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勇
(大邑愛博醫院,四川 成都 611300)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常見類型。該病的發生與患者存在細菌感染、有酗酒的習慣及其機體的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關[1]。其中,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是導致其發生慢性淺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2]。近年來,我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數量不斷增加,故尋找一種治療該病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近年來大邑愛博醫院收治的94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用奧美拉唑聯合雷貝拉唑治療該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期間大邑愛博醫院診治的94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94例患者用隨機抽樣法分為聯用組和參考組(47例/組)。聯用組患者中有男26例、女21例;其年齡為29~72歲,平均年齡為(42.06±0.74)歲;其病程為0.5~3年,平均病程為(1.64±0.23)年。參考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2例;其年齡為24~71歲,平均年齡為(42.17±0.62)歲;其病程為1~5年,平均病程為(1.73±0.28)年。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使用雷貝拉唑對其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口服,每次服10 mg早、晚各服1次,在空腹狀態下服用。為聯用組患者加用奧美拉唑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口服,每次服20 mg,晨起后在空腹狀態下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2周。
治療2周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包括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和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包括頭痛、惡心及便秘等)。
治愈:經治療,患者惡心、嘔吐及飽脹等癥狀、胃部的灼熱感消失。顯效:經治療,患者惡心、嘔吐及飽脹等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其胃部的灼熱感基本消失。有效:經治療,患者惡心、嘔吐及飽脹等癥狀有所好轉,其胃部僅存在輕微的灼熱感。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未得到改善。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聯用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達97.87%,參考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僅為87.23%,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 [n(%)]
聯用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僅為4.26%,參考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達19.1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 [n(%)]
慢性淺表性胃炎是臨床上常見的胃腸疾病。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3]。該病可導致患者出現惡心、嘔吐、噯氣、飽脹及胃部灼熱等癥狀。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41]。雷貝拉唑是臨床上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常用藥。該藥屬于質子泵抑制劑。該藥在進入患者體內3 h后即可廣泛地覆蓋其胃黏膜,然后進入其胃細胞壁,發揮抑制胃酸分泌、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不過,單獨使用該藥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較難取得理想的療效。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用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可取得良好的療效[5]。奧美拉唑也屬于質子泵抑制劑。該藥可在抑制患者胃酸分泌的基礎上,調節其胃蛋白酶的分泌,且不會對其血壓及體溫等產生不良影響,故治療的安全性較高[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雷貝拉唑聯合奧美拉唑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效果更優、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