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東
摘要 Y兩優900是目前金湖縣銀涂鎮重點示范推廣的超級雜交稻品種之一,對其產量構成因素進行調查及相關分析。結果表明,Y兩優900產量的4個主要構成因素與產量成正相關,有效穗數與產量達極顯著正相關,每穗總粒數與產量達顯著相關,有效穗數與每穗總粒數成負相關,有效穗數對產量影響最大,每穗總粒數次之,結實率和千粒重對產量影響相對較小。同時總結了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期播種育壯秧、提高栽插質量、科學施肥、科學調水、綜合防治病蟲草害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超級稻;Y兩優900;產量構成因素;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33-02
Y兩優900是由創世紀種業有限公司以超級雜交稻骨干不育系Y58S為母本、秈粳交選育的感光型強優恢復系R900為父本配組育成的第四期超級雜交稻重點苗頭組合,是通過進一步塑造動態理想株型和擴大利用秈粳亞種間雜種優勢而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稻,2015年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國審稻2015034),2017年被農業部確定為超級稻示范推廣品種。
2015年,銀涂鎮試種5 024 hm2,平均產量11 175 kg/hm2,較銀涂鎮大面積種植的豐優293增產10.1%以上,達極顯著水平;2016年種植面積擴大到220 hm2,平均產量11 250 kg/hm2,較豐優293增產10.4%,達極顯著水平。該品種株型松散適中,葉色濃綠,葉片著生角度小,上3張葉片挺直、微凹,莖稈粗壯、堅韌且富有彈性,后期莖葉功能強,耐肥抗倒,分蘗力中等偏弱,生長旺盛,穗型大,抽穗整齊,熟期落色好。稻米外觀品質和米飯適口性好,商品性極佳。生育期148 d左右,中抗白葉枯病、紋枯病,中感稻瘟病、稻曲病,抗高溫、耐低溫能力較強。2018年銀涂鎮將Y兩優900列為中秈稻重點示范推廣的超級稻品種之一,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為探討其產量構成因素的相互聯系及對產量的作用,本文對其產量結構進行了相關數據分析,了解各產量因素間的內在聯系并探討增產途徑,其目的是為實現良種良法相配套、充分發揮該品種增產潛力、促進該品種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產量結構分析
2017年在銀涂鎮選取不同區域、不同生產條件、不同地力、不同產量水平的30塊田,進行產量結構考查和產量實割測產,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算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結實率、千粒重各產量構成因子的變異系數、相關系數,分析各因素的相互關系及其對產量作用的大小。
1.1 產量構成因素田間調查結果及變異系數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有效穗數為162.01萬~228.02萬穗/hm2,平均196.51萬穗/hm2,變異系數8.32%;每穗總粒數變幅為264.6~327.9粒/hm2,平均為307.7粒/hm2,變異系數為6.71%;結實率變幅為76.4%~84.9%,平均為79.7%,變異系數2.88%;千粒重變幅24.1~25.8 g,平均為24.7 g,變異系數1.93%;產量變幅為8.93~11.66 t/hm2,平均為10.73 t/hm2,變異系數6.38%。有效穗數、每穗粒數、產量變異系數較高,分別為8.35%、6.71%、6.38%,說明環境條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對有效穗數、每穗粒數以及產量的影響較大,對結實率、千粒重的影響相對較小。
1.2 產量結構因素與產量的相關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各產量構成因素與產量成正相關,其相關程度的大小為有效穗數(0.501 8)(P<0.01)、每穗總粒數(0.402 1)(P<0.05)、結實率(0.180 2)、千粒重(0.093 4),其中有效穗數和每穗總粒數與產量分別達極顯著正相關和顯著正相關,結實率和千粒重與產量成正相關但不顯著。各因素間,有效穗數與每穗總粒數成負相關,與結實率和千粒重成正相關;每穗總粒數與結實率、千粒重均成負相關;結實率與千粒重成正相關關系。
2 高產栽培技術
根據以上分析結果,Y兩優900品種產量構成因素中以有效穗數對產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每穗總粒數。因此,Y兩優900在銀涂鎮高產栽培應以提高有效穗數和每穗總粒數為主,確保足穗、大穗,同時兼顧結實率和千粒重的技術途徑,發揮該品種穗大粒多的內在優勢,創建理想的高產群體結構,促進各產量構成因素的協調發展,實現高產穩產目標。
2.1 適期播種,培育適齡帶蘗壯秧
播期一般在5月1—3日,不宜過早,以防抽穗期遇高溫熱害,影響穗型及結實率;為確保安全抽穗,也不宜晚播,以防抽穗灌漿初期遇低溫,影響抽穗灌漿,降低結實率、千粒重。采用肥床旱育秧技術方式,培育適齡帶蘗壯秧。壯秧標準:秧齡35 d左右,葉齡6.5葉左右,單株綠葉數6張,苗高20 cm,單株帶蘗2~3個,次生根20~30條,無病蟲害。選擇地勢高爽、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作苗床,在播種前用旱育秧苗床專用肥培肥苗床。播種前先曬種1~2 d,用惡線清藥劑浸種消毒,采用日浸夜露法浸種至破胸時落谷。由于Y兩優900分蘗力偏弱,大田用種量不少于11.25 kg/hm2、秧田150 kg/hm2。播前澆足底水,播后蓋籽、淋透蓋種土、化除、蓋膜。出苗期保溫保濕,防高溫燒苗,一葉一心期揭膜煉苗,早施“斷奶肥”,施優質尿素60~75 kg/hm2,移栽前4~5 d施“送嫁肥”[1]。
