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琴 郭發新
摘要 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主要成分是醫用造影劑硫酸鋇、止瀉劑地芬諾酯和誘食劑,其作用機理是利用物理方式促使害鼠腸道梗阻致臟器衰竭死亡,害鼠取食后一般在3~7 d內死亡,具有安全環保、不污染環境的優勢。對其進行受潮性及適口性試驗,在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全面開展了防治試驗。結果表明,施藥10 d后,純餌劑每處投放8 g處理的害鼠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為62.13%;混合餌劑(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新鮮蔥末100 g/kg+菜籽油20 g/kg)也是每處投放8 g處理的害鼠平均校正死亡率最高,為71.65%。建議改進該餌劑質地較粗糙、易碎、防潮性較差的缺陷,在今后可以大面積應用到農林牧業鼠害防治上。
關鍵詞 世雙鼠靶;滅鼠劑;高原鼢鼠;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140-02
互助縣的退耕還林地區經常發生鼠害,其中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 Thomias)是危害較重的鼠害之一。該種鼠害在該地區發生面積為10 667 hm2,其中造成嚴重危害的地區為5 333 hm2,占鼠害發生總面積的1/2。鼢鼠發生危害的時期主要為春季和秋季,其中在春季(特別是初春)發生最為激烈,這是因為經過一個冬季的消耗,鼢鼠急需補充體力;同時,春季是鼢鼠繁殖活動的主要時期,所以大量取食,挖掘樹木根系,嚴重威脅苗木生長和成活。因此,應尋找有效且環境友好和鼠類喜食的誘餌對其進行防治,有效控制鼠害[1-3]。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在地下害鼠高原鼢鼠上無防治記錄,為此,2014年初春,在青海省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的安排下,互助縣開展了常用殺鼠劑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防治高原鼢鼠田間試驗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4年4月12日至5月6日在高原鼢鼠活動的高峰期進行,試驗地點設在青海省互助縣林川鄉大河欠村上灣新造林地上。試驗地位于高海拔地區,海拔為2 980~3 126 m,平均坡度為13°。2012—2013年棄耕地和荒山造林52 hm2,主要造林樹種有青海云杉、白樺、沙棘等,平均樹高85 cm。其中,高原鼢鼠嚴重危害面積為12 hm2,中度危害面積為31 hm2,輕度危害面積為9 hm2;本地點高原鼢鼠密度達到了造林后的較高值,中度以上危害達到了82.7%。試驗地西北高、東南低,比較平坦,非常適合做藥物對比試驗。
1.2 試驗材料
1.2.1 供試藥劑。遼寧微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是針對鼠類消化系統特點研發的靶標專一的新一代滅鼠產品,主要成分是醫用造影劑硫酸鋇、止瀉劑地芬諾酯和誘食劑,其作用機理是物理方式促使害鼠腸道梗阻致臟器衰竭死亡。另外,還有適量的新鮮蔥末和菜籽油。
1.2.2 試驗器械。鼠弓箭、鐵锨、裝毒餌編織袋、裝毒餌小布袋、大塑料盆、帶蓋大塑料儲物桶、電子天平、小塑料袋、記號筆、塑料繩、木樁、竹棍、自噴漆、長把勺、手套、標志牌等。
1.3 試驗設計
根據試驗要求,采用2種餌劑,即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加入新鮮蔥末100 g/kg和菜籽油20 g/kg制成的混合餌劑(在密封容器中放置12 h以上)及純餌劑。根據每個洞內投放量的不同,分為7個處理,分別為混合餌劑4 g(A1)、6 g(A2)、8 g(A3),純餌劑4 g(B1)、6 g(B2)、8 g(B3),空白對照(CK)。4次重復,采用平衡不完全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1 hm2。另外,周邊設對照小區4個,共計小區32個,總面積為32 hm2。
1.4 試驗方法
利用塑料繩和木樁將試驗小區按100 m×100 m的正方形分隔開。在試驗區組的周圍結合鼠害密度調查,進行捕捉鼢鼠設置保護帶,杜絕周圍鼢鼠進入試驗區,保護帶的寬度不少于30 m。為了保證試驗成功和確保試驗的準確性,專門成立了包括技術指導小組3人、精心挑選的捕鼠經驗十分豐富的捕鼠能手6人和其他開洞及投藥人員16人,共計25人的試驗專業隊,按照制定的方案有序開展試驗。
1.4.1 確定相對系數。首先采用開洞封洞法確定相對系數。試驗開始時對所有對照(CK)小區和試驗區組周圍保護帶內有鼢鼠活動痕跡的洞道全部挖開。所開洞口由捕鼠經驗豐富的人員帶領其他人員進行開洞,相互間2個洞口要有30 cm以上的距離,中間隔開。調查時鼢鼠所堵的洞口能一目了然,準確記錄有效洞口數。在1周內對全部CK和部分面積確定的保護帶中,采取反復捕殺方法,用弓箭將鼢鼠全部捕盡,準確得到每個CK區的鼢鼠密度,即鼢鼠密度(只/hm2)=標準地內鼢鼠數/標準地面積。根據9個CK上的有效洞口數,準確計算出相對系數,相對系數=標準地內實捕鼢鼠數/有效洞口數。
1.4.2 地下鼢鼠鼠洞藥餌投放方法以及防潮性、適口性調查方法。為確保試驗成功,在藥物試驗區周邊地區,于4月13—15日首先進行了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餌劑的防潮性與適口性試驗,將竹竿短截成60 cm長,一端噴上紅色或綠色的漆,2種餌劑處理共用600個竹竿(紅色竹竿300個,投放混合餌劑;綠色竹竿300個,投放純餌劑)。為了便于統計取食率,每個洞道內投成品顆粒劑20粒。首先開挖鼢鼠洞道,確認有效洞口,然后交叉投藥(2種處理隨機投藥)。挖開有效洞口,用長把勺投在洞內50 cm處,然后將洞口封死,防止鼢鼠前來推土堵洞而埋沒和推出毒餌,無效洞口內不投餌料,插上竹竿進行標記。于投餌后12、24、48 h的時間段分別抽取100個有效洞口,挖開進行查看,詳細記錄。
1.4.3 藥劑效果調查。世雙鼠靶地芬諾·硫酸鋇成品顆粒劑防潮性與適口性試驗結束后,從2014年4月16日開始全面投藥,至4月18日投藥全部結束,于4月26—28日進行效果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