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寵
摘要 對撫順縣森林資源現狀進行調研,并結合當地林業發展特點,制定規劃目標;科學闡述了補充林地來源,即退耕還林工程、閑置土地植被恢復工程;同時提出了3項補充林地保護利用措施,以期為撫順縣林地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補充林地來源;保護利用;遼寧撫順
中圖分類號 S7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9-0211-02
林地資源,是國家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1],除了保障木材及林產品供給外,對維護地區水土生態安全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地資源對改善空氣質量、防止風沙危害、應對地區氣候變化、防沙護綠、保護水土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林地資源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林業產業的深入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黨的十七大會議上,政府對全國林業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設生態文明、建成生態環境良好國家”[2]。大數據、大規劃指明,預期到2020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3%以上。可見國家有關部門對保護利用林地、增加森林資源的重視程度。按照上級部門下發文要求,各地林業部門要完善規劃體系,分級編制各級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切實抓好本地區林業發展。
1 森林資源現狀及規劃目標
1.1 森林資源現狀
撫順縣地處遼寧東部山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23°43′~124°32′、北緯41°27′~42°00′,東鄰新賓,南連本溪,西接撫順經濟開發區,北靠市區,距沈陽市45 km,境內有沈環南、沈通線省級公路及臺上線、撫清線、蘇邊線等縣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撫順縣轄3個街道、2個鎮、6個鄉。全縣林業用地面積12.80萬hm2,占縣域面積的80.5%;森林覆蓋率達到72.2%,森林活立木總蓄積量1 037.72萬m3。其中,有林地面積11.35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8.67%;疏林地面積68.5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0.05%;灌木林地0.24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8%;未成林地面積0.44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44%;宜林地面積0.5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3.91%;無立木林地面積0.23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1.80%;輔助生產用地面積239.1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0.19%;苗圃地面積49.1 hm2,占林業用地面積的0.04%。
1.2 規劃目標
預期到2020年,撫順縣林地保有量達到12.80萬hm2左右(表1);林地生產率達107.7 m3/hm2;重點公益林面積達到4.78萬hm2,占林地面積的37.34%;重點商品林地面積達到5.61萬hm2,占林地面積的43.83%;森林保有量達11.89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74.7%;征占林地面積為1 000 hm2。
2 補充林地來源
2.1 退耕還林工程
2.1.1 超坡地退耕。超坡地生產力低下,農業種植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而且難以經營管理,還容易導致水土流失。每逢雨季,存在滑坡等危險,易對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造成損害。依據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以及撫順縣生態環境建設具體情況,制定撫順縣超坡地退耕還林規劃,面積將達到50 hm2。
2.1.2 其他退耕還林工程。為發展撫順縣林區特色產業經濟,促進林農增收致富,減少糧農對不適宜耕種土地的低回報投入,應對當地林地農業種植地進行產業結構調整[3],科學開展低質低產耕地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規劃面積將達到38.8 hm2。
2.2 閑置土地植被恢復工程
依據撫順縣土地利用現狀,可用于發展林業的閑置土地包括面積大于0.2 hm2的廢棄超坡耕地及廢棄礦山,通過生態治理恢復為林地。規劃面積為165.9 hm2。通過退耕還林工程、閑置土地植被恢復工程,可營造林面積1 254.7 hm2,到2020年可補充林地面積1254.7 hm2。
3 補充林地保護利用措施
3.1 統籌兼顧,部門之間相互協調
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涉及面很廣,要做到細致統籌本行政區域內生態建設,就要求各相關部門,如城鄉、交通、水利、能源、旅游、工業、農業、環保等積極參與,大力配合[4]。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因地制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堅實的科學基礎和社會認同,促進林地利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整體優化,以期達到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目標。
3.2 科學規劃,合理進行保護利用
根據撫順縣生態區位的重要程度以及不同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規范地確定補充林地的區域類型,并確立補充林地的保護等級,按照科學規劃后確立的補充林地保護等級標準嚴格執行;劃分不同級別,按照規范制定保護程序并嚴格執行。其中,對確定為特殊保護的區域,實行全面封禁保護;其他諸如水土流失嚴重的嚴格保護區域,實行嚴格保護和限制性開發。農田林網、經濟林基地等重要生態經濟區,確定為重點保護區域,嚴格控制征占用森林和林地逆轉。通過分區分類、分級分等,確定補充林地的保護利用方向,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處理好林地保護發展和開發利用之間的矛盾,統籌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發展地區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為地區林業經濟及整體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3 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發揮林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以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為抓手,加大林地保護和治理力度,加大封育、植綠和護綠力度。鞏固和保護已經形成綠化林地區域,加快治理廢棄工礦,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組織林業方面的專家、科技人員,采取科學有效的生態治理恢復技術,多渠道、多方面地增加林地資源,拓展綠色生態空間。
4 結語
(1)對撫順縣森林資源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當地林業發展特點制定規劃目標,預期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達到12.80萬hm2;林地生產率達到107.7 m3/hm2;重點公益林地面積達到4.78萬hm2,占林地面積的37.34%;重點商品林地面積達到5.61萬hm2,占規劃林地保有量的43.83%;森林保有量達到11.89萬hm2,森林覆蓋率達到74.7%;征占林地面積為1 000 hm2。
(2)科學闡述了補充林地的來源,即退耕還林工程、閑置土地植被恢復工程。為確實保障補充林地指標,應根據當地實際環境條件,加快、加大補充林地落實情況,為當地林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補充林地保護利用措施包括統籌兼顧,搞好部門之間的協調;科學規劃并合理進行保護利用;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發揮林地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此3項措施能夠促進撫順縣林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5 參考文獻
[1] 薛華超.淺談林地保護及恢復措施[J].現代園藝,2018(4):172.
[2] 王恬,魏亞利,王立安.濟源市林地保護規劃中補充林地的來源及保護利用分析[J].河南林業科技,2012(1):41-43.
[3] 沈新華.建水縣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探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2,37(4):90-94.
[4] 陳碧良.德化縣林地保護利用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措施[J].福建林業科技,2006(3):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