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宇,謝玉鳳,李亞麗
(甘肅省天水市第三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發生情感、認知功能、思維、感知覺及意志行為障礙是此病患者最典型的癥狀。有學者研究指出,外部環境的刺激因素和個體心理的易感素質是誘發精神分裂癥的主要原因[1-2]。在對此病患者進行對癥治療的同時,還應對其實施有效的心理干預。為了探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共情護理對其心理狀態的影響,筆者對94例此病患者進行了平行對照試驗。
將9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本研究。這些患者均為2017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患者。這些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認知功能、思維、感知覺及意志行為障礙。其中,排除治療中斷及合并有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和共情護理組。在參照組患者中,有女20例(占42.55%),男27例(占57.45%);其年齡為18~53歲,平均年齡為(33.98±8.87)歲;其病程為6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4.82±1.61)年;其中,有輕度精神分裂癥患者29例(占61.70%),有中度精神分裂癥患者15例(占31.91%),有重度精神分裂癥患者3例(占6.38%)。在共情護理組患者中,有女21例(占44.68%),男26例(占55.32%);其年齡為19~54歲,平均年齡為(34.25±8.13)歲;其病程為5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4.57±1.52)年;其中,有輕度精神分裂癥患者31例(占65.96%),有中度精神分裂癥患者14例(占29.79%),有重度精神分裂癥患者2例(占4.26%)。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1.2.1 治療方法 用奧氮平、奎硫平、利培酮等藥物對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對于病情處于急性發作期或使用上述藥物進行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采用電抽搐療法進行治療。
1.2.2 護理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護理,方法是:在患者的情緒穩定時詳細向其介紹精神分裂癥的相關知識,鼓勵其正確認識自己所患的疾病。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狀態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其進行心理干預,以減輕其心理負擔。在與患者溝通時,護士要注意言詞,避免刺激或傷害到患者。指導患者按時服藥,在必要時可監督其服藥,以防其將藥物偷偷扔掉或換掉。在此基礎上,采用共情護理模式對共情護理組患者進行護理,方法是:1)對護士進行培訓。首先,護士長要查閱與精神科共情護理有關的文獻,然后編寫《精神科共情護理臨床實施指導手冊》。根據手冊上的內容對臨床護士進行培訓,以提高其對共情護理的理解度和掌握度。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共情護理的理論知識、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的技巧、護患溝通的技巧及具體的護理操作方法等。2)對患者進行共情護理。(1)護士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講述,對其說出的每一句話做出回應。在回應患者時,應盡量以簡短有力的肯定性回答為主,讓患者感受到被理解、被重視和被尊重。(2)當患者出現疑惑、抱怨等負面情緒時,護士要適時地保持微笑并耐心地鼓勵和安慰患者,給予其情感支持,從而消除或減輕其負面情緒。(3)在與患者溝通時,護士若未能及時回應患者的問題,應給予其善意、溫和的安慰,并向其表達歉意,以減輕其內心的抵觸情緒和不滿情緒。(4)精神分裂癥患者在發病時可出現幻覺(如幻聽、幻視、幻嗅、幻味及幻觸等),從而易導致其做出不安全的行為。針對這種情況,護士要學會換位思考,真正體會患者的痛苦,并在其病情穩定時向其介紹出現幻覺的原因,教會其在出現幻覺時自我控制的方法。(5)鼓勵患者經常與家人、朋友進行溝通,以獲得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幫助,從而使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3)對護理工作進行持續質量改進。護士長每周組織護士開一次會,在會上討論本周護理工作的開展情況,就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在下一階段的護理工作中積極落實各項改進措施。
采用SDS(抑郁自評量表,滿分為80分)評估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前后的心態,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心態越差。采用NOSIE-30(護士用住院病人觀察量表,滿分為120分)評估兩組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病情越嚴重。
用SPSS20.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DS評分相比,P>0.05。護理后,共情護理組患者的SDS評分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評分的比較(分,)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DS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共情護理組 47 57.21±2.35 41.43±2.61*參照組 47 56.85±2.38 49.86±6.45*t值 0.738 5.350 P值 0.462 0.000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OSIE-30評分相比,P>0.05。護理后,共情護理組患者的NOSIE-30評分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NOSIE-30評分的比較(分,)

表2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NOSIE-30評分的比較(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的常見病。此病不僅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還會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3]。此病是一種精神疾病,故除了需對患者進行對癥治療外,還應對其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以改善其心理狀態。共情護理是一種先進的心理護理模式,是指護士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理解、支持和尊重患者,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從而改善其心理狀態,提高其療效。
本研究結果證實,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共情護理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緩解其病情。此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