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霞,扈文秀
(西安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西安 710054)
西安作為西北地區的綜合樞紐,近些年來吸引了國內外不少知名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入駐,整體發展勢頭強勁。然而,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了諸如“跑路事件”、“群體性事件”等不良現象。究其原因,與西安市互聯網金融定位不明確、門檻準入低等戰略規劃息息相關。在消費需求不斷變化和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厘清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脈絡、提前規劃發展戰略尤為重要。因此,如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制定切實有效的發展戰略,已成為政府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本文以西安市為視角創新性地將SWOT-AHP模型引入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戰略研究,力求為西安市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提供戰略參考,實現互聯網與金融產業優勢互補,進而激發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最大效能。
第一,運營成本低。隨著開展業務的增加,傳統實體金融機構需要支付大量的固定成本、沉沒成本以及流動成本。互聯網金融機構則不然,它的投入相對固定。根據西安市金融辦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正常運營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已達70家。這些公司依托互聯網平臺提供金融服務產品,大大降低了自身實際運營成本,并快速吸引了大量客戶資源。
第二,高效快捷。西安市互聯網金融企業依托先進的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收集分散的客戶信息并進行標準化建設,從而完善了信息數據庫。這不僅有利于高效利用各類信息,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逆向選擇問題,全方位、多層次助推西安市整體經濟大發展、大繁榮。
第三,交易空間廣。互聯網金融不受時間、地域以及交易方式的限制,任何區域的客戶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金融支持平臺申請所需要的金融服務產品。西安作為內陸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后,借助先進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與東南沿海地區和中西部發達城市進行信息共享、互通有無,這就有利于優化西安產業結構升級,從而有效拓寬西安市經濟發展渠道。
第四,現代化信息技術。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諸如移動互聯網、社交網絡以及云計算等技術,這些都為金融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加速了金融互聯網化的進程,激發了金融創新的活力。西安在推動技術創新、發展擁有民族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優勢和特色,已經形成集創業研發園、國際軟件園、長安通訊產業園以及草堂科技產業基地等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帶。
第五,服務和產品優勢。與傳統金融相比,互聯網金融的信貸產品一般期限較短,且流動性較強。西安市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提供“碎片理財”,為客戶的零散資金量身定做相應的金融產品。這種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具有“鯰魚效應”,在創新產品和服務等方面沖擊了傳統商業模式,有效地推動了金融創新和金融企業改革,促進了市場競爭。
第一,發展不均衡。一方面,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單一且規模較小,交易額上億元的企業寥寥無幾;另一方面,在交易規模、品牌效應、企業資信以及風控技術上,本土互聯網金融企業兩極分化相當嚴重。西安規模最大的互聯網金融國有企業金開貸,注冊資本已增至8000萬,2016年交易規模也突破19億元大關。反觀其他私營企業,注冊資本多集中在1000萬左右。
第二,投資利益缺乏保障。在投資者本息收益保障方面,西安市不少平臺只采用了平臺風險保障金模式,其代償金額以保障金總額為上限。事實上,投資者的風險并未得到全覆蓋。而大多數投資者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常常受到平臺誤導宣傳以為風險保障金會全額代償。
第三,網絡支付安全性低。網絡安全一直是制約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難題,西安市也不例外。一方面信息因為過于集中而易“失竊”,另一方面也因其開放共享性而易將單體風險演化為系統風險。黑客的攻擊常常致使客戶資料被盜取或泄露,間接影響一些優質客戶資源的流失。換句話說,那些優質客戶出于安全性的考慮,或許更愿意選擇線下的金融服務或產品進行投資。
第四,平臺公信力低。目前,西安市僅有金開貸為國資背景,其余均為私營企業。考慮到本地投資環境的具體情況,對于監管初期和審批準入的網絡借貸、眾籌來說,私營企業缺乏一定的社會信任基礎。根據西安市P2P網絡借貸平臺交易額及收益比較發現:金開貸的年化收益率最低,但是其國資系背景使得它吸納資金的能力更強,因此交易額穩居第一;其他民營系的平臺穩定性較差、缺乏一定的公信力,往往通過較高收益來吸引投資、提高交易額。
第五,員工專業度低。雖然西安高校林立、人才眾多,但是專門從事互聯網金融工作的技術型人才相對欠缺。加之私營企業多規模小、平臺低,難以大量聚集高端專業人才。這就導致西安市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上水平較低、人才匱乏。另外,西安市的互聯網金融尚在探索階段,對互聯網金融工作創新度的要求相對較高,這就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第一,戰略區位重要。西安是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橋頭堡。近些年,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的加快使西安的地理與交通優勢實現了有機結合,比較優勢日趨顯著。西安浐灞生態區重點建設的西安金融商務區是政府著力打造的區域金融中心,目的在于提升西安的國際地位,從而建立國際化大都市。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布《“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確定西安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可以說,西安迎來了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新契機。
第二,政府政策扶持。2015年7月4日,國家公布《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為進一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從而實現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緊接著,《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出臺,指出加快發展互聯網金融產業,有利于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與金融業務創新,有利于豐富金融服務體系,有利于進一步加快全省互聯網金融產業的發展;2016年2月6日《西安市促進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式下發。這一系列政策的頒布與實施,不僅給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結構的調整帶來了政策紅利,而且給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持,同時可以有效提高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競爭力。
第三,市場需求強烈。西安作為陜西的省會城市,人口聚集、商品經濟發達、小微企業眾多。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致力于發展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全球軟件和服務外包基地,擁有眾多的中小企業,并形成了西安軟件園;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吸引了眾多集競爭性技術研發、技術創新以及初創型科技為一體的中小企業,并形成了被譽為“智巢產業園”的西安產業科技園。這些企業對資金的需求相當強烈,但是商業銀行對這些中小企業尤其是創新型企業貸款支持的意愿并不高。因此,互聯網金融平臺將成為這些小微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渠道。
SWOT通過設定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綜合西安市互聯網金融內外部環境因素對發展戰略的影響,此部分為策略制定匹配了四種戰略組合,即SO戰略、WO戰略、ST戰略以及WT戰略。如圖1所示。

