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平,王 云
(中國人民解放軍264醫院婦產科,山西 太原 030001)
子宮肌瘤是一種女性生殖器官實體性腫瘤,多發生于育齡期女性。該病多因子宮平滑肌組織增生所致[1]。調查顯示,由于受到生活壓力、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近年來子宮肌瘤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目前,手術療法是治療子宮肌瘤的首選方法,主要包括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種形式。本研究主要對比分析用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
擇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264醫院婦產科收治的84例子宮肌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平均分為開腹組和腹腔鏡組,每組各有患者42例。開腹組患者的年齡為26~55歲,其平均年齡為(39.2±5.7)歲,其中25例患者患有單發性子宮肌瘤,17例患者患有多發性子宮肌瘤,其子宮肌瘤的平均直徑為(5.7±1.7)cm。腹腔鏡組患者的年齡為25~57歲,其平均年齡為(40.1±6.2)歲,其中23例患者患有單發性子宮肌瘤,19例患者患有多發性子宮肌瘤,其子宮肌瘤的平均直徑為(5.8±1.5)cm。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經病理檢查其病情符合良性子宮肌瘤診斷標準的患者。2)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的患者。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嚴重精神障礙者。2)合并子宮腺肌瘤者。3)合并子宮內膜異位癥者。
為開腹組患者施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的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腰硬聯合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2)常規進行開腹,檢查患者腹腔內的情況,觀察其子宮肌瘤的位置、數目和大小。3)剔除患者子宮內的肌瘤。4)縫合瘤腔,并逐層關閉患者的腹腔。5)術后,對患者進行2~3天的抗感染治療。
為腹腔鏡組患者施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具體的手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2)采用四孔法將腹腔鏡置入患者的腹腔內,對其腹腔內大網膜、肝管、膽管及腸管的情況進行探查,并確定子宮肌瘤的位置、數目和大小。3)在腹腔鏡的輔助下剔除患者子宮內的肌瘤。對于位置在漿膜下的肌瘤,可直接采用電凝法將瘤蒂較細的肌瘤進行切斷和摘除,并對創面進行電凝止血;若肌瘤的瘤蒂較粗,可將假包膜切開,并在摘除瘤體后使用可吸收線對創面進行縫合。對于位置在肌壁間的肌瘤,可使用單極電凝將肌瘤表面的假包膜切開,直至肌瘤體,然后使用鉗夾牽引瘤體,將其徹底剔除后再對創口進行電凝止血。4)進行肌層縫合和瘤腔關閉,使用生理鹽水對患者的腹腔進行沖洗,然后將其腹腔內的氣體完全排出。5)術后,對患者進行2~3天的抗感染治療。
1)患者的手術情況。2)術后患者近期的預后。3)患者術后的并發癥。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18.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畢至肛門排氣的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開腹組患者,其術中出血量少于開腹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的比較()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畢至排氣的時間(h) 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 42 75.6±12.8 195.8±49.1 15.5±5.7 4.7±1.8開腹組 42 95.9±14.3 351.7±55.9 27.8±6.5 7.1±2.4 t值 -6.855 -13.580 -9.220 -5.185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14%,開腹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30.95%。腹腔鏡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開腹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在腹腔鏡組42例患者中,術后復發子宮肌瘤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總數的7.14%),存在子宮異常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9.52%);在開腹組42例患者中,術后復發子宮肌瘤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9.52%),存在子宮異常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總數的9.52%)。兩組患者的術后子宮肌瘤復發率及子宮異常率相比,P>0.05。
子宮肌瘤是婦科最為常見的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腫瘤[3]。據統計,育齡期女性發生子宮肌瘤的幾率高達30%。目前,臨床上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主要有藥物療法和手術療法。使用藥物對子宮肌瘤患者進行保守治療的優點是不會對患者造成創傷,但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臨床上仍主張對可耐受手術治療的子宮肌瘤患者施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均是較為成熟和完善的切除子宮肌瘤的手術方式。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點是術野開闊、操作簡便,特別對于多發性子宮肌瘤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但近年來的研究指出,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創面較大,患者在術后發生切口感染的幾率較高,不利于其術后康復。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點是手術創面小,患者在術后的恢復速度較快,且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成熟,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耗時不斷縮短[4]。
綜上所述,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均是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術式。但與進行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相比,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且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