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萍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安徽 合肥 230000)
進行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腎功能衰竭的主要手段。臨床研究發現,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常會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罹患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23.4萬[1]。集束化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縮短其留置導管的時間,降低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對65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間收治的130例需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這130例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65例)和觀察組(65例)。觀察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6例;其年齡為48~77歲,平均年齡(61.4±3.8)歲;其中有急性腎衰竭患者26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4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5例。對照組6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7例;其年齡為47~78歲,平均年齡(60.5±4.1)歲;其中有急性腎衰竭患者23例、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18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4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期間,對其均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對其進行保暖護理、用藥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穿刺置管部位。通常情況下,選取其右側頸內靜脈作為穿刺置管靜脈(不得將股靜脈作為穿刺置管靜脈)[2]。在進行穿刺操作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完成穿刺操作后,使用濃度為0.5%的氯已定乙醇溶液對穿刺點周邊的皮膚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2)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應盡量選用一次性用品,以防止其發生交叉感染。在對患者進行穿刺置管前,應注意做好手衛生工作,并佩戴一次性消毒手套。在置入導管前,對導管進行充分的消毒處理。3)在完成血液透析后,護理人員選用合適的敷料對患者的穿刺置管部位進行貼敷,并對導管進行妥善的固定。使用生理鹽水將透析管路中殘留的血液沖洗干凈。如患者的穿刺置管部位發生滲血、滲液,應及時為其更換敷料,以防止其發生穿刺置管部位感染[3]。4)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體溫的變化情況。如發現患者的體溫異常,應立即告知醫生,并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注意觀察患者穿刺置管部位周圍的皮膚是否出現紅腫、硬結、疼痛等情況。定期為患者更換透析導管,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對其進行預防性抗感染治療,以防止其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
對比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水平及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
采用統計軟件SPSS 20.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血液透析期間,對照組患者中有11例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為16.92%;觀察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為4.62%。觀察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發生情況的對比
在接受血液透析和護理的第1 d,觀察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43±4.09)mg/L、(0.36±0.29)EU/ml,對照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平均水平分別為(4.16±5.27)mg/L、(0.44±0.13)EU/ml;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水平相比,P>0.05。在接受血液透析和護理的第7 d,觀察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5.82±10.20)mg/L、(1.05±0.21)EU/ml,對照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平均水平分別為(33.11±11.11)mg/L、(2.33±0.46)EU/ml;觀察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水平的對比()

表2 兩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水平的對比()
組別 例數 C-反應蛋白(mg/L) 內毒素(EU/ml)第1 d 第7 d 第1 d 第7 d對照組 65 4.16±5.27 33.11±11.11 0.44±0.13 2.33±0.46觀察組 65 3.43±4.09 15.82±10.20 0.36±0.29 1.05±0.21
集束化護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循證基礎的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有針對性的護理模式[4]。在本次研究中,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對65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血液透析期間,觀察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和護理的第7 d,觀察組患者C-反應蛋白、內毒素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集束化護理能夠降低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