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長紅
摘要 早春大棚黃瓜可提前上市,一方面可以解決早春蔬菜供應問題,另一方面經濟效益較好,很受菜農的青睞。本文從品種選擇、培育壯苗、定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紹了大棚黃瓜早春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廣大菜農參考。
關鍵詞 黃瓜;高產;栽培技術;皖北地區(qū);早春季節(jié);大棚
中圖分類號 S642.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88-01
太和縣位于安徽省阜陽市境內,具有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的特點。在農業(yè)生產上,蔬菜是太和縣主要經濟作物之一。據(jù)農業(yè)部門統(tǒng)計,2017年度蔬菜產量為71.2萬t,播種面積為21 018 hm2,較上年增長3.3%。近年來,有機蔬菜、綠色蔬菜、無公害蔬菜已成為人們生活中新的需求,反季節(jié)大棚蔬菜產量高、品質優(yōu),可以緩解早春蔬菜供應不足問題。
黃瓜是安徽省大棚種植的蔬菜主要種類之一。黃瓜營養(yǎng)成分比較齊全,清香可口,可供生食、熟食、鹽漬或醬腌;而且黃瓜結果性能好,產量高,耐貯運,還可以分期種植,分期收獲;大棚早春黃瓜產量高,上市早,經濟效益明顯,倍受廣大菜農的喜愛。
1 品種選擇
選擇早熟性好、抗寒性較強、適宜密植、耐弱光和高濕且抗白粉病、霜霉病和枯萎病等病害的品種,如蔬研1號、津優(yōu)30、津優(yōu)38號和津優(yōu)1號等。尤其是津優(yōu)38號品種,適合日光溫室越冬茬及早春茬栽培,畸形瓜少,瓜長35 cm左右,且具有中抗霜霉病和白粉病、高抗枯萎病、抗炭疽病等抗性。
2 培育壯苗
2.1 苗床制作
培養(yǎng)土配方:3年未種過黃瓜的肥沃園土或大田土5份,炭化谷殼2份,腐熟的豬糞渣3份,并加入50%多菌靈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100 g/m2、25%敵百蟲可濕性粉劑60 g/m2。摻和后過篩備用[1]。
2.2 催芽播種
浸種可用藥劑消毒浸種法,將消毒后的種子放入25 ℃的環(huán)境中催芽8~12 h;當種子剛剛露出胚根后,用濕毛巾包裹,置于4 ℃冰箱中,低溫鍛煉1~3 d;然后再進行催芽;催芽時先放在20 ℃條件下處理2~3 h。當胚根長為種子長的1/2時,即可播種。
播種后密閉大棚5 d左右,出苗后及時揭去地膜,適當通風,降低溫濕度,一般白天20~25 ℃、夜間10~15 ℃;黃瓜苗3~4片真葉時定植,定植前1周煉苗,白天20~25 ℃、夜間10~15 ℃;定植前1 d噴灑多菌靈。為了使坐瓜率提高、節(jié)間變短、雌花增多,可在苗齡1葉1心和2葉1心時,各噴灑1次乙烯利,用量為200~300 mg/kg。
3 及時定植
早春黃瓜適合生長在富含有機質、土壤疏松肥沃、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弱酸性土壤或中性砂質壤土中,最適pH值為 5.7~7.2。當土壤pH值高于7.2時,容易產生鹽害,燒根死苗[2];當土壤pH值低于5.5時,植株易黃化枯死或產生多種生理障礙。
定植前10 d左右進行整地做畦,將土壤深翻20 cm以上。結合整地一般施生石灰1 500 kg/hm2、優(yōu)質腐熟堆肥60~75 t/hm2、餅肥900 kg/hm2或過磷酸鈣750~900 kg/hm2、復合肥750 kg/hm2。
當棚內10 cm深地溫達到12 ℃,定植棚溫度高于15 ℃達到6 h以上時,在晴天上午進行雙株定植,栽植密度為7.35萬~7.50萬株/hm2,穴距34 cm;若單株定植,栽植密度為4.95萬~5.10萬株/hm2,穴距22 cm。黃瓜根系較淺,定植時忌栽植過深。定苗后及時封口,澆定根水,蓋好大棚膜和小拱棚。
4 田間管理
4.1 溫濕度調節(jié)
定植后須立即悶棚,一般在5~7 d內不通風,此期間要三膜覆蓋,棚內不超過35 ℃不放風。當黃瓜心葉長出后,緩苗期結束,進入初花期,應適當降低溫度,白天保持在25~30 ℃之間、夜間保持在10~15 ℃之間,溫度低于20 ℃時停止放風。中后期要注意高溫危害,晴天棚溫升至20 ℃以上時,開始通風;夜間棚溫穩(wěn)定在14 ℃時,可不關天膜進行夜間通風,不可將大膜全部揭去,否則易發(fā)生疫病和霜霉病等病害。
4.2 肥水管理
定植后澆1次緩苗水,根瓜坐住前不澆水。結瓜后及時澆水,在結瓜初期可以5~7 d澆1次水,土壤濕度保持在75%~80%之間;在結瓜盛期,一般2~3 d澆1次水。在連陰天驟晴后,要進行葉面噴水,防止閃秧,影響黃瓜產量。
黃瓜栽培中要多次追肥。第1次一般在根瓜采收前進行,以尿素為主;第2次在根瓜采后15 d進行,以尿素和硫酸鉀為主;以后在結瓜盛期每隔7~10 d施1次肥,增加營養(yǎng)供給,提高產量[3]。
4.3 植株調整
當黃瓜幼苗長到6~7葉時,就開始用吊繩吊蔓或在棚內搭架綁蔓,每隔3~4片葉綁蔓1次,綁成“8”字形或“S”形,連續(xù)綁蔓4~5次。在綁蔓時,去除黃瓜的雄花、卷須和下部側蔓。根瓜以上的側蔓見瓜后留1~2片葉摘心,根瓜以下的側蔓及早摘除。
黃瓜多以主蔓結瓜,在及時綁蔓的基礎上,采取雙株高矮整枝法,即一株長到12~13節(jié)時及時摘心,另一株長到20~25節(jié)摘心,高矮株摘心要相隔進行。摘心后,側枝大量發(fā)生,去除黃葉、老葉,以利于架下通風,可以延長黃瓜植株壽命和結瓜時間、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4]。
5 病蟲害防治
黃瓜病害主要有病毒病、霜霉病、枯萎病、白粉病及細菌性角斑病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美洲斑潛蠅、瓜絹螟等,應及時防治。
6 適時采收
定植后1個月左右開始采收,最早上市為3月中下旬。及時采收或打掉根瓜,以清晨采摘為宜。
7 參考文獻
[1] 何永梅,王迪軒.大棚蔬菜栽培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8:180-183.
[2] 魏克禮.大棚提早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西北蔬菜,2017(10):3-4.
[3] 張潔,秦勇,王貴忠.昌吉地區(qū)露地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yè)科技,2017(2):36-37.
[4] 季林章,胡海生,唐忠.日光溫室大棚黃瓜高產栽培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