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堯
摘要 分析了麥套稻直播面積迅速擴大的原因,總結了麥套稻免耕直播高產栽培技術,包括田塊選擇、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適時播種、合理施肥管水、病蟲草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麥套稻;免耕直播;高產;栽培技術;安徽壽縣南部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25-01
淮南市壽縣南部地處江淮分水嶺,土壤以黃棕壤土為主,丘崗地遍布。常年種植模式以小麥(油菜)—水稻兩熟制為主,交通便利,灌溉方便。自2003年以來,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近幾年來,由于受到秸稈禁燒制約和農村勞動力緊張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直播面積逐年擴大,而且呈現井噴式發展,其中以麥套稻免耕直播面積最大,因為該技術節省了旋耕土地、育秧、栽秧等環節,且秸稈全部還田,解決了禁燒難題,具有省工、省水、緩解勞動力矛盾、減輕勞動強度、節本增效等優點[1]。
秸稈全量還田有利于持續培肥土壤,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同時麥套稻免耕直播技術在該地實施4年來,經歷了高溫干旱、低溫陰雨,但均獲得了正常甚至偏高的產量,得到了群眾的普遍認可,在機插秧沒有全面推開的情況下,這種栽培模式仍然是該地區的主要栽培模式。麥套稻免耕直播技術不僅節省了勞動力、緩解了秸稈禁燒的壓力,而且避開了每年7月下旬、8月上旬的高溫熱害對水稻的影響。同時通過及時、有效地防治病蟲草害,每年都獲得了高產,受到了當地群眾的普遍歡迎。現將壽縣南部麥套稻免耕直播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田塊選擇
選用地塊平整、三溝配套、排灌方便、麥田殘留雜草少的田塊種植[1]。
2 品種選擇及種子處理
目前品種選擇存在不規范、多、亂、雜現象,很多群眾面對新種植方式時對品種的選擇很盲目,主要是道聽途說,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品種生育期長短與播期的關系,往往播種生育期偏遲的品種,以致因后期遇寒露風而減產。因此,應選擇早中熟品種,如皖稻163、皖稻73、皖稻131、汕優06、黃華占、農豐1號、農華優808等。播種前用10%丁硫克百威10 g拌1 kg稻種,晾干后直接撒播于田間[2]。
3 適時播種
目前,存在播種量不精確、稻種未經過藥劑拌種的現象。現實中,大多數農戶不能按照播種時間和田塊肥力水平科學確定播量,導致田塊基本苗過多或過少;有的播種前未用藥劑處理稻種,造成稻種下田后被鳥、鼠偷食;有的秧苗細弱、病害嚴重。因此,應嚴格控制播種量。雜交秈稻一般用種量22.50~26.25 kg/hm2,常規稻用種量為30~45 kg/hm2。在小麥收割前1~3 d將水稻種子撒播于麥田,或者在小麥收割前15~20 d趁陰雨天撒施于麥田。
4 合理施肥管水
因為小麥秸稈全部還田,在漚制過程中存在爭氮現象,所以氮肥施用量要多些。在播種時施用45%三元復混肥225 kg/hm2,秧苗3葉1心后再施45%三元復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后期視苗情或者秧苗受除草劑藥害情況施用苗肥,可施用尿素150~225 kg/hm2 [3]。
小麥低茬(10~15 cm)收割后,把成堆的麥秸均勻攤開于墑面后,放水淹沒墑面,24 h后排水至墑面全部露出來。由于麥秸含水且具有遮陽作用及后期降雨,一般15 d后秧苗2葉1心再放水,以后水分正常管理[4]。
5 病蟲草害防治
麥套稻直播由于播種較晚,二化螟1代基本不需要防治,根據當地植保站病蟲情報,于7月中下旬防治二化螟2代、四(2)代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紋枯病,8月上中旬防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紋枯病,8月下旬至9月上旬防治六(4)代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及穗期病害[5]。
連續多年直播的稻田,除千金子、稗草發生嚴重外,扁稈藨草、異型莎草、碎米莎草、野荸薺、矮慈姑等根莖、球莖類擴展蔓延趨勢明顯,闊葉類雜草也有明顯上升。不少直播田塊旱地及溝塘邊適生的馬唐、狗尾草、游草等雜草發生也較嚴重,同時還有小麥田殘留的老草。自小麥收割后,只要溫度適宜,雜草種子就開始萌動發芽,直到水稻播種后2個月內一直有持續不斷的雜草出生,因而除草是最關鍵的技術之一[2]。目前存在除草劑施用方法不當的現象,絕大多數農戶都是在秧苗4葉1心后化除,此時有很多小麥田剩余老草很難被除盡,還有狗尾草、千金、馬唐等因為草齡過大而未被除盡,加上農戶施藥后不能及時復水、保水,導致除草效果不好。因此,可以分成3步進行化除。第1步,在小麥收割前1~3 d或收割后未上水前,在水稻種子未萌芽前用20%草銨膦乳油5.25~8.70 kg/hm2進行滅茬處理麥田殘留老草。第2步,在秧苗4葉1心后用除草劑化除,用35%二氯·芐750 g/hm2+10%雙草醚300 mL/hm2+20%氰氟草酯1 500 mL/hm2+20%氯氟吡氧乙酸750 mL/hm2防治,可以防除秧田禾本科、莎草科等絕大部分雜草。第3步,針對后期部分保水不好以及千金子、馬唐、狗尾草未除盡的田塊再用10%噁唑酰草胺1 500 mL/hm2+10%氰氟草酯1 500 mL/hm2補治[6-7]。
6 參考文獻
[1] 杜士云.豫南小麥水稻互套免耕種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36-37.
[2] 黃曙光,鄭步殿,凌培杰,等.直播稻田雜草發生特點與防除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5):181-182.
[3] 許仁良.麥秸還田對水稻產量、品質及環境效應的影響[D].揚州:揚州大學,2010.
[4] 楊力,俞勇權,周正寬,等.超高茬麥套稻高效生產機理及其技術初探[J].江蘇農業科學,2003(2):7-9.
[5] 錢素文,楊愛國,蔣植寶.超高茬麥套稻技術對農田生態系統影響初探[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1(2):45-46.
[6] 薛應征,胡秀明,孫建權,等.沿黃稻區直播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種業導刊,2013(7):9-10.
[7] 卞同洋,陳益樓,蔡立萬.江蘇沿海農區直播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學報,2007(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