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安徽 合肥 23002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老年人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長期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就會損害其心腦血管,易導致其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腦梗死是糖尿病患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對老年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4例老年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排除存在認知功能障礙、處于昏迷狀態、病歷資料不完整及年齡低于60歲的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A組和B組。在A組患者中,有男20例,女17例;其平均年齡為(67.43±2.64)歲,其糖尿病的平均病程為(10.68±2.56)年。在B組患者中,有男19例,女18例;其平均年齡為(68.63±2.89)歲,其糖尿病的平均病程為(11.07±2.7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溶栓(發病至入院的時間在6 h以內的患者可接受溶栓治療)、降血糖、抗凝、降低顱內壓、改善微循環、吸氧及保護腦神經等治療[1]。在此期間,對B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方法是:1)基礎護理。密切監測患者心率、血壓、血糖、體溫的變化情況,每天為其測量5次血糖(分別在早餐前、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和入睡前為其測量血糖)。協助患者在臥床時保持健側臥位,避免其壓迫患肢。2)預防并發癥的護理。(1)密切觀察患者血壓水平的變化情況,若其血壓水平上升,且其一側(或雙側)的瞳孔散大,則提示其可能發生腦疝。護士要立即告知醫生,并遵醫囑為其注射甘露醇。(2)老年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謝和脂質代謝紊亂的情況,易導致其免疫力下降,可增加其發生感染的風險。因此,需加強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并鼓勵其及時咳痰,以防其發生肺部感染。指導患者家屬每天清潔患者的外陰和尿道口,以防其發生尿路感染。(3)采用自制的壓瘡風險評估量表評估兩組患者發生壓瘡的風險,并根據評估的結果采取相應的手段(如定期協助患者翻身、按摩其長期受壓的部位等)預防其發生壓瘡。(4)指導患者家屬每天按摩患者的下肢,以增強其下肢的肌力,促進其下肢的血液循環,避免其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3)心理護理。在患者的病情穩定且能與人進行交流后,護士要向患者講解糖尿病和腦梗死的相關知識,以提高其對這兩種疾病的認知度。同時,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根據其不同的心態、年齡、文化水平及溝通能力等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護理。鼓勵患者說出內心的感受,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的講述,并給予其理解、安慰和鼓勵。針對老年患者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差的特點,護士在與患者進行溝通時要保持足夠的耐心。4)進行飲食護理。根據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況合理地為其安排飲食,讓其多食用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多食用黃瓜、西紅柿等蔬菜。指導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進食。另外,讓患者多飲水,以防其發生便秘。5)進行康復鍛煉指導。在患者的病情穩定后,根據其身體狀況指導其進行語言功能鍛煉、患肢的功能鍛煉和日常生活能力鍛煉等,以改善其語言功能和患肢的運動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告知患者在進行康復鍛煉時要循序漸進,并且要在護士或家人的協助下方可進行康復鍛煉。對A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飲食干預及用藥指導等常規護理。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其空腹血糖的水平、SDS評分(抑郁自評量表)和SAS(焦慮自評量表)評分。SDS評分與SAS評分的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不良情緒越嚴重。采用自制的生活質量評分量表(評分指標包括社會關系、一般健康狀況、心理功能、軀體功能,每項指標的滿分均為100分)評估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佳。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A組患者相比,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SDS評分和SAS評分均更低(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SDS評分及SAS評分的比較()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SDS評分及SAS評分的比較()
注:#與A組護理后相比,P<0.05;*與同組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mmol/L) SDS評分(分) SAS評分(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 組 37 8.85±1.52 7.02±1.16* 62.3±2.11 58.6±1.14* 64.6±2.16 59.7±3.26*B 組 37 8.82±1.62 6.20±0.81*# 63.4±2.15 50.2±1.12*# 64.9±2.11 53.6±2.17*#
與A組患者相比,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關系和一般健康狀況的評分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A組護理后相比,P<0.05;*與同組護理前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社會關系 一般健康狀況A組 37 護理前 64.13±7.51 60.24±6.51 63.41±6.31 65.41±7.11護理后 73.21±10.32* 72.21±9.22* 70.31±10.73* 73.48±10.33*B組 37 護理前 65.35±5.35 61.26±6.34 62.73±6.83 64.62±6.15護理后 81.68±9.64*# 83.56±10.15*# 80.48±10.23*# 86.76±10.1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若長期控制不佳,就容易發生腦血管疾病。腦梗死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張惠媛[3]研究指出,對老年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進行科學的護理干預,可提高其療效。人性化護理強調“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將患者的實際病情、治療手段及護理需求結合起來,給予其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可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態。
本研究的結果證實,對老年糖尿病并發腦梗死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能改善其血糖的水平,提高其生活質量,緩解其負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