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勝 王其傳 祁紅英
摘要 本研究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L.)品種蘇椒5號為材料,通過測定不同藥劑處理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研究藥劑處理對大棚辣椒煙粉虱的防效。結果表明,以5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45 g/hm2對煙粉虱防治效果最好,明顯優于其他藥劑處理。
關鍵詞 煙粉虱;辣椒;殺蟲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82.3;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134-01
Abstract Taking the pepper(Capsicum annuum L.) variety Sujiao 5 as the material,the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against Bemisia tabaci(Gennadius)in greenhouse were studied by measuring the population decline rate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pesticide treat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50% nitenpyramWG 45 g/hm2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against Bemisia tabaci(Gennadiu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other treatments.
Key words Bemisia tabaci(Gennadius);pepper;pesticide;control effect
煙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屬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屬,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重要害蟲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的貿易往來,煙粉虱借助花卉及其他經濟作物的苗木迅速擴散,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并暴發成災,現已成為美國、印度、巴基斯坦、蘇丹和以色列等國家農業生產上的重要害蟲,主要為害蔬菜、棉花[1]、大豆和園林花卉等植物[2]。煙粉虱為害植物的主要表現:一是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衰弱、干枯;二是分泌蜜露,誘發煤污病;三是傳播植物病毒,誘發植物病毒病[3-4]。因此,尋找一種能夠有效治理煙粉虱的藥劑是當前大棚生產上必須要解決的難題。
辣椒(Capsicum annuum L.)是我國設施蔬菜生產中的主要栽培作物,本研究以辣椒品種蘇椒5號為材料,通過在大棚內噴施不同的殺蟲藥劑,并記錄不同藥劑對大棚辣椒煙粉虱的防治效果,以期篩選出防效較好的化學藥劑,進行高效、節約、省工的化學防治,為科學防治大棚辣椒煙粉虱提供理論依據[5]。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作物。供試辣椒品種為蘇椒5號,由種子市場購買。
1.1.2 供試藥劑。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江蘇東寶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江蘇安邦電化有限公司生產;5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陜西湯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江蘇克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安徽眾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5%阿維菌素微乳劑,江蘇豐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
1.1.3 防治對象。大棚煙粉虱。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即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45 g/hm2(T1)、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165 g/hm2(T2)、5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45 g/hm2(T3)、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30 g/hm2(T4)、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5 g/hm2(T5)、5%阿維菌素微乳劑150 g/hm2(T6)、清水對照(CK)。3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21個小區,每個小區面積20 m2。
1.3 試驗實施
試驗于2017年7—9月在淮安柴米河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玻璃溫室內進行。采用背負式靜電噴霧器噴藥,每種藥劑兌水600 kg/hm2,2017年8月30日在植株葉片正反面均勻噴施1次。
1.4 調查內容與方法
采用五點調查法,每小區定點定株調查5株,每株分上、中、下部各定10張葉片,施藥前調查煙粉虱發生基數,藥后1、3、7、15 d分別調查植株上煙粉虱的存活蟲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計算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基數-藥后蟲口數)
÷藥前蟲口基數×100;
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
÷(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1.5 數據處理
數據采用Office 2010統計,采用SPSS 20.0數據分析軟件進行LSD-Duncan′s多重比較(P<0.05)。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第1天各藥劑處理對煙粉虱的防治效果均較明顯。其中,處理T3(5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45 g/hm2)對煙粉虱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達到91.2%;且藥效持效期較長,藥后3、7、15 d的防效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在70%以上,分別達到85.6%、84.1%、71.9%,明顯優于其他供試藥劑,且差異達到顯著水平。其次是處理T1(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45 g/hm2),藥后1、3、7、15 d,防效分別達到83.2%、78.3%、75.7%、60.6%。
3 結論與討論
煙粉虱已經成為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中的主要害蟲,農藥防治是目前控制煙粉虱危害的主要方式。本試驗結果表明,50%烯啶蟲胺水分散粒劑、4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表現出較好的防效,在生產中可以作為主導品種加以推廣使用。但是長期使用會使煙粉虱產生抗藥性。因此,應通過優化藥劑的使用,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性的產生和發展,保持殺蟲劑對煙粉虱的長期防治效果[6]。同時,建議在使用藥劑防治煙粉虱時,盡量將葉面、葉背全部均勻噴布藥液,并運用黃板誘殺等物理方法進行綜合防治[7]。
4 參考文獻
[1] 趙莉,張榮,肖艷,等.危害棉花的重要害蟲煙粉虱在新疆發現[J].新疆農業科學,2000(1):27-28.
[2] 張慧杰,張戰備,雷逢進,等.重要經濟害蟲煙粉虱的發生[J].應用昆蟲學報,2002,39(1):79-80.
[3] 羅晨,張芝利.煙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研究概述[J].北京農業科學,2000(增刊1):4-13.
[4] 周福才,杜予州,孫偉,等.江蘇省煙粉虱寄主植物調查及其危害評價[J].揚州大學學報(農業與生命科學版),2003,24(1):71-78.
[5] 張芝利,羅晨.我國煙粉虱的發生危害和防治對策[J].植物保護,2001,27(2):25-30.
[6] 鄧業成,徐漢虹,雷玲.煙粉虱的化學防治及抗藥性[J].農藥,2004,43(1):10-15.
[7] 張世澤,萬方浩,花保楨,等.煙粉虱的生物防治[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04,20(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