圖1 西安市互聯網金融戰略選擇
結合實地調研,邀請省內知名且熟悉行業發展的專家以及互聯網金融企業高管共計20人進行評估,對準則層即優勢、劣勢、機會以及威脅等因素按照1-9級標度法進行元素賦值。然后,構造判斷矩陣進行下一步的分析。
2.2.1 AHP步驟
在專家對各要素相對重要性賦值的基礎之上構造判斷矩陣,運用Excel得到歸一化特征向量(W)與最大特征值(λmax),從而得出一致性指標CI,最后計算出隨機一致性比率CR。公式如下:

其中,通過查表可以獲得平均一致性指標RI。當CR小于0.10時,可以認為判斷矩陣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否則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重新調整與修正。
2.2.2 各組內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表1至表4顯示:各組的判斷矩陣都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即CR都小于0.10。接下來,本文對組間判斷矩陣進行分析。

表1 優勢組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表2 劣勢組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表3 機會組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表4 威脅組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表5顯示:組間判斷矩陣通過了一致性檢驗,即CR小于0.10,同時得到了組間優先排序。也就是說,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機遇>劣勢>優勢>威脅。

表5 組間判斷矩陣、權重及CR值
2.2.3 要素綜合權重及優先級排序
根據各元素的權重和元素所在組權重得到元素總權重,再進行元素總排序。由表6可以看到:影響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相關因素的差別程度較大,其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O3科技創新崛起、O5市場需求強烈、O2政府政策扶持、W2投資者利益缺乏保障、W3網絡支付安全性低、W4平臺公信力低、O4金融體制改革、高效快捷、O1戰略區位重要、S5服務產品優、信用環境欠佳、S3交易空間廣、政府和行業以及社會監管不到位、人才專業度低、發展不均衡、S4現代信息化技術、T2傳統金融機構的競爭、運營成本低、T1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T5經濟增速放緩。

