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濤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8)7-347-01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煉油能力的提升,使得煉油產能過剩,為了有效的緩解成本油的消費結構以及產能結構的不合理現狀,并提升煉油企業的競爭力,我國原油加工貿易不斷的擴大規模。而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成品油結構的改革,使得原有的原油加工貿易管理政策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原油加工貿易的需求,所以還需要加強對我國原油加工貿易政策的思考。本文主要對我國原油加工貿易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政策。
關鍵詞 原油加工 貿易政策
經貿管理
為了更好的滿足我國成品油的需求,促進經濟的發展,降低對國外成本油的依賴,我國加大了對煉油產業的支持力度,而且近年來我國的煉油能力也獲得了明顯的進步。年底,我國相關部門針對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出口配額情況下發了通知,從數量上來看,首批原油進口配額數為1.2億噸,同比增長幅度為。但是受金融危機以及經濟模式和產業結構等影響,導致我國對成品油的需求降低,截至到年底,我國煉油量為每年7.1億噸,原油加工量達到5.2億噸,計算對比發現平均加工負荷為75%,相對于全球煉油開工率來說明顯降低。從我國的煉油能力來看,當前每年已經超過一億噸,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我國原油加工貿易中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同時由于成品油消費與產能結構的影響,也導致產品結構和消費的需求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我國原油加工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一)稅收政策不合理導致產品競爭力弱
根據當前的原油加工貿易管理的相關政策來看,我國來料加工出口產品一直采用的是免征增值稅和消費稅的方式。特別是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使得我國成品油價格不斷的下跌,在這種情況下不斷的調節消費稅,進而使得汽油的消費稅達到每噸2109.76元,柴油的消費稅達到每噸1411.2元。使得稅收政策對原油加工貿易健康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來料加工比重大造成企業稅收外流
限制政策導致我國成品油在出口上都是采用來料加工的方式,煉油企業只賺取加工費,這也是我國原油加工貿易最原始的形式,對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從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的來料加工情況來看,在涉外貿易方面都是通過本公司下屬的海外公司進行的,再由海外分公司將煉油廠產品交由委托方,由委托方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易,這些交易行為都是在海外市場進行,所以海外所屬公司需要向當地繳納一定的稅收,這種貿易外移的形式使得關稅大量的外流。
(三)配額管理加工加重國內供需矛盾
針對成品油的對外貿易中,我國的出口配額管理制度非常嚴格,國家海關總署和商務部門對成品油的出口量控制力度比較強,將具體的配額數量分發到中石油、中石化以及海油等企業所屬的煉油廠,并以將配額數量作為基數,以此為基礎進行出口報關數量的控制。通過這種管理政策的實施有效的緩解了我國柴油緊缺的情況,對我國成品油的供應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成本油的需求量降低,供應的速度卻加快,同時由于消費和產能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影響,使得成品油產量過剩,銷售難度增大。
二、原油加工貿易相關政策調整策略
(一)適當取消進料加工出口成品的稅務
進料加工出口成品油的增值稅以及消費稅等稅收的征收不僅會導致企業需要承擔過重的稅收負擔,同時還會導致國內煉油廠難以提升競爭力,所以我國還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適當的取消或者減免增值稅以及消費稅等稅收。進而為煉油廠的進料加工貿易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改善單純的加工方式,使企業能夠全方位的加入到國際競爭中,提升企業的盈利和管理水平。
(二)加強出口配額管理政策的實施
成品油是重要的能源物質,與國家的能源安全具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國家不允許對出口規模采取完全開放的制度。但是根據市場結構的現狀來看,還需要采取出口配額放寬政策。一方面需要對出口配額數量進行拓展,進而有利于煉油企業向國外產品的銷售,降低企業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還需要適當的放松對產品品種的限制,合理的控制可出口油量,從而保障出口結構的合理性,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促進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
近年來,我國在成品油價格制定的方面,逐漸呈現與國際接軌的趨勢,但是與國際水平相比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當前國內成本油的定價機制還受行政機關以及調整方式等多方面的影響。如果國際油品的價格上下浮動較大,將會使國內油品價格與國外價格存在較大的差距,進而使得油品的流向存在一定的問題,使原油加工貿易調節能力降低。
三、結語
綜上所述,原油加工貿易對我國油品供應結構的調節、加工負荷以及競爭力的提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油品供需結構的改變,使得管理政策也必須要進行調整,進而使原油加工貿易能夠得到健康、穩定、可持續的發展,同時也為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