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聰
摘要 2017年,在舒城縣開展番茄新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在參加比較試驗的7個番茄新品種中,諾盾5514、諾盾5570、諾盾5096和諾盾6643豐產性突出、抗逆性和適應性好,適宜在舒城地區繼續試驗示范。
關鍵詞 番茄;品種;比較試驗;安徽舒城;2017年
中圖分類號 S64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109-02
番茄營養豐富,具有特殊風味,可以生食、煮食或加工。隨著設施蔬菜生產的發展,番茄栽培面積不斷擴大,是我國主栽蔬菜之一[1-2]。番茄具有喜溫、喜光、耐肥及半耐旱的特性,在春秋氣候溫暖、光照較強而少雨的氣候條件下,若肥水管理適宜,則產量較高,經濟效益好。為了篩選出適合舒城縣栽培的優質、高產、早熟、抗逆性強的番茄新品種,促進當地蔬菜業的快速發展,于2017年選擇7個品種開展品種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舒城縣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進行,土壤為黃泥田,肥力水平為中上等。大田前茬是甘藍,4月15日用長江51-81型拖拉機配套旋耕機耕整,施45%復合肥(15-15-15)225 kg/hm2、稻粗糠雞糞7 500 kg/hm2、菜籽餅肥375 kg/hm2作基肥。
1.2 參試品種
參試品種有諾盾4334、諾盾5514、諾盾5570、皖粉3號、諾盾5096、諾盾6643、紅圣女,共7個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其中諾盾4334、諾盾5514和諾盾5570以皖粉3號(CK1),諾盾5096和諾盾6643以紅圣女為對照(CK2)。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10 m2。定植密度3萬株 /hm2,四周設保護行寬1 m以上。
1.4 主要栽培管理措施
采用溫湯浸種,用GZP-250A型光照培養箱催芽,于日光溫室穴盤基質育苗,3月20日播種。4月25日定植,每穴栽1株種子苗。4月26日用2.5%氰戊菊酯、22.5%氧樂果防治蚜蟲和地老虎等。4月30日灌溉1次,5月12日中耕鋤草1次,5月15日灌溉1次。6月17日中耕鋤草1次,6月25日至7月28日采收。
1.5 天氣情況
穴盤育苗期間,溫度正常、澆水合適、光照充足。定植后,氣溫正常上升,降水偏少。苗前期氣溫正常,降水適中;中期氣溫正常,降水正常,沒有連陰雨,梅雨較少,光照充足;后期及花果期高溫少雨,利于果實糖分的形成[3-4]。氣象條件對番茄生長和產量、品質形成有利。
1.6 調查方法
根據番茄生長發育情況記載生育期、植物學性狀,于果實成熟采收時調查果實性狀和產量[5]。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諾盾4334、諾盾5514、諾盾5570和皖粉3號(CK1)全生育期為127 d,諾盾5096、諾盾6643、紅圣女(CK2)的全生育期為130 d。
2.2 植物學性狀
由表2可知,7個參試品種均為半蔓性、花葉、總狀花序,花序間隔葉數均為3,第一花序節位為7~8節;除諾盾5514的分枝習性為自封頂外,其他品種均為無限生長型。
2.3 茄果特征
各品種的可溶性固形物重量為3.813~43.321 g,紅圣女(CK2)最輕,諾盾5514最重;各品種的單果重為23.426~224.240 g,紅圣女(CK2)最輕,諾盾5514最重(表3)。經食用評鑒,各品種品質均較好。
2.4 產量
由表4可知,產量居首位的是諾盾5514,小區均產89.39 kg,折合產量為89 390 kg/hm2,較皖粉3號(CK1)增產51 580 kg/hm2,增產136.42%;諾盾5570、諾盾5096和諾盾6643產量較高,折合產量分別是82 860、73 970、70 700 kg/hm2,分別較相應對照增產119.15%、126.00%和116.01%。
2.5 抗病抗逆性
由表4可知,除諾盾5514抗性較強外,其他品種田間抗性均表現為強。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諾盾5514、諾盾5570、諾盾5096和諾盾6643的產量均較高,均較相應的對照品種增產,且田間表現為品質較好、抗病抗逆性強,建議在舒城地區繼續試驗示范。
4 參考文獻
[1] 阿依努爾·毛拉麥提.溫室大棚番茄栽培技術及常見病害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5(2):176.
[2] 李艷杰.大棚番茄栽培技術及水肥田間管理[J].吉林農業,2018(6):87.
[3] 馮順田.番茄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6(11):87.
[4] 蘇偉.番茄生長期對環境條件的要求[J].吉林蔬菜,2010(6):28-29.
[5] 顧盼.番茄不同品種種植對比試驗[J].福建農業,2015(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