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榮耀 谷昆燚 孫瑋 蘇偉(通訊作者)河北農業大學理工學院
縱觀歷史的長河,一個國家經濟的增長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而水利的發展則恰恰是公益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了達到有效利用水資源,防洪除害,并能解決水資源在時空上分配不均勻的問題,水利工程的建設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它能夠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其防洪、發電以及水資源的再分配,為國家的發展帶來便利。另一方面,事情均有其雙面性,在開發的同時,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因素。為了水利工程與環境的同步發展,正確認識和處理工程與大自然的關系就顯得極其重要。
水利工程對于糧食增產以及植被的覆蓋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只有完善水利設施,建立更高級別的水利工程才能加速并優化第一產業的發展,同時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
我國歷來實行以人為本的政策防洪亦是如此。社會的發展離不開人的主觀能動性,而人作為一個獨立的帶有生命的個體而存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開始大量建設水利工程,到目前為止,我國累計修筑堤防29.4萬千米,保護人口約6億人,農田約7億畝,修建水庫8.79萬座,總庫容7162億立方米。
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帶動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對水環境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響。大流域的水體污染使得居民飲用水得不到保障,百姓吃水用水的壓力越來越大。南水北調工程為此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契機,最終調水規模達到448億立方米,建成后將解決700多萬居民的長期飲用水的問題。
攔截洪水,灌溉農田都必須要依托于水利工程的實施,但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庫區水位的增長,會造成水庫地下河流水位的升高,導致土體的鹽堿化加重。上游所帶來的肥沃的淤泥會造成水庫庫區的淤積以及下游平原地帶土壤的肥沃性降低,從而影響作物的生長。同時土壤中所含的水分過多使得土體沼澤化,致使植物呼吸困難,造成水庫區域的植物大面積的死亡。
大壩的建立必將導致河流斷面的面積變化,也就意味著河流的斷面流速將受到影響。一方面水位的提高造成流域蒸發量的增長。另一方面,河床形狀的改變必然會引起床底泥沙的淤積。同時洪水的到來和消退時間也會發生改變,影響水文資料的使用。水庫的庫水會隨著巖石層向地下滲流,進而導致水庫地下水位的增長。
水利工程的修建不僅破壞了植物的生長,而且也造成了部分水生動物瀕臨滅絕。一方面,水庫區域土壤的鹽堿化會導致植物的死亡,同時,水分填充了土壤中的孔隙會導致植物的呼吸作用減緩,進而破壞庫區周邊的植被生長發展。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必然將水域分割,減少了魚類的活動空間,阻礙了洄游性魚類的通道,從某些程度上影響到了魚類的覓食以及繁殖等生活習性,使部分魚類瀕臨滅絕。如3.2所言,水文條件的變動,如溫度,流速使得魚類的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
水庫建成后,蒸發量加大,水文循環速度加快,致使降雨量增加,區域的濕度也隨之增加。介玉娥通過調查小浪底水庫蓄水后的情況,發現,庫區一定范圍內的平均降水量增加了約17%,平均氣溫呈增高的態勢。由此可見,水工建筑物的形成對于地區溫度有著或多或少的改變。
如何處理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將成為我們接下來研究的重點。思維決定存在。可持續的發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不應該以破壞自然為代價。而應該在順應自然的前提下,為人民謀福利,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開發資源,并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錢新月,單桂芳.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探討[J].科技視界,2012(13):202+221.
[2]李國英.中國水利發展中的防洪與灌溉問題[J].人民黃河,2012,34(10):3-4.
[3]王智陽.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影響及調控措施[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3(04):7-9.
[4]李蓉,鄭垂勇,馬駿,趙敏.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水利經濟,2009,27(02):12-15+75.
[5]陳龍,謝高地,魯春霞,裴廈,張昌順.水利工程對魚類生存環境的影響——以近50年白洋淀魚類變化為例[J].資源科學,2011,33(08):1475-1480.
[6]錢新月,單桂芳.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探討[J].科技視界,2012(13):20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