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波 李志強
摘要 從園址選擇、品種選擇、授粉樹配置、栽植建園、整形修剪、土水肥管理、花果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了優質桃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優質桃;高效栽培;栽植建園;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
中圖分類號 S662.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095-02
桃具有品種多樣、適應性強、栽培區域廣、早果豐產、鮮果供應期長、用途廣泛等優點,栽培桃樹可以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現將露地優質桃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園址選擇
桃樹喜光、耐寒、耐旱、忌澇。應選擇年平均氣溫12~17 ℃、絕對最低溫度≥-23 ℃、0~7.2 ℃低溫600 h以上、年日照時數≥1 200 h、年降水量400~800 mm、地下水位在1 m以下、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交通便利、非重茬地、有灌溉條件的區域建園[1]。要求土壤為質地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pH值4.5~7.5(以pH值5.5~6.5的微酸性土壤較適宜)、鹽分≤1‰、有機質含量≥1%。
2 品種選擇
選擇適應本地氣候、經國家或果業主管部門審定或登記的優良品種栽植;要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選擇適應市場需求的品種栽培,如早熟、中熟、晚熟品種及鮮食、制罐、制汁品種。早熟品種有早美、早玉、美碩等,中熟品種有白鳳、大久保、京玉等,晚熟品種有秦王、晚蜜、美帥等。
3 授粉樹配置
桃樹多數品種可以自花結實,但異花授粉可以提高產量。對無花粉品種及自花結實率低的品種,則必須配置授粉樹。授粉品種應選擇與主栽品種具有同等經濟價值、花期相遇或較早、親和力良好、花粉量大的品種。花期較早的授粉品種有秋紅、早紅二號,花期居中的授粉品種有大久保、美碩;花期稍晚的授粉品種有瑞光一號、美錦等。可以自花結實的品種作主栽品種時,與授粉品種栽植比例為5~8∶1;無花粉品種及自花結實率低的品種作主栽品種時,與授粉品種栽植比例為2∶1。
4 栽植建園
寬行密植建園,株行距1.2~2.0 m×5.0 m,樹形為二主枝自然開心形;普通建園,株行距3 m×5 m或3 m×4 m,樹形為三主枝自然開心形。選擇春季栽植,栽植前按照株行距測量定植點,挖直徑和深度均為50~80 cm的栽植穴,先填入部分地表土,再將心土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50 kg/穴)混合填入,填土距地表30 cm時再覆一層地表土,保證根系不與肥料直接接觸,以免燒根。選擇質量合格的健壯苗木,剔除弱、病苗,剪除根萌、傷枝、傷根,用1%硫酸銅溶液浸根5 min、再放入2%石灰液中浸2 min后用泥漿蘸根,然后將苗木放入栽植穴,深度以苗木上的地面痕跡與地表相平為宜,接口朝向主要有害風向,使根系舒展,前后左右對齊后填土,邊填邊踏邊提苗,填至與地面相平后澆水,7 d后再澆1次。
5 整形修剪
5.1 幼樹整形
密植園選擇二主枝自然開心形,干高40~50 cm,樹高 ≤2.5 m。2個主枝基本對生,與中心垂直線呈40~45°夾角,兩主枝向兩側延伸,垂直于行向。春季抹去除選留主枝外的其他嫩枝和芽,主枝第1年冬季剪留80~100 cm。每主枝留2~3個枝組,間距60~70 cm。夏季疏除背上直立旺枝,不培養背上大型枝組,利用中等枝培養小型枝組[2]。株距2 m以下時,在主枝上直接著生結果枝。
5.2 長枝修剪
幼樹定干后,夏季修剪選留的主枝長到15 cm時剪去其他枝芽,主枝上的副梢長到15 cm左右時摘心、20~30 d再摘心,疏除背上旺枝、內膛過密枝梢;冬季修剪對骨干枝延長頭使用帶小橛延長技術,小橛留10~15 cm,其他枝條甩放,骨干枝每15~20 cm留1個長結果枝,其余枝疏除。
盛果樹,對生長旺樹延長頭甩放,疏除部分副梢,去強留弱,去徒長枝留結果枝,留中庸枝、水平枝、下垂枝,疏除部分過旺結果枝組;中庸樹短截至健壯副梢處,對樹姿極為開張品種及已開張盛果樹在主枝上部選留1個直立旺盛枝條采用帶小橛延長修剪,抬高枝頭。果枝修剪采用長放、疏剪、回縮,所留枝條甩放,其余枝條疏除;當下部枝條弱、數量少時可少量短截[3]。骨干枝上每15~20 cm留1個長果枝,同側枝條間距30 cm以上。長果枝結果品種留長30 cm以上枝條6.0萬~7.5萬個/hm2,總枝量15萬個/hm2以內;中短果枝結果品種長30 cm以上果枝留3萬個/hm2以內,總果枝量控制在18萬個/hm2以內。以長枝結果的品種,一年生枝條主要留30~60 cm長的結果枝,短于30 cm的結果枝大部分疏除;以中短果枝結果的品種,一年生枝條留小于30 cm的果枝結果和部分大于40 cm的枝條用于更新;過強與過弱枝少留或不留,適當保留健壯短果枝和花束狀果枝。所留一年生果枝以斜上、斜下方為主,留少量背下枝,不留背上枝。直立品種留斜上與水平枝,上部留背下枝;開張品種主要保留斜上枝,上部適當保留水平枝,下部留少量背上枝。枝組更新時,將已結果的母枝回縮至基部健壯枝處或中部健壯枝處更新;結果枝組附近的骨干枝上已抽生新枝時,將該結果枝組全部更新。6月上旬和采收前,疏除過密枝梢、徒長枝及影響光照的枝組,對內膛光禿長出的新梢剪梢。