2.2 提高栽插質量,栽足基本苗
Y兩優900品種因分蘗力偏弱,栽插密度不足會造成有效穗數不足,從而影響產量。因此,要狠抓栽插質量,插足基本苗。采用寬行窄株法栽植,規格為32.5 cm×14.5 cm,插植21萬穴/hm2,每穴2粒谷苗,基本苗80萬~100萬株/hm2。移栽時要栽淺,分蘗節入土2~3 cm,有利于秧苗早發根分蘗[2]。
2.3 科學施肥
按照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施好穗肥的原則進行配方施肥,以施純氮225~255 kg/hm2為宜,氮、磷、鉀肥比例為1.0∶0.6∶1.0,其中氮肥基蘗肥∶穗肥為6∶4。基肥施45%復合肥450 kg/hm2、碳酸氫銨300 kg/hm2,促進秧苗返青分蘗。分蘗肥在移栽后5~7 d施尿素105~135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之后看苗施肥促平衡,施尿素45~75 kg/hm2(不缺肥可不施)。重施穗肥,第1次促花肥在葉齡余數3.5~4.0葉時施尿素135~150 kg/hm2、45%復合肥225 kg/hm2,促進穎花和枝梗分化;第2次為保花肥,在葉齡余數1.5~2.0葉時施尿素75~90 kg/hm2,減少小花退化。在孕穗、破口抽穗期結合防治病蟲害每次噴施磷酸二氫鉀1.5~1.8 kg/hm2,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增加產量[3]。穗肥是攻大穗、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的關鍵性肥料。穗肥施用應依據群體葉色而定,施用時葉色必須落黃,如果未落黃則應推遲并減量施用,如果葉色提前落黃,則穗肥可提前施用并適當多施。
2.4 科學調水
移栽時薄水栽插,栽插后保持一定水層,以利返青活棵。活棵后至有效分蘗臨界期采用淺水勤灌,即灌1次淺水層(2~3 cm),保水3~5 d,以后讓其自由落干,土壤濕潤1~2 d,再灌1次淺水,如此周而復始,利于促進根系生長和分蘗發生,利于田間秸稈還田土壤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排出。當田間總莖蘗數達到210萬個/hm2時,開始排水擱田,采取多次輕擱的方法,控制無效分蘗發生和防止倒伏,擱田到群體葉色褪淡落黃。孕穗揚花期田間要灌水建立淺水層,并保持不斷。灌漿期,采取間歇灌溉,干濕交替,干干濕濕到黃熟,以利養根保葉,防止早衰,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收割前7~10 d斷水,確保活熟到老,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4]。
2.5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病蟲害以防為主,綜合防治。秧田期主要防治好稻薊馬、灰飛虱、二化螟、大螟,大田期主要防治好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二化螟、大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依據當地的病蟲害情報做到及時用藥防治。紋枯病在水稻分蘗期至拔節期用30%苯甲丙環唑300~375 mL/hm2或15%井岡·丙環唑600 g/hm2兌水600 kg/hm2噴施稻株中下部2次,預防稻曲病用12.5%氟環唑600~750 g/hm2于破口前5~7 d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預防稻瘟病于水稻破口初期用75%三環唑300~450 g/hm2噴霧防治,抽穗后遇連陰雨天氣用上述藥劑再防治1次稻瘟病和稻曲病。螟蟲選用長效藥劑10%四氯蟲酰胺600~750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稻飛虱用25%吡蚜酮300~375 g/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
雜草防除,旱育秧苗床在播種蓋籽灑水后,用42%丁草胺·噁草靈(新野)乳油1 650 mL/hm2兌水均勻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移栽大田于移栽后5~7 d,結合追施分蘗肥用22%乙·芐300~375 g/hm2拌肥撒施,施藥后田間保持3~5 cm水層5 d。
3 參考文獻
[1] 林建軍.兩優616作煙后稻產量結構分析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稻米,2015,21(2):83-84.
[2] 周先紅.雜交稻Y兩優900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研究,2015,29(2):204-205.
[3] 吳茂力,吳萬義,匡應龍.水稻品種綿香576產量構成分析及其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2010,12(29):108-109.
[4] 李咸澤.山地中低產田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