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 宋南 沈陽工學院
國家廣電總局2012年頒布實施了“限娛令”,即《關于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意見》,旨在規范電視節目的類型和方向。內容主要是擴大新聞、經濟、文化類節目的播出比例,限制七類娛樂節目的播出時長。自“限娛令”實施以來,電視衛星頻道的娛樂節目黃金時段播出量大幅減少,過度娛樂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一批弘揚正能量的節目如好人好事類、平民英雄的節目應運而生并且日益增多,如北京衛視的《好人故事》、東方衛視的《大愛東方》等。僅保留了幾個在黃金時段的著名品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非誠勿擾》,《中國達人秀》,《我愛記歌詞》。
“限娛令”后時代,各電視臺嚴格按照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如何努力創作和打造正能量、健康、益智、寓教于樂的電視節目,改變一般娛樂節目雷同、低俗、過度娛樂化現象,那長需要在創新、立意和內容三方面下功夫。
事實證明,電視臺如果只是鸚鵡學舌,簡單模仿甚至照搬國內外節目,缺乏自身特色和自主創新是不能鎖定觀眾的,也不利于娛樂節目的健康成長。各電視臺應該立足本土,積極學習借鑒國外或大臺的經驗,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主持風格、節目形式和節目內容上積極進行創新。注重在內容上展現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風情。例如江西衛視的《中國紅歌會》、《紅星閃閃》兩檔節目,都做到了突出地域特色,傳播井岡山革命老區紅色精神。
一檔成功的娛樂節目,她不僅僅是讓觀眾享受快樂,還需要有好的精神實質,要讓觀眾受到啟發和激勵。所以娛樂節目也要具備精神內涵,要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例如湖南衛視的娛樂節目《天天向上》,它就是以知識性和公益性為宗旨的一檔相好的勵志類娛樂節目。節目不僅傳遞了只有努力才能成功的理念,而且用輕松娛樂的形式來積極傳播中國禮儀文化。還有山東衛視的《歌聲傳奇》,四川衛視的《中國愛大歌會》等等,他們都在內容上積極創新,而且做到了體現高尚的文化品位和審美觀,傳播了正能量。
受眾的日益細化趨勢,決定了娛樂節目必須做到差異化。娛樂節目必須做出積極探索,才能吸引觀眾眼球。例如上海東方衛視排名全國前三,正是其通過打造差異化,大量編播品牌綜藝節目的原因。比如《中國達人秀》以及衍生的《達人雷人語錄》、《達人盛典》等,收視率相當可觀。而且,也不斷推出新品牌節目,比如《今晚80后說相聲》、《我為相聲狂》。春節期間的娛樂節目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各衛視自己辦的春晚,為了提高收視率,各衛視也是想方設法,新招頻出。例如避開央視春晚巧打時間差,每個衛視臺把自己春晚節目播出的時間錯開,這樣就滿足了更多觀眾的選擇,而且注重節目內容上的個性化。例如湖南衛視在小年夜播出、江蘇衛視在正月初一播出。湖南衛視和東方衛視在打造差異化和創新方面在全國享有盛名,例如湖南衛視注重節目與時俱進,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留守兒童,組織慈善捐助,不僅提升了電視臺的品牌價值,也贏得了觀眾的良好口碑;東方衛視則注重劍走偏鋒,主打“夢想家”,網羅民間達人,詮釋了平凡的夢想可以創造奇跡的理念,十分貼近觀眾,創立的海派品牌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
面對市場競爭,各衛視只有強力打造自己核心頻道和品牌欄目,才能在激烈的電視媒體競爭中贏得主動。例如名列前茅的幾個省級衛視:湖南、東方、江蘇、浙江衛視,他們都有自己獨到的頻道定位和品牌欄目。比如江蘇衛視和湖南衛視的定位是“快樂中國”和“幸福中國”,浙江衛視的定位是“中國藍”,東方衛視的定位是“時尚化”。正因為他們有好的定位和品牌欄目,所以保證了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
總之,《娛樂節目管理意見》的頒布,目的是為了防止娛樂節目低俗化和過度娛樂,加強在節目創新、立意和內容上的改進,積極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弘揚社會正能量、傳播社會主流價值,彰顯社會責任感,使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能夠健康快速發展。
[1]安若:《淺談電視娛樂節目的擴張的負作用》,《社會科學論壇(學術研究卷)》2006年第2期
[2]李天良:《央視〈綜藝大觀〉停播的傳播學思考》,《傳媒》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