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一直努力通過閱讀指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嘗試通過文本閱讀引導學生的青春期心理。因此,文本閱讀中以人生、成長、感恩、“愛”主題的文章為主。但是在具體的閱讀理解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感知能力卻偏弱,這時我們又把問題歸于學生青春期的感知能力薄弱。我們某種程度上陷入了一種矛盾與循環中,既因為青春期的特殊心理而想著通過閱讀理解進行引導,又因為青春期的特殊心理而無法展開閱讀理解的培養。主要原因還是沒有基于學生青春期特殊心理,進行相應閱讀理解的針對性指導。這也就是為什么學生喜歡看的書是網絡文學、玄幻文學,而對語文的閱讀理解不感興趣。我們應跟上學生心理世界的潮流,根據學生的青春期特殊心理進行相應的閱讀理解指導。
關鍵詞:閱讀理解 青春期特殊心理 閱讀習慣培養 與“生”俱進
正文:
在我們的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重點,不僅是因為它在考試中占比高,還因為它在學生的人生觀素養的指導上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通過我們的實際教學發現很多學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接觸語文閱讀理解到初中畢業,并沒有很好的理解能力。在平時的考試中,閱讀理解的得分率總是不高。為此,我們努力引導學生進行課下閱讀,以及不斷進行閱讀理解常考題型的解題方法指導,但是收效甚微。為什么會這樣呢?如何解決?針對于這兩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減少功利化,從學生當下的興趣入手引導。針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我們在教學中僅從學情入手,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展開分析,然后相應的把老師自己覺得好的書目介紹給學生,通過課堂閱讀演講、閱讀比賽提高學生的興趣。如果學生要考試了,我們就把相應的解題方法整理出來,讓學生在考試做題時像公式一樣運用進去。在這過程中,其實丟失了學生的主體,也就是學生個體的心理,就像“奶奶覺得你冷”一樣,同時我們的指導在一定程度上也陷入了教條主義的泥沼。所以,我們很多語文老師在閱讀理解的指導中發了很多的力氣,可是效果不明顯。
為了考試,現在的閱讀理解便成為了一種功利化的得分工具,只要誰能夠記牢相應的解題公式,得分就不低。很多學生對語文的閱讀產生了排斥,他們的感知享受停留在電視、電腦、手機中,到曲折的宮斗戲,精彩的打斗場面,這一切不用經過大腦的再加工以及心里的再咀嚼。而對于青春期的學生,青春期的特殊心理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范圍和活動內容逐漸復雜化,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不同的特點。他們逐漸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責任感并自己決定某些活動如何進行。” ①愛美、叛逆、追求個性已然成了他們的標簽。
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在導入部分結合學生最近所感興趣的社會熱點,比如TFBOY的相應新聞,我們可以把這個內容與本節課的主要問題結合在一起,然后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我們設計的問題。從興趣入手,結合學生的審美水平,從美學的角度引導學生去探究,然后展開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行“內容的概括”,“人物的特點整理”,“自我的感知體會”等問題的設計,從而把閱讀能力的提升與解題能力提升進行結合。
對于學情,我們可以經常進行問卷調查來解決。學生青春期的特殊心理,只要我們能靜心觀察,尊重他們,給予他們所想要的,并適當引導,其實可以很好的往我們所要的方向發展
第二,尊重學生,引導學生以輕松心態投入閱讀積累。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感覺學生的閱讀儲備不夠,為此我們有的時候便用填鴨式的手段規定多久看幾本書,還要做相應的閱讀筆記,寫相應的讀后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把學生的閱讀體驗砍得體無完膚了,當基礎薄弱的學生捧起那本書的時候,心理已經是排斥的,更別提會用心去看了。于是,很多老師只能流于形式的布置閱讀作業,學生就到百度找文章改一改提交。最后收效甚微。如果,我們在教學中能夠先從老師的視角介紹這本書的精彩之處,然后以埋彩蛋、抖包袱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相應的時間段里找出其中的彩蛋,并進行相應的激勵。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覺得讀書是一種有趣的方式。
我們知道閱讀習慣的培養在語文的學習中非常重要。“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成長期,需要良好的成長環境。教師正是營造這種環境的關鍵性人物。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發問,使學生以開放、放松的心態、積極的情緒投入學習。” ②我們在閱讀習慣培養過程中,青春期的特殊心理,除了需要尊重與理解,而老師對學生閱讀興趣、閱讀習慣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讓學生放松心態,真正的投入閱讀中。
第三,引導家長,關心學生,家校結合營造閱讀氛圍。學生學習還是一個家校配合的過程,閱讀習慣的養成更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學生的叛逆期表現主要在家里,家長與學生的關系都處在緊張的狀態中。而如果家長中有一個是喜歡閱讀的,家庭中有閱讀的氛圍,那么孩子也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在閱讀習慣培養中,經常把家長的這個角色給忽略。我們經常開展家長會,主要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而少了引導家長如何與叛逆期孩子相處的方法,跟不用說讓家長與孩子一起閱讀書籍。所以,在閱讀習慣養成中,可以在每周的作業中加入家長與孩子都感興趣的閱讀篇目,并設計一定的閱讀游戲,不僅增進孩子與家長的關系,還能促進孩子課下閱讀習慣的養成。
綜合以上,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青春期特殊心理入手,尊重學生,有針對性的設計閱讀理解,同時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從興趣入手感受閱讀的趣味,并且能夠把握學生的“自我”特點,與“生”俱進,聯合家長一起展開閱讀,一起享受閱讀帶來的美好感受,進而培養好學生的閱讀習慣,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青春期總體特征”
[2]《中心小學語文能力培養與實踐》吳玉如編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陳偉(1984年9月),性別:男,民族:漢族, 籍貫:福建省南靖縣,職務/職稱:無,學歷:大學本科, 研究方向:中學語文閱讀與