6 土肥水管理
6.1 果園生草
采取行間生草、行內除草的方法。選擇淺根性、與桃樹無克生及共同病蟲害、易繁殖的草種,如三葉草、紫花苜蓿等,于3—4月條播,成坪后每年割草2~3次,保持草高不超過30 cm,留茬5~10 cm,用割下的草覆蓋樹盤。
6.2 及時灌水與排澇
生長期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60%之間,灌水時期及灌水量的確定應考慮品種、樹齡、氣候等因素。一般在休眠期、萌芽期和開花前、花后至硬核期、果實膨大期灌水,前2次灌水量大,后2次灌水量適中;遇澇及時排水。
6.3 施肥
桃樹施肥要綜合考慮土質、樹齡、樹勢、產量等因素。幼樹及初果樹,每年于9月采用環溝施肥法施入有機肥30~45 t/hm2,溝深與寬30~40 cm。定植后1~3年,分別施等量的氮、磷、鉀肥120、180、225 kg/hm2,采用穴施法,在樹冠投影下距樹干80 cm外均勻挖小穴,間距30~40 cm、深度為10~15 cm。盛果樹,9月環溝施有機肥75 t/hm2;按桃預計產量施化肥,按每生產100 kg桃施入純N 0.6~0.8 kg、P2O5 0.3~0.4 kg、K2O 0.7~0.9 kg,根據土壤養分含量情況調整,在萌芽期、硬核期、成熟前20~30 d、采果后分4次施入。生長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追肥后立即灌水。
7 花果管理
對無花粉品種,采取人工授粉或放置蜜蜂15~30箱/hm2促進授粉。人工授粉時,采集含苞待放的花蕾,剝出花藥除雜后置于室內陰干,將花粉裝入棕色玻璃瓶置于冰箱中備用;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軟海綿蘸取花粉垂直點授白色花,長果枝點6朵花、中果枝4朵花、短果枝3朵花,分布均勻,前后錯開,全園人工授粉2~3次。花前至開花期,疏去晚開花、畸形花、朝天花、無枝葉花(無花粉品種不疏花);于花后15 d,疏去畸形果、病蟲果、并生果[4];第2次疏果在花后1個月至硬核前,疏果后定果,樹冠內每20 cm留1個果、外圍每15 cm留1個果。中晚熟品種在硬核期套袋,套袋前噴灑殺蟲劑、殺菌劑,殺死果實上的蟲卵和病菌,于晴天9:00—11:00或15:00—18:00套袋,早熟、易著色品種套白色或黃色袋,難著色品種用外白內黑復合單層袋,晚熟品種用橙色或褐色袋,多雨地區選擇淺色袋。軟肉桃于采前2~3 d解袋,硬肉桃于采前3~5 d解袋,不易上色品種10 d前解袋,淺色袋不去袋。解袋前2 d先拆開袋子下部,2 d后全部去袋。通過多施有機肥、少施氮肥、于著色期噴0.3%磷酸二氫鉀溶液2次、著色期維持土壤含水量為60%~80%、摘葉、拉枝吊枝等措施,促進果實著色。
8 病蟲害防治
休眠期至萌芽前清除枯枝落葉,剪除病枝、僵果,刮除枝干粗皮及死皮后燒毀[5]。萌芽前噴3~5 °Bé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病菌及越冬蟲。4—5月花前或花后,噴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 000~5 000倍液防治蚜蟲。展葉后,每隔10~15 d噴1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細菌性穿孔病、瘡痂病、炭疽病等,連噴2~3次;采用黑光燈、糖醋液誘殺桃蛀螟、卷葉蛾、梨小食心蟲等。5月上旬,噴25%滅幼脲3號2 000倍液防治食心蟲、桑白蚧等;刮除腐爛病斑,涂抹843康復液5~10倍液。6月至7月上旬,噴1%阿維菌素乳油5 000倍液防治葉螨;每隔10~15 d噴1次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防治褐腐病、炭疽病等,果實成熟期不噴藥。8—10月,綁草把誘殺越冬幼蟲,噴25%滅幼脲3號2 000倍液防治葉蟬和潛葉蛾。11—12月,刨樹盤,枝干涂白。
9 參考文獻
[1] 馬之勝,賈蕓蕓.桃栽培關鍵技術與疑難問題解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
[2] 朱更瑞.提高桃商品性栽培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4.
[3] 劉成偉.桃樹栽培管理與修剪技術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1):308.
[4] 馬之勝,賈蕓蕓.無公害桃安全生產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5] 楊翠翠,劉文,鄭亞琴,等.高品質桃栽培技術研究[J].煙臺果樹,2016(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