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胡



冬季是呼吸疾病的高發期,天氣寒冷干燥的環境易導致呼吸道黏膜分泌物增加,氣體交換受阻,使病情加重或惡化,很可能會發展成為呼吸系統衰竭以及心臟衰竭造成嚴重后果。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肺炎和肺結核等都是常見呼吸道傳染病,其共同癥狀通常表現為咳嗽、流鼻涕、乏力、頭痛、發熱等,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并且以飛沫、塵埃的形式通過空氣傳播,冬季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占傳染病之首位一點也不夸張。
預防措施
a.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調整飲食結構,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b.“秋凍”不可取,注意保暖十分必要,利用保暖護具保護好呼吸道和胸部不受寒冷的侵襲。
c.注意通風換氣,早晨起來或者陽光比較好時最好通風半小時左右。
d.加強鍛煉,運動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大口呼吸,最好是口鼻交替呼吸,切勿過度運動。
e.堅持用藥預防和控制,定期去醫院復查、調節用藥。
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高峰期與冷空氣活動密切相關。寒冷的氣候會引起血管的痙攣和收縮,使血壓增高或血壓不穩定,心臟負擔加重,容易引起心絞痛發作、心肌梗塞發生以及一系列心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如果冬天里老人數日或數周出現乏力、頭暈、煩躁、胸部不適,活動時心悸、心絞痛或心絞痛發作頻繁、劇烈、持久等癥狀,很有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前兆,一定要引起注意,防止疾病的復發或突發。
預防措施
a.保持情緒穩定,避免精神緊張和情緒激動。
b.注意勞逸結合,適當增加體力活動,定時定點休息,防止過度疲勞。
c.過度肥胖會使心臟負荷加重,控制體重,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平時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d.遵循醫囑按時服用降壓、降脂、溶栓、擴血管、防心肌缺氧等常規藥品,老年人最好隨身攜帶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藥物,以備發病時及早服藥,以免突發意外。
e.定期去醫院進行心電圖、腦血流圖等檢查,還可經常去社區保健站進行血壓和血脂的檢測。
f.保持低鹽低脂的飲食習慣,及時補充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多吃果蔬,忌煙酒增加血管韌性和彈性以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目的。
g.有既往病史的老年人,盡可能保持身體的恒溫,一定要防寒保暖注意添衣勿受涼,氣溫驟降時最好不要外出。
秋冬交替時氣溫降低、晝夜溫差變大,是流感、感冒的多發季節。流感、感冒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引發急性肺炎、冠心病、肺心病等一系列并發癥,加重潛在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一般來說,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表現為起病急驟、畏寒、高熱、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發燒在39攝氏度以上,還會引發肺炎等并發癥;而普通性感冒表現為喉嚨癢痛、鼻塞、流淚、流鼻涕、打噴嚏、咳嗽、輕度發燒、頭痛和咽痛等。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性感冒如果治療不當也很容易病情加重發展成支氣管肺炎等其他疾病。
預防措施
a.隨溫度變化及時添加衣服和被褥等,避免因著涼而誘發感冒。
b.秋冬季氣候干燥,空氣中塵埃含量高,人體鼻黏膜容易受損,要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還有利于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c.注意居室通風換氣,居室內每天至少開窗通風半小時到一個小時。保持空氣流通、清新,預防病毒通過空氣傳播,避免空氣污濁引發呼吸道疾病。
d.適當鍛煉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強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有晨練習慣的人應將晨練時間推遲,可以選擇在午后鍛煉。
e.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盡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接觸到感冒患者或他們碰觸過的東西后勤洗手。
f.機體抵抗力較弱的人群如老人孩子可在流行季節前,可接種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
關節炎泛指發生在人體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由炎癥、感染、退化、創傷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炎性疾病,可分為數十種。臨床表現為關節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及關節畸形,嚴重者導致關節殘疾、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以及較強的冷空氣突然來臨,常常會引發關節炎、關節痛等病癥的產生會復發。一般來說,只要當日溫度變化在3攝氏度以上,氣壓變化大于10百帕以上,相對濕度變化大于10%以上,就符合產生及復發條件,關節痛患者自然就會多起來。
預防措施
a.關節炎患者可依據天氣預報,在天氣變化前采取保暖、祛濕等防御措施。
b.冬季要加強鍛煉,以改善和調節關節功能,減少關節病痛。
c.保持樂觀、穩定的心態,良好的心態情緒有利于預防由自身免疫病引起的關節炎。
d.注意衛生,保持居室通風和空氣良好,防潮、保暖措施要做好,從根本上避免誘發關節炎發病的環境因素。
e.合理飲食,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減少攝入動物內臟、海鮮、禽肉、豆類等富含嘌呤的食物,科學合理的飲食能有效預防痛風性關節炎。
隨著冬季溫度的不斷下降,人們時常會出現腹飽悶感、噯氣、反酸、食欲下降等現象,這是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后,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供血減少的結果。與此同時,人體的植物神經功能發生紊亂,胃腸蠕動的正常規律也被擾亂,導致胃病高發,嚴重時甚至可以誘發消化性潰瘍發生或復發。所以在冬季防患“胃”然很重要。
預防措施
a.避免過酸、過辣等刺激性食物及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細嚼慢咽,使食物充分與唾液混合,有利于消化和減少胃部的刺激;切勿暴飲暴食,定時定量、規律飲食。
b.避免服用紅霉素、強的松等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預防胃粘膜損傷而出現炎癥或潰瘍。
c.戒酒戒煙,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d.注意個人衛生,不混用他人的餐具、牙具,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以及胃病產生。
保持精神松弛愉悅,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過度的精神刺激,都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進而誘發胃炎、胃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