表6 組內要素綜合權重及優先級排序
2.2.4 戰略方案矩陣
用每組中權重最大的因素代表其所在組,各因素兩兩組合得到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方案。如表7所示。

表7 互聯網金融戰略方案
2.2.5 發展戰略定位
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是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交互作用的結果。首先,以這4個變量作為半坐標軸,其中 S'、W'、O'和 T'分別代表總體優勢、總體劣勢、總體機會和總體威脅水平(如圖1);然后,對各變量層次總排序權重計算平均值,得到S'(0.0208,0),W'(-0.0520,0),O'(0,0.1064),T'(0,-0.0104)。
根據SWOT分析理論,在企業內部優勢明顯與外部機會較多的情況下,適宜增長型策略(SO);外部機會較多但存在一定的內部劣勢情況下,適宜扭轉型策略(WO);內部劣勢明顯與外部威脅巨大的情況下,適宜防御型策略(WT);內部優勢明顯但存在一定的外部威脅情況下,適宜多種經營策略(ST)。
因 此 ,依 次 連 接 S'、W'、O'和 T'得 到戰略四邊形S'W'O'T'(如圖2),其重心(P)就是西安市互聯網金融最優戰略選擇的依據。根據公式(3),得到P點的坐標為(-0.0078,0.024),即P點位于第二象限偏第一象限。由此可見,西安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應優先選取WO策略同時兼顧SO策略。


圖2 西安市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展四邊形
通過上述SWOT-AHP分析,可以得出西安市互聯網金融今后的發展戰略應以WO轉型戰略為主,同時兼顧SO增長型戰略。
一方面,利用科技創新降低網絡支付的隱含風險。加強互聯網系統安全建設,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完善網上支付平臺安全設計,確保網上銀行、網上證券以及第三方支付系統健康運行。具體而言:第一,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系統。客戶信用建設方面,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實名制。平臺信用建設方面,繼續推行信用評分制。從業人員信用保障方面,加大立法工作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條文以規范從業行為;第二,完善通信軟硬件設施。軟件方面,在現有基礎之上繼續完善系統的穩定性,進一步加強認證中心建設,從而降低外網數字攻擊帶來的風險。硬件方面,以技術創新優化設備物理性能,以擴大帶寬緩解信道擁擠現象,以服務水平提升保證傳輸線路正常運行;第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監管機構應以“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為原則,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從而提高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時效性與準確性。
另一方面,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以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嚴格規范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機制,加大第三方支付平臺沉淀資金監管力度,嘗試引入保證金制度以降低投資風險。首先,政府應以立法的形式對互聯網準入進行監管,設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提高準入門檻。對于互聯網金融機構不同領域實施不同的認定,實施分類管理,堅決查處和取締未經批準或備案的金融活動。針對不同的互聯網金融活動投資者設立相應的準入標準,根據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制定相應的投資范圍及金額;其次,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綜合運用支付標記化技術、嚴格外包業務管理等措施,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支付安全,加強精細化管理以滿足社會公眾的多元化支付需求,最大限度的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同時,在兼顧SO增長型戰略方面,可以通過科技創新運用高效的支付結算方式為用戶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互聯網金融服務。西安市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將科技手段與支付應用深度融合,依托產品核心優勢,積極打造覆蓋客戶衣食住行、投資理財以及生活繳費等高頻需求的互聯網金融服務生態圈。
本文基于SWOT與AHP分析方法的結合構建了互聯網金融戰略選擇的模型。在實證研究的過程中,考慮到數據選取的客觀實際特采用了科學權威的專家打分法,合理地確定了S、W、O、T的各項影響因素及其權重。一方面,期望為后續本學科或是跨學科行業戰略研究提供方法借鑒;另一方面,旨在為實證研究過程中的方法融合提供思路。后續研究可考慮將主成分分析、模糊綜合評價以及熵權系數等方法納入實證模型,從而展開更為系統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