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榮芳 墨金萍 肖貴
摘要 闡述了小扁豆對生長環境的要求,介紹了其豐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選地整地、種子處理、適期播種、肥水管理、蟲草害防治、收獲與貯藏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小扁豆;豐產;栽培技術;干旱半干旱區
中圖分類號 S643.5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39-01
小扁豆(Lens culinaris Medik),又名濱豆、兵豆、洋扁豆、雞眼豆等,英文名lentil、split pea,是野豌豆族(Vicieae)小扁豆屬(Lens)中的一個栽培種。小扁豆栽培歷史悠久,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寧夏、山西、陜西、甘肅、云南、內蒙古等?。▍^),青海等地也有零星種植[1]。小扁豆耐瘠薄,可熟化土壤,恢復地力,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是其他作物的優良前茬作物,小扁豆干籽粒富含蛋白質、礦質元素、維生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中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因此,小扁豆不僅是農業可持續發展中重要的輪作倒茬養地作物,更是改善人們膳食結構的重要作物。
1 小扁豆對生長環境的要求
1.1 光照
小扁豆大多數是長日照作物,延長光照時間對于絕大多數小扁豆品種來說均能提早花期,縮短光照時則延遲開花,但有的品種對光周期反應不敏感。一般15~16 h光照下,小扁豆可明顯提早開花[2]。
1.2 溫度
小扁豆適于溫帶和亞熱帶冷涼氣候地區種植。發芽最低溫度3~4 ℃,最適發芽溫度為18~21 ℃,生長最適溫度約24 ℃,低于-3 ℃的嚴寒或霜凍對其生長有害。
1.3 水分
小扁豆種子發芽需要吸收相當于其自身干重的水分,通常24~32 h可以吸足水分,并開始萌動。小扁豆耐旱不耐澇,多種植在干旱地區或山區,靠自然降雨或底土水分生長。但是,小扁豆對灌水有強烈的反應,當墑情很差或降雨過少時,更為突出。4~6片真葉期和花莢形成期是小扁豆的2個需水臨界期。小扁豆一生需要200~300 mm的降水或灌溉水。收獲季節要求天氣比較晴朗干燥。
1.4 土壤
小扁豆對土壤質地要求不嚴,多種土壤上均能生長,耐瘠薄。土壤pH值適宜范圍在4.5~8.2之間,但以在中性或弱堿性土壤中生長最好[2]。
2 豐產栽培技術
2.1 選地整地
小扁豆對前作要求不嚴,但忌連作,應輪作倒茬,間隔3年以上,常與油菜、馬鈴薯、糜子、胡麻等作物輪作,適宜在中性或弱堿性土壤上種植。一般在秋季前作收獲后及時進行翻耕或旋耕,早春及時耙、耱,做到上虛下實,地面平整。
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在選用良種的基礎上應進行種子精選和處理。剔除病蟲危害粒、破碎粒、霉爛粒、秕粒,選擇無病蟲害、無破碎、飽滿、大中粒的籽粒作種用。同時,播前3~5 d曬種。
2.3 適期播種
在干旱半干旱春播區一般于3月中下旬或4月上中旬播種。播種方式多為條播或撒播,播種量根據籽粒大小而定,一般為30~45 kg/hm2,留苗密度以60萬~90萬株/hm2為宜。出苗后如果發現成片缺苗地段應及時查苗補種[3]。
2.4 肥分管理
結合整地,及時施入基肥。大量試驗表明,小扁豆共生固氮足以提供小扁豆生長發育所需的氮素。然而在幼苗階段,應施入少量氮肥,以滿足小扁豆對氮素的需求。小扁豆對磷肥的需求量較大,一般需P2O5 40~50 kg/hm2,有利于根瘤菌共生固氮和植株的生長[4]。
2.5 蟲草害防治
苗期及時防治黑絨金龜甲,開花期防治金象甲和蚜蟲。小扁豆植株較矮,在播種后的前2個月容易遇到速生雜草的危害,如果不進行除草,產量損失將達70%~90%。一般播后30 d和60 d各進行1次中耕除草[5]。
2.6 收獲與貯藏
小扁豆成熟時易落莢、落粒,應在植株豆莢干黃、莖葉變黃、70%~80%豆莢枯黃時及時收獲。小面積種植時,一般采用人工整株連根拔起或用鐮刀等工具收割。收獲后的小扁豆應及時晾曬脫粒[6]。
脫粒后的小扁豆經充分晾曬和清選后,在干燥冷涼的條件下貯藏。小扁豆雖可以長期保存,但隨著時間的延長,籽粒顏色將越來越深。
3 參考文獻
[1] 韓啟亮.小扁豆主要栽培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4(8):93-98.
[2] 程須珍.飯豆、小扁豆等生產技術[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3] 孫振國,王子勤,葛新.山東Ⅳ型(壽光型)日光溫室無公害扁豆栽培技術[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2(6):50.
[4] 陳喜明,高克昌,韓云麗,等.小扁豆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1(4):31.
[5] 蘇彩霞,欒春榮,顧和平.扁豆栽培技術及應用價值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6):59-61.
[6] 陳偉俊,樊勝祖.高海拔冷涼區旱砂田小扁豆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3(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