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 李占成
摘要 隨著世界綠色消費、無污染消費和保健消費熱的興起,我國蕎麥成為俏銷商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本文從選地整地、選用良種及種子處理、適期播種、土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適時收獲等方面介紹了蕎麥的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蕎麥;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7.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37-01
Abstranct With the rise of the green consumption,pollution-free consumption and health care consumption in the world,buckwheat has become a kind of popular commodity with broa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buckwheat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site selection and soil preparation,seed selection and treatment,timely sowing,soil 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disease and insect control,timely harvest,etc,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growers.
Key words buckwheat;high yield;cultivation technique
蕎麥別名甜蕎、烏麥、三角麥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短日照作物,喜涼爽濕潤,不耐高溫,畏霜凍。蕎麥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可以食用、入藥,同時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蕎麥自身的營養價值較高,集營養、醫療、保健于一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蕎麥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在亞洲和歐洲國家也有分布。隨著我國農業的不斷發展,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推廣范圍逐漸擴大。蕎麥作為一種用途廣泛的經濟作物,不但生長周期短,同時具有良好的抗災性能。但由于蕎麥的產量不高,并未能在短期內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進而影響農民種植蕎麥的積極性,因而不利于蕎麥種植面積的擴大。現將蕎麥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選地整地
蕎麥對土壤的適應性比較強,只要氣候適宜,任何土壤均可種植。蕎麥對前茬作物要求不嚴,但不宜連作。輪作時最好選擇豆類、馬鈴薯、玉米、小麥等茬口。
播種前應進行精細整地,要求耕作深度20 cm左右,杜絕淺耕或免耕。前作收獲后,應及時淺耕滅茬,然后深耕,耕細、耙平,做到表土疏松,并注意開溝排水。深耕能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同時可減輕病、蟲、草對蕎麥的危害[1]。
2 選用良種及種子處理
蕎麥品種多,要因地制宜選擇品種。選種時要考慮不同蕎麥品種對不同肥力的適應力,以及該品種所具有的抗病蟲、抗倒伏、抗旱、耐高溫、耐寒等能力,且要注意生育期的變化[2]。種子處理對于提高蕎麥種子質量、苗全、苗壯、豐產作用很大。蕎麥種子活力不十分強,播種前要篩選種子,選用大而飽滿、整齊一致的種子,剔除空粒、破粒、草籽和雜質。在播種前7~10 d選擇晴朗天氣曬種,曬種時間應根據氣溫的高低而定,氣溫較高時曬1 d即可[3-4]。
3 適期播種
適時播種可使蕎麥獲得高產。蕎麥是喜溫作物,種子發芽最適宜溫度為15~30 ℃,生育階段最適宜的溫度是17~24 ℃,生育期要求10 ℃以上的積溫1 000~2 000 ℃。北方旱作區及一年一作的高寒山地多春播,適宜播期應根據當地的無霜期、>10 ℃的有效積溫、品種的熟性(生育期),同時保證霜前成熟為基本原則。在山西晉北區多采用條播法,一般行距20~23 cm,播種不宜太深,以3~5 cm為宜,播種量30~45 kg/hm2。條播深淺適宜,苗出得快而且整齊,有利于培育壯苗[5-6]。
4 土肥水管理
中耕有蓄水保墑、提高地溫、疏松土壤、清除雜草、促進幼苗生長的作用。播種后如遇降雨地面發生板結時,可輕耙或淺中耕1遍[7]。以后根據田間雜草發生情況結合澆水,進行中耕。第1次中耕除草在幼苗高6~7 cm時結合間苗、疏苗進行;第2次中耕在蕎麥封壟前,結合追肥、培土進行,中耕深度3~5 cm[8-9]。
施肥應遵循“基肥為主、種肥為輔、追肥為補”的原則[10]。施肥量應根據當地氣候特點、品種、種植密度、地力基礎等因素科學掌握。在開花前可隨水追施或趁雨追施1次磷、鉀肥,開花后可用硼、鉬等微量元素配合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噴肥[11]。有灌溉條件的地塊,在結實期遇到干旱時必須澆水。一般孕穗前后淺澆 1 次水,開花盛期澆第2水次[12]。
5 病蟲害防治
蕎麥病蟲害主要有輪紋病、霜霉病、立枯病、菌核病、黏蟲、鉤刺蛾等。主要以農田預防為主[13],在生產上進行合理輪作、培育壯苗、加強田間管理,一旦有病蟲害發生,應及時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進行防治[14]。
6 適時收獲
一般植株有2/3的籽粒呈現黑褐色時即可進行收獲[15-16]。提倡清晨收割,收割時輕割輕放,就地脫粒或搬到曬場脫粒。
7 參考文獻
[1] 姜慶國,郭耀東,溫日宇.蕎麥高產的栽培技術措施[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160.
[2] 劉新梅.旱地蕎麥栽培技術要點[J].北京農業,2017(18):13.
[3] 李秀英,常敏,賀榮,等.綠色無公害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3(3):103.
[4] 楊世發,錢富德.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5,35(4):102.
[5] 張振遠.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實用科技信息,2013(9):13.
[6] 王步奇.蕎麥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4):21.
[7] 張麗媛,陳干賢.云南東川紅土地苦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7):64.
[8] 常慶濤,高立榮,劉榮甫,等.江蘇省春蕎麥品種選擇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0):46-47.
[9] 鐘林,熊仿秋,劉綱,等.涼山州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4(1):162-164.
[10] 羅蓉.甘洛縣無公害優質苦蕎麥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現代農業科技,2012(3):119.
[11] 黃桂蓮,田宏先,王瑞霞.高寒山區苦蕎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1,57(6):251.
[12] 易建禮,李良軍,黃怡斌,等.蕎麥高產栽培技術初探[J].作物研究,2007(2):108-110.
[13] 朱玉紅.通渭縣高寒陰濕地區蕎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2):3.
[14] 范詩明,沙馬拉哈,吉覺作體.高寒山區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0(8):27-28.
[15] 楊明君,楊媛,郭忠賢,等.苦蕎麥綜合高產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10(3):129.
[16] 馬林.華池縣山旱地蕎麥低產原因及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07(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