不良輿情言論造成不利影響。所以行管工作人員應當加強網絡輿情的重視程度與管控力度,為民眾的意愿表達創造合理的平臺。
加強網絡輿情預警有利于及時發現網絡輿情中的不利影響,從而進行準確的判斷、預防以及控制,減小不良網絡輿情的不利影響。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求相關的管控技術人員提前做好相關的預警規劃以及預警模型建立。其次,在現代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環境之下,應當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實現網絡輿情與分析工作。除此之外,對于網絡輿情預警,還應當建立相關的評估體制,盡可能的保證預警工作的準確性。加強網絡輿情的應急處理有利于在面對突發的網絡輿情緊急事件時即使進行處理與控制,是實現網絡輿情管控的重要手段。首先,應當根據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應急預案的建設,其中包括總體手段、分項手段以及靈活手段,同時還要加強相關工作的管理體制建設,為工作的實現保證提供專業的專家咨詢幫助以及管理領導工作。同時還要通過框架構建,逐漸實現突發事件處理工作的規范化進行以及制度化實現。
除此之外,政府應當從立法角度進行專門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當前相關網絡輿情的管控法律僅僅是從網絡傳播載體的角度進行管控,缺乏了完整的管控制度。這樣導致了網絡平臺上的言論難以根據法律進行正確導向,同時也由于法律支撐不住,為網絡輿情的管控工作帶來不便。所以,相關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就網絡輿情安全制定科學合理的法律政策,實現網絡輿情向著有利方向發展。
網絡輿情的構成主要是包括觀點提出者以及觀點收看者兩部分。在這中間觀點收看者可以自由進行相關言論的傳播以及評論。實現網絡輿情管控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性,發揮網絡評論的重要性,實現網絡輿情的正確引導。在網絡環境中,主要的評論分為顯性與隱性兩個部分。其中顯性評論主要是指官方背景下進行署名的相關文章與評論,隱性評論則主要是指評論中官方背景下未經署名的評論或者不在官方背景下的已經署名的文章。相較于兩種不同的評論方式,隱性評論更加具有參與網絡輿情管控的價值。這主要是由于對于網絡平臺上的民眾來說,對隱性評論的防范心理更低,在貼合民眾的同時實現正確的網絡輿情的引導。所以,為實現隱性評論在網絡輿情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設立專門的網絡評論員,參與到民意表達當中,實現網絡輿情的正確引導。同時要注意在進行隱性評論發表時,控制官方色彩的體現,盡可能的與民眾表達進行貼切。
從客觀角度來說,不利的網絡輿情表達與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現實社會中的國家社會關系的影響,國家社會關系的不穩定很可能導致微小不滿被逐漸放大,發展為不良的網絡輿情現象。所以,政府應當加強改善現實社會中的國家社會關系,實現從基層解決民眾矛盾與問題,從而實現網絡輿情的有效管控。要做到這一點,國家應當首先建立輿情回應機制,保證相關信息的公眾透明,對網絡輿情問題進行有效控制。這是由于在以往的網絡輿情的傳播過程中難以實現信息對稱,可以通過回應機制的建立及時傳遞政府態度,防止網絡輿情向著不正確方向進行發展,最終形成輿論。另外,政府還應當加強對于傳統媒體的管控工作,不斷被推進傳統媒體與網絡傳播之間的緊密結合,實現主流媒體的引導作用。
隨著信息化環境的不斷發展,網絡輿情逐漸朝著多元化與不可控的方向發展。對于網絡輿情來說,正面的網絡輿情言論可以督促政府與社會進行不斷的優化,實現我國政府與民眾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化發展。相反,負面的網絡輿情往往會導致社會穩定性遭到破壞。所以相關部門與工作人員不斷實現網絡輿情管控措施的優化與完善,通過制定相關制度以及管理水平的上升確保信息化環境下的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