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家嶺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中醫院內科,河北 廊坊 065800)
不穩定型心絞痛是冠心病患者一種較為常見的并發癥。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若未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極易發生急性心肌梗死,進而威脅其生命[1]。臨床上對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主要進行抗冠狀動脈痙攣、抗血小板聚集、穩定粥樣硬化斑塊等治療[2]。美托洛爾和地爾硫卓是臨床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常用藥。為了探討聯用美托洛爾和地爾硫卓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筆者進行了本次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中醫院收治的8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1組和2組。在1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其年齡為40~61歲,其病程為2~10年。在2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其年齡為41~62歲,其病程為2~9年。本次研究排除存在低血壓、房室傳導阻滯、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1組患者使用美托洛爾進行治療。美托洛爾的用法是:在每日清晨6點、傍晚6點時各服用25 mg的美托洛爾,共治療4周。為2組患者聯用美托洛爾和地爾硫卓進行治療。美托洛爾的用法與1組患者相同。地爾硫卓的用法是:每次服30 mg,每日服3次,共治療4周。
1)治療后,觀察兩組患者不穩定型心絞痛緩解的情況、心電圖中ST-T段的改善情況,以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評定。2)統計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每周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顯效:接受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的癥狀未復發或明顯緩解。患者每次心絞痛發作的時間、發作的頻次均減少>80%,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無明顯異常。2)有效:接受治療后,患者每次心絞痛發作持續的時間、發作的頻次均減少30%~80%,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顯示其下降的ST段升高>0.05 mm,但未達到正常的水平。3)無效:接受治療后,患者心絞痛的癥狀、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均無改善[3],其每次心絞痛發作持續的時間、發作的頻次減少<3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2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1組患者(P<0.05),其每周心絞痛發作的次數少于1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均未出現較為明顯的不良反應。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的比較(次,)

表2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每周心絞痛發作次數的比較(次,)
組別 例數 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1組 40 11.0±0.9 4.3±0.9 2組 40 11.1±0.8 2.4±0.6
臨床上將介于勞累性穩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的心絞痛叫做不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的癥狀可呈進行性加重。此病的病理機制及患者的預后較為特殊。與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相比,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的癥狀更明顯,該癥狀持續的時間更長,且其在休息時也可發病。誘發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原因是:1)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病情進一步發展。研究發現,隨著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不斷加重,其冠狀動脈的管腔可變得狹窄,進而可使其出現不穩定型心絞痛。2)患者冠狀動脈內血小板的聚集性明顯增高。患者的冠狀動脈變得狹窄,其冠狀動脈的內膜出現損傷,使血小板在其受損的冠狀動脈內膜處聚集,從而產生大量的血管收縮物質——血栓素A2。該物質可導致患者的冠狀動脈收縮,加重其冠狀動脈狹窄的程度。3)患者的冠狀動脈內有血栓形成。患者的冠狀動脈內有大量的血小板聚集且D-二聚體明顯增多,從而形成血栓。
美托洛爾和地爾硫卓是臨床上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常用藥。美托洛爾是一種β1受體阻滯藥。此藥可降低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肌的耗氧量,從而可有效地抑制其心肌的收縮[4]。地爾硫卓是一種典型的非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此藥可抑制細胞外鈣離子的內流,改善心肌細胞內鈣離子超載的情況,從而保護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肌細胞的功能。此外,地爾硫卓還具有一定的降壓作用,可有效地減輕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心臟的后負荷,降低其心肌的張力,減慢其心率,從而減少其心肌的氧氣消耗。研究發現,用地爾硫卓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可有效地抑制患者交感神經的興奮性,緩解其冠狀動脈痙攣的癥狀,并可選擇性地擴張其冠狀動脈,增加其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從而改善其心內膜下心肌的灌注。
綜上所述,聯用美托洛爾和地爾硫卓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