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東
(新疆瑪納斯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新疆 瑪納斯 8322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癥狀為膝關節處紅腫、疼痛等。該病患者若病情嚴重,可發生下肢功能障礙等并發癥。膝關節置換術與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療法均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比較用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與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的臨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新疆瑪納斯縣人民醫院外二科收治的8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置換術組和二聯組,每組各40例患者。在置換術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14例;其年齡為45~70歲,平均年齡為(54.1±3.82)歲;在二聯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15例;其年齡為45~69歲,平均年齡為(53.2±3.8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置換術組患者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具體的手術方法為: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對其進行蛛網膜下腔麻醉。將充氣止血帶綁在患者的髕骨上方,采用驅血帶對其患處進行驅血。在患者的膝部正中做一個小切口,逐層分離其皮下組織。在患者的脛骨平臺處進行截骨,并使脛骨平臺與下肢力線的角度保持在30左右。在患者的股骨髓腔鉆洞,插入定位針,并安裝入股骨截骨板。然后檢查患者膝關節兩側的對稱性及間隙的大小。檢查患者膝關節的穩定性,若效果令人滿意,為其留置引流管,逐層縫合手術切口,用彈性繃帶將引流管固定在其下肢。患者在進行手術后,當其引流量在50 ml以下時,可將其引流管拔出。對二聯組患者聯用關節清理術及玻璃酸鈉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蛛網膜下腔麻醉。將充氣止血帶綁在患者的髕骨上方,采用驅血帶對其患處進行驅血。取患者的髕骨下內、外側為手術入路,置入史賽克關節鏡系統。在關節鏡的引導下,切除患者膝關節肥大的脂肪墊及增生滑膜,對其關節處的軟骨進行修復,及對其膝關節處增生的骨贅進行磨削。手術完畢后,為患者留置引流管,并逐層縫合手術切口,用彈性繃帶將引流管固定在其下肢。患者在進行手術后,當其引流量在50 ml以下時,可將其引流管拔出。在手術一周后,為患者拆除縫線,并對其使用玻璃酸鈉進行治療。玻璃酸鈉的用法為:在患者的膝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2 ml/次,1次/周,連續治療5次為一個療程。在為患者注射玻璃酸鈉前,需清除其關節腔內的積血或積液。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VAS(視覺模擬法)評分及Lysholm評分。1)患者患肢的疼痛程度用VAS評分評估,VAS評分越高,表示其患肢疼痛的程度越嚴重。2)患者的膝關節功能用Lysholm評分評估,評分越高,表示其膝關節功能越差。根據兩組患者的病情,將其臨床療效分為優、良、中、差。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置換術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為87.50%,二聯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為92.50%,二聯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高于置換術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及Lysholm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二聯組患者的VAS及Lysholm評分均低于置換術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及Lysholm評分的比較(分,)

表2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及Lysholm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VAS評分 Lyshlom評分置換術組 40 治療前 6.2±1.5 43.3±13.6治療后 3.7±0.2* 69.0±5.2*二聯組 40 治療前 6.0±1.9 43.1±12.1治療后 2.1±0.4* 92.3±4.9*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關節疾病。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該病的病因為患者發生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受傷、過度勞累、膝關節受涼等。該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膝關節腫脹、疼痛、積液等。該病患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其殘廢。膝關節置換術與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療法均是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常用方法。本次的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與置換術組患者相比,二聯組患者治療的優良率較高,其VAS及Lysholm評分均較低。綜上所述,與用膝關節置換術相比,用關節清理術聯合玻璃酸鈉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較好,可提高患者膝關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