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志堃
(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傷骨科,北京 102209)
股骨遠端骨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骨折。股骨遠端骨折在解剖學上通常是指股骨遠端關節面以上15cm左右處發生的骨折,包括干骺端骨折和關節面骨折。股骨遠端骨折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疼痛劇烈、活動受限等,可給其帶來較大的痛苦[1]。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是治療AO分型為B型的股骨遠端骨折和AO分型為C型的股骨遠端骨折的常用術式[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用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和新傷續斷湯治療AO分型為B型和C型的股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期間王府中西醫結合醫院創傷骨科收治的76例AO分型為B型和C型的股骨遠端骨折患者。本次研究的納入標準為:1)患者的病情經臨床診斷及影像學檢查,被確診為股骨遠端骨折,且其AO分型為B型和C型。2)患者無其他類型骨折。3)患者未合并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4)能積極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將這7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有38例患者。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24~68歲,平均年齡為(44.63±2.34)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3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25~65歲,平均年齡為(44.87±2.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兩組患者均使用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是:1)患者入院后先對其骨折創傷及合并傷進行常規處理(如進行抗休克治療、顱腦損傷治療等),并對其骨折處進行復位。2)觀察患者患肢的具體情況,待其患肢消腫后,為其進行手術治療。3)術前,協助患者取平臥位,然后對其進行常規的消毒和麻醉。在患者髕面旁的外側做一個弧形切口,充分暴露其踝間窩。使用克氏針對患者的骨折塊進行臨時固定。將患者股骨交叉韌帶起點的前方作為擴髓針進針的位置。用擴髓針對患者的股骨進行擴髓后,選擇適當的逆行交鎖髓內釘插入到其髓腔內。然后,使用逆行交鎖髓內釘鎖釘對其骨折遠端和近端進行固定。確定患者的骨折處固定良好后,為其放置引流管。4)術后,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消腫等常規治療。然后,為觀察組患者加用新傷續斷湯進行治療。新傷續斷湯的藥物組成為:當歸尾 12 g、自然銅 12 g、骨碎補 12 g、桑枝 12 g、蘇木 10 g、續斷 10 g、土鱉蟲 6 g、丹參 6 g、澤蘭葉 6 g、延胡索 6 g、桃仁6 g、乳香3 g、沒藥3 g。將上述中藥用清水煎煮取汁,1劑/天,分早晚兩次服用,連續治療1個月。同時,針對兩組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康復鍛煉。
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
將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好轉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其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不影響其正常行走。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顯著改善,其關節功的能在逐漸恢復,其行走時需要家屬協助。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無改善,其關節的功能未恢復,其在家屬的協助下仍無法進行行走。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3]。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1.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當患者遭遇交通事故、從高處墜落等高能量損傷時易出現AO分型為B型的股骨遠端骨折或AO分型為C型的股骨遠端骨折[4]。實施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固定效果好、患者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但此術式不適用于骨質疏松患者和復雜性骨折患者。新傷續斷湯是中醫治療骨折的常用藥方。該藥方中當歸尾可補血和血、調經止痛,土鱉蟲可通絡逐淤,乳香可活血行氣,沒藥、丹參可消腫生肌、活血祛瘀,自然銅可散瘀止痛,骨碎補可補腎強骨,延胡索可行氣止痛,續斷可續折接骨,桑枝可通經絡,以上藥物合用可有效緩解患者骨折后的臨床癥狀,促進其骨折愈合[5]。將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和新傷續斷湯聯用治療股骨遠端骨折,能夠內外同治,提升患者的恢復速度,縮短其治療和骨愈合的時間[6]。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用逆行交鎖髓內釘內固定術和新傷續斷湯治療AO分型為B型和C型的股骨遠端骨折的臨床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