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顏
中圖分類號:F27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7-311-03
摘要 以“綠色GDP”為關鍵詞,從中國知網(CNKI)中不限制時間范圍地選取引用頻率最高30篇文獻,進行特征分析。研究發現,我國綠色GDP的研究已有單純的理論探討逐步發展到實證研究,同時不斷融合其他研究領域理論,但在測算方法和實際運用中仍存在諸多問題與阻礙。綠色會計研究領域也不斷有創新,研究范圍涵蓋全面,為綠色GDP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也相應地完善了我國環境一經濟一資源核算體系。
關鍵詞 綠色GDP 綠色會計 文獻研究 引用頻率
一、背景
綠色GDP的正式首次提出是在1993年由聯合國統計署出版的環境與經濟綜合核算體系中,綠色GDP的創建旨在全面反映經濟活動與環境資源的關系,適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管理的要求。而早在20世紀70年代,聯合國、世界各國就開始了關于綠色GDP相關的理論與方法論研究。我國綠色GDP研究起步較晚,21世紀初期,綠色GDP引入中國,中國學者開始了旨在對綠色GDP進行“本土化”改進的學術研究。
早期關于綠色GDP的文獻,主要是介紹綠色GDP思想、概念、內容、結構和核算方法等,其中GDP重復計算、GDP修正、環境成本估價等問題成為各學者爭議的熱點,局限于理論層面的研究,鮮有創新和實踐元素,如楊緬昆(2311)、雷明(2311)和高敏雪(2001)。而2002年以后,隨著發展循環經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提出,綠色GDP在中國越來越得到重視。國內學者對綠色GDP具體核算方法理論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同時提出了建立綠色會計核算制度、綠色審計制度、綠色稅收和綠色政績考核等觀點,以朱家位(2003)和孫興華(2004)為代表的文獻都是對如何建立自然資源核算賬戶、界定綠色會計核算對象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石建平(2004)和趙研(2004)等人首次分別以福建省和吉林省為例,融合了中國經濟環境和實際案例等本土化元素,進行當地綠色GDP的核算工作,對于綠色GDP在中國的運用具有積極的意義。2005年以后,中國學者采用更豐富的研究方法,探討了綠色GDP在中國各省的使用效果問題,如陳源泉和高旺盛(2007)使用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農業綠色GDP=農業常規GDP+農業生態GDP”的公式核算了安塞縣的綠色GDP;張麗君、秦耀辰、張金萍和路超君針對綠色GDP核算中資源環境成本市場定價的缺陷,采用復合生態系統分析框架,整合能值分析(EMA)與物質流分析(MFA)方法,用能值一貨幣價值對資源損耗與環境退化定價,進而測度綠色國民財富的生態經濟價值。
本文對我國綠色GDP研究領域的高引用頻率的文獻進行了特征分析,選取的特征指標參照美國學者shieids(1997)的做法,包括:發表時間、學術刊物、第一作者、具體研究內容和研究行業背景、理論基礎、研究方法。本項研究希望從不同的視角對我國的綠色GDP領域的研究有一個新的認識。
本文選取文獻的具體做法如下:在中國知網(CNKI)標準檢索頁面,“輸入內容檢索條件”一欄選擇“被引題名”,并輸入“綠色GDP”,點擊“檢索文獻”,得到2657條檢索結果。然后,在“文獻排序瀏覽”中選擇“被引頻次”,進而選擇出與“綠色GDP”相關的前30篇文獻。即為本文所分析的引用頻次最高的30篇文獻。本文檢索時間為2018年3月27日。
二、發表時間
綠色GDP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的時間跨度涵蓋了2311年至2010年。其中,2006年1篇;2001年2篇;2311年、2003年、2007年、2010年各3篇;2002年4篇;2004年5篇;2005年6篇;2008年和2009年沒有(如圖一所示)。
21世紀初期中國學者開始將“綠色GDP”引入我國會計研究領域,廖明球(2311)介紹了綠色GDP基本內容和綠色GDP測算的基本理論方法,包括非生產經濟資產耗減的測算、非生產自然資產降級的測算等,牛文元(2002)介紹了綠色GDP理論的國際研究背景和我國綠色GDP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對我國學者認識綠色GDP有一定的影響。隨著綠色GDP理論在我國的應用,學者們嘗試給綠色GDP核算建立簡而有效的測算公式,楊緬昆(2003)首次提出名義國民福利和實際國民福利的概念,且得出以下公式:
國民福利總值(GNW)=GDP-外部損害成本
2004年以后學者們開始關注綠色GDP的應用方法和效果,如陳源泉和高旺盛(2007)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了安塞縣的綠色GDP。2004年到2010年共18篇文獻中有7篇探討綠色GDP的應用問題。
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發表時間分布在2312至2010年;從第一篇引用文獻到最高峰引用文章之間只有5年時間,表明綠色GDP已成為一個重點研究方向。
三、學術期刊
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共來自22本學術期刊。按照2012年公布的南大核心期刊目錄(CSSCI),其中有13本期刊(17篇文獻)屬于南大核心期刊;根據2012年公布的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有18本期刊(24篇文獻)屬于北大核心期刊。這說明,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大部分來自核心期刊。在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綠色GDP文獻中,在國內權威期刊《會計研究》和《統計研究》等權威期刊上發表的文獻,不再僅僅針對綠色GDP進行研究,而是探討了綠色GDP與環境會計制度、國民福利核算和環保活動等其他財會方面理論的整合。這表明,綠色GDP理論只有與較為成熟領域研究的結合,才可能更容易被權威期刊和學者們所接受,也更加滿足實務界的需要。而單單對于綠色GDP早期引入階段的介紹性文章,有開創性的實際作用,影響大,但理論上創新少,未經過實踐檢驗,難以被權威機構所接受。
