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蘭,鄭 宇
(1.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個體化藥物治療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610072;2.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0075)
一貫煎[1]是清朝魏之琇發明的滋陰疏肝名方。該方是治療陰虛肝郁、肝胃不和所致脘脅疼痛的常用藥方。現代中醫常用一貫煎治療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肋間神經痛、神經官能癥等。研究發現,一貫煎處方中的生地黃、枸杞、北沙參、當歸、麥冬均含有多糖成分[2],且一貫煎的臨床藥理作用與其所含的多糖成分有關[3,4]。因此,對一貫煎中多糖的含量進行測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蒽酮-硫酸比色法測定經澄清劑精制后一貫煎中多糖含量的可行性。
本次實驗使用的儀器是UV1700型紫外分光光度儀(日本島津公司生產)、BP 211D 型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德國Sartorius 公司生產)、超聲清洗器、水浴鍋及制冰機等。
本次實驗使用的試劑是D-無水葡萄糖(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生產,批準文號:110833-201205)及苯酚、硫酸。
按照一貫煎的處方稱取藥材,加10倍的清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5 h,對所得藥液進行濾過處理。將兩次煎煮所得的藥液合并在一起,制作成濃縮液以備用(藥材與藥液體積的比值為1:1)。將濃縮液按照1:8的比例稀釋后,放到溫度為80℃的恒溫水浴中進行攪拌。將稀釋后的濃縮液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濃縮液中加入濃度為2%的ZTC 1+1天然澄清劑Ⅲ型。120 min后,在B組濃縮藥液中加入濃度為4%的ZTC 1+1天然澄清劑Ⅲ型。對兩組稀釋后的濃縮液持續攪拌30 min后,將其放到溫度為4℃的環境中靜置24 h,并進行濾過處理,將濾液濃縮至藥材與藥液體積的比值為1:1時即得經澄清劑精制后的一貫煎樣品溶液。
精密稱取104.8 g 的D-無水葡萄糖標準品,將其放到容量為100 ml的量瓶中,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刻度后搖勻,即得濃度為1.048 mg/ml的對照品溶液。
精密量取0.5 ml的一貫煎樣品溶液,將其放到容量為100 ml的量瓶中,用蒸餾水將其稀釋至刻度后搖勻。再精密量取0.1 ml的一貫煎樣品溶液,將其放到容量為25 ml的刻度試管中,按照2.1中的方法進行操作,即得供試品溶液。
分 別 精 密 量 取 0.2 ml、0.4 ml、0.6 ml、0.8 ml、1.0 ml、1.2 ml的對照品溶液,將其分別置于容量為25 ml的刻度試管中,并分別加入適量的蒸餾水,使其達到2.0 ml。然后在刻度試管中分別加入6 ml的蒽酮試液(用濃度為80%的硫酸將0.1 g的蒽酮稀釋至100 ml,現用現配)。將刻度試管放到渦旋振蕩機中處理。然后將刻度試管放到沸水浴中加熱15 min。取出刻度試管后,立即將其置于冰水浴中冷卻15 min。使用同樣的方法將2 ml的蒸餾水制作成空白對照溶液。將這兩種溶液放到UV1700型紫外分光光度儀中進行紫外分光掃描,進行紫外分光掃描的波長為627 nm,以測定這兩種溶液的吸光度。將吸光度(Y)作為縱坐標,將D-無水葡萄糖的濃度(X)作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1.669X-0.1431(r=0.9989)。結果表明,D-無水葡萄糖的測定量在0.2096~1.2576 mg/L范圍內時的線性關系良好。
將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放到UV1700型紫外分光光度儀中進行紫外分光掃描。進行紫外分光掃描的波長為500~700 nm。結果顯示,在進行紫外分光掃描的波長為627 nm時有最大的吸收波長且無干擾。詳情見圖1。

圖1 對照品溶液(左)與供試品溶液(右)的波長掃描圖
取0.4 ml的對照品溶液,對其進行6次吸光度實驗。結果顯示,對照品溶液的平均吸光度為0.447,其RSD=0.38%。說明該測定法的精密度良好。
取同一批次的6份樣品,按照2.3中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對供試品溶液進行重復性實驗。結果顯示,供試品溶液中多糖的平均含量為0.7786 g/ml,其RSD=1.9%,說明此法的重復性良好。
取重復性實驗項下的1份供試品溶液,在同一條件下,分別在第0 min、第10 min、第20 min、第30 min、第40 min、第60 min時進行檢測,記錄并計算供試品溶液的峰面積。結果顯示,供試品溶液的RSD=0.8%。說明供試品溶液在常溫條件下放置60 min的穩定性較好。
精密量取同一批次6份0.05 ml的一貫煎樣品溶液,將這些樣品溶液分為三組,分別加入0.1 ml、0.2 ml、0.3 ml的對照品溶液。按照2.3中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對所得的供試品溶液進行回收率實驗。結果顯示,三組供試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為97.50%、99.52%、99.47%。詳情見表1。

表1 對一貫煎樣品溶液進行回收率實驗的結果
精密量取三批一貫煎樣品溶液各0.5 ml,按照2.3中的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測定這三批供試品溶液中多糖的含量。結果顯示,這三批供試品溶液中多糖的含量分別為0.897 g/ml、0.815 g/ml、0.933 g/ml。
研究發現,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基本可以測定中藥復方制劑中所有碳水化合物及寡糖類、多糖類的含量[5]。中藥復方制劑中的有效成分較多且結構較為復雜,導致難以對其中的多糖成分進行定量檢測。對中藥復方制劑中的多糖成分進行定量檢測,需建立在提取、分離純化、純度分析、組分分析等一系列前期工作的基礎上。目前,靈芝、香菇、石斛等中藥中的多糖已經可以通過分離、精制、純化等操作進行處理,常用的定量檢測方法是蒽酮-硫酸比色法。筆者相信,隨著我國中藥成分提取技術及分析技術的不斷進步,該方法的臨床應用會越來越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