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霞
(如皋市中醫院,江蘇 如皋 226500)
血液透析是臨床上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等相關疾病的常用療法。指將患者體內的血液引流至體外經透析儀凈化(將其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清除并維持其血液中電解質和酸堿度的平衡),再將凈化后的血液回輸到體內的整個過程。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一條有效的血管通路是其順利進行血液透析的前提。為了減輕患者反復接受穿刺的痛苦,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往往為其留置深靜脈導管,但在治療過程中,易導致患者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有研究表明,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可減少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1]。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討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112例腎病患者。將這112例患者隨機平均分為甲組和乙組。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4例;其年齡為18~83歲,平均年齡為(51.3±4.2)歲;其中在右側股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有6例,在右側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有50例;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26例,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有15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有15例。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35例,女性21例;其年齡為20~78歲,平均年齡為(49.4±4.1)歲;其中在右側股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有5例,在右側頸內靜脈留置導管的患者有51例;其中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有20例,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有15例,糖尿病腎病患者有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對乙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告知患者診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2)保持患者診療環境整潔、溫、濕度的適宜。3)對患者的導管口四周進行常規的消毒。4)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病情的變化情況。對甲組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護理的方法是:1)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組成集束化護理小組。由血液凈化中心的護士長擔任組長,科室其他護理人員為小組成員,并明確規定其各自的職責。2)由集束化護理小組制定切實可行的集束化護理方案,并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病情對其護理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修訂和完善。3)加強對集束化護理小組成員的培訓工作,由護士長和資深護士對其進行血液透析相關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并由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負責對其進行預防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以減少患者在血液透析過程中發生醫院感染的幾率。4)強化血液凈化中心對護理人員手衛生的管理,要求在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守《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中的相關要求。(1)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應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2)護理人員在接觸患者或透析單元內可能被污染的物體時應佩戴手套,并在離開透析單元時脫下手套并洗手。(3)在進行深靜脈置管、靜脈穿刺、注射藥物、抽血、處理血標本、處理插管及通路部位、處理或清洗透析機前后等操作時,護理人員應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并在操作過程中佩戴口罩和手套。(4)護理人員在接觸不同的患者、進入不同的治療單元、清洗不同的機器時,應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擦手并更換所佩戴的手套。(5)護士長、醫院感染管理科專職人員應不定期地對護理人員進行洗手操作的情況進行抽查,并分情況給予批評與表揚,以提高護理人員手衛生操作的依從性。5)對患者的診療環境進行嚴格的管理。(1)保持血液透析室的通風良好,每次通風30 min,2次/d(更換床單元時需開窗通風超過30分鐘)。(2)在患者的病房內使用循環風紫外線空氣消毒機進行消毒,1 h/次,2次/天。(3)在患者每次透析結束后,對其病房內的地面、桌面進行清潔、消毒。(4)協助感控科專職人員對患者病房內的空氣進行培養監測,1次/季度。6)對患者穿刺部位進行正確的選擇和定位。(1)對患者穿刺點附近的皮膚進行嚴格的消毒。(2)盡量選擇患者的右側頸內靜脈作為穿刺點,并盡量避免選擇其股靜脈進行穿刺。7)對患者進行敷料的選擇、固定及更換護理。(1)為患者選擇無菌紗布作為敷料,同時使用根據科室需求統一定制的取材方便、操作簡單、適用于不同年齡患者的頸內深靜脈固定防護裝置對其外露導管的固定。(2)為患者更換敷料時,護理人員先洗手、戴口罩,叮囑患者將頭側向對側并盡量保持安靜、避免咳嗽。拆開敷料后檢視患者的導管型號,暴露其動靜脈管路及插管出口,護理人員快速手消毒后戴手套由患者的導管入口處向外進行消毒,待消毒液干后為患者進行固定操作。8)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1)為患者介紹置管的重要性及血液透析的相關知識,以增加其對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2)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對其心理狀態進行評估。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消除其憂慮、煩躁、抑郁等不良情緒。9)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利用專題講座、現場示范等方法為患者詳細介紹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及注意事項等。協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換內衣并保持傷口敷料的清潔干燥等。
護理過程中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導管留置的時間及其對護理的滿意率。使用本院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
將本次研究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其導管留置的平均時間更長,其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導管留置時間、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
目前,血液透析被廣泛地應用于急慢性腎衰竭等疾病的治療中。在對腎病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留置血管通路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步驟,但其易因各種原因發生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而其一旦發生感染,會嚴重影響其血液透析的質量,甚至會威脅生命安全。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為血液透析患者合理選擇穿刺部位、規范無菌操作、導管維護到位可有效減少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2]。集束化護理最初是對重癥監護室患者進行護理的一種護理模式。近年來隨著相關研究的不斷深化,集束化護理在其他臨床護理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護理模式屬于循證醫學理念和臨床護理工作相結合的新型護理模式,主要是通過對患者進行3~5項具有極強操作性的循證實踐護理措施的一種護理方式[3-4]。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可明顯降低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特別適用于病程長、病情危重或病情具有特殊性的患者。此外,在實施集束化護理過程中,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與指導、加大管理力度,以確保護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5-7]。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與乙組患者相比,甲組患者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率更低,其導管留置的時間更長,其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
綜上所述,對接受血液透析的腎病患者進行集束化護理的效果顯著,可有效預防血液透析中導管血流感染,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