四、第一作者
從表1中可以看出,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中,第一作者的身份均以教授為主,另外還有博士生、副教授等。
第一作者所工作或者所就讀的高校都比較分散,高引用頻率文獻的30名第一作者,來自于20所高等院校,其中有4所不是“211工程大學”。
本文從以下兩種途徑收集到了26名第一作者的研究領域:(1)文獻標注;(2)所在學校官方網站的師資隊伍介紹。從第一作者標注的研究領域來看,大部分第一作者從事的是會計、宏觀經濟管理、經濟統計方面的研究,剩下一部分第一作者從事環境科學與資源利用。綠色GDP領域的研究不單單需要財管知識的支撐,同時與要注意與環境科學等學科的整合研究。
五、研究內容
根據引用頻率高的30篇文獻,本文將“綠色GDP”領域的具體研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
(1)綠色GDP的基本問題。廖明球(2312)介紹了綠色GDP的基本定義和內容以及計算公式;雷明(2312)首次提出建立中國環境經濟綜合核算矩陣(CSEEA),論述了綠色GDP綜合核算體系的必要性,和其核算的范圍和分類標準等,最后大致介紹了當時主流的幾種估價方法;楊緬昆(2001)針對于綠色GDP的核算理論問題進行進一步探討,提出了綠色GDP核算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牛文元(2002)介紹了綠色GDP的國際研究背景、發展過程和資源環境核算的基本模式。高敏雪(2004)則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學者們在研究過程中對于綠色GDP的認識誤區和在核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2)環境會計核算的問題。朱家位(2003)借鑒國外環境會計發展經驗,提出我國在會計核算中同樣也應加快建立資源核算賬戶的觀點,詳述了綠色會計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明確了綠色會計的核算對象及核算方法;謝詩芬(2004)重點論述了公允價值計量在綠色GDP和環境會計核算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3)綠色GDP核算的實證研究。王麗霞和任志遠(2005)以陜西省大同市為例探討綠色GDP的核算方法,采用特爾菲法選取了資源和環境賬戶的典型重因子,在此基礎上構建大同市綠色GDP虛數指標體系,采用市場估值法和恢復費用法核算工業生產損失的價值;陳源泉和高旺盛(2007)運用機會成本法、替代工程法、影子價格法、市場價格法、替代價格法等方法對不同類型農業生態系統的間接服務進行價值核算,最后得出農業綠色GDP測算結果。
綠色GDP研究內容的不斷豐富,也反映了綠色GDP研究的發展脈絡,早期文獻(2312-2003年)主要是介紹性文章,將綠色GDP引入到中國,這些文字內容相對簡單,但是對后續的研究影響很大。隨著綠色GDP理論不斷運用于實踐,研究綠色GDP應用問題的文獻逐漸增多(2004-2010)。在綠色GDP應用過程中,面臨著測算方法不統一、不同生態系統測算方法不一樣、環境成本難以精確定價等問題。
六、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結論
通過對中國綠色GDP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從文獻發表的時間來看,引用頻率最高的30篇文獻,發表時間分布在2313至2010年。
2.從發表的學術期刊來看,引用頻次最高的30篇文獻主要發表在核心期刊。文獻多是對綠色GDP的基本問題和應用的探討,信息量大且具有學術研究價值,對后續的研究有基礎性的作用。
3.從第一作者來看,引用頻次最高的30篇文獻中均以教授為主,另外還有副教授、博士生、碩士生等;第一作者工作或者就讀的大學比較分散。他們的研究方向基本上與綠色GDP密切相關。
4.從研究內容來看,目前我國學者們對于綠色GDP的基本問題已經達成共識,但在于綠色GDP核算方法上仍有諸多分歧,現在主要有市場價格法(主要估價方法)、凈價/凈租金法、維持費用法和支付意愿法(CVM)等,核算方法和計量口徑沒有得到統一,導致各文獻研究出的數據缺乏可比性。
5.綜上所述,我國綠色GDP的研究已有單純的理論探討逐步發展到實證研究,同時不斷融合其他研究領域理論,建立可靠的環境資源和生態資源的計量模型。綠色會計研究領域也不斷有創新,研究范圍涵蓋全面,為綠色GDP的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也相應地完善了我國環境一經濟一資源核算體系。
6.綠色GDP領域研究目前在測算方法上存在環境成本難以測算、國民福利總值(VNW)測算中外部損害界定標準模糊等問題。由于資源環境法規不完善、缺乏統計各部門共同參與統計環境資源核算的數據支撐、干部政績考核制度不全面等問題,綠色GDP在實際運用方面也存在諸多困難。
7.目前綠色GDP測算方法繁多復雜,不同系統使用的方法、指標也極不統一。未能形成針對具體生態系統類型、特定尺度的生態服務價值測算標準。
(二)未來研究建議
1.我國綠色GDP領域的未來研究可以考慮在已有的成果的基礎上做縱深的研究。比如在綠色GDP與綠色會計、綠色審計核算相結合這一論題上進行深入案例分析,進一步區分綠色GDP核算方法與傳統核算方法。
2.我國目前還未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GDP核算體系,在理論方面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對于我國綠色GDP領域的研究來看,目前應該更多的開展綠色GDP實務研究,進而通過對中國綠色GDP應用實踐的觀察、總結,逐漸形成能夠充分理解和指導中國綠色GDP應用實踐的理論體系。
3.總體而言,我國綠色GDP的研究還是以純理論研究為主;采用多種多樣的研究方法對綠色GDP不同核算內容進行研究,是未來該領域研究的一個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