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一類致癌原,正是因為它含有多種致癌物,是導致口腔癌高發的罪魁禍首。在那些盛行嚼檳榔的地區,口腔癌發病率也更高。

女性孕期最后一個月處于白晝時間較長月份,患產后抑郁癥風險最低(26%),孕期最后三個月白晝時間較短,抑郁癥風險最高(35%)。臨床醫生應鼓勵孕婦多接受自然光照,多攝入維生素D。在季節性日照縮短的情況下采用光照療法,妊娠晚期的高危女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后抑郁癥風險。
甩手大步走能預防駝背。在大街上我們會發現很多駝背的人,最無奈的是,那些駝背的人知道這樣很影響美觀,但是又沒有辦法。其實可以嘗試一下,甩手大步走,讓腰背部肌肉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張,尤其能使脊柱保持挺立,還可讓腹部處于輕度緊張狀態,減輕腰部負擔。
生活中常見的肉類大多是含有高嘌呤的,比如豬肉、牛肉、羊肉、雞肉、鵝肉等,痛風患者在日常飲食中對這些食物應忌口,而且對于肉類熬制的濃湯也要忌口,因為濃湯中含有大量的嘌呤,痛風患者喝后不但無法稀釋尿酸,反而會引起尿酸增高。

給寶寶備餐時,不要以成人自己的口味作為判斷咸淡的標準。成人感到咸味時,氯化鈉(食鹽)的濃度是0.9%,而嬰幼兒感到咸味時,其濃度為0.25%,不到成人的1/3。因為人對食鹽的敏感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的,兒童對食鹽的敏感度明顯高于成人,若按照成人的口味來放鹽,寶寶攝入的鹽肯定超標。

青少年時期正是人體骨骼生長的重要階段,在此時確保骨骼得到最佳發育機會,將大幅減小老年患上骨質疏松癥的風險。相對于單獨運動,身邊有人陪伴或參加團隊組織的集體運動,對幼兒骨骼生長和全身發育的促進效果更加明顯。18歲前的孩子無論課業負擔多重,家長都應鼓勵他們堅持體育鍛煉。
英國“低頭族”兒童每天使用電子設備的平均時間從低于3小時躍升至4小時45分鐘。專家警告稱,過度依賴電子設備的兒童有失眠、肥胖的癥狀,也易成為網絡欺凌受害者,同時由于缺乏現實生活中的交流,他們也失去了寶貴的社交技能。

銀杏有小毒,有毒成分主要在種皮及胚芽中,煮食前一定要清除干凈。成人一次食用不要超過30粒,兒童不要超過10粒。熬夜上火或有痰熱者忌食銀杏,否則易加重病情。
小孩兩歲前服用抗生素,長大后肥胖幾率高;服用時間越長、服藥種類越多,肥胖幾率越大。研究人員推測,這或許因為抗生素會更快殺死有助控制體重的腸道細菌。

睡時血壓是重要的血管風險預后標志和預防及治療目標。這項研究覆蓋了40個初級保健中心,自2008年至2015年,共有18078 人被納入研究。結果表明,睡覺時血壓升高,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最高。特別是睡眠時收縮壓升高,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明顯。

在心臟病發病時,多會出現的癥狀是一種“窒息感”,甚至是“瀕死感”。這種感覺一般持續時間不長,短的只有十幾分鐘。正因為這些癥狀很短暫,易被人們所忽視,以為“只是一時不舒服”,結果一旦發病就猝不及防,搶救不及時、不得當,生命稍縱即逝。
橄欖油對控制血脂并不是最有益的植物油。葵花籽油、菜籽油和亞麻籽油等植物種子油降脂效果最好,而黃油和豬油等固體脂肪最不利于降脂。以單不飽和脂肪酸或多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強危險因素“壞膽固醇”水平。因此,在食用油選擇方面,多選葵花籽油和菜籽油,少吃豬油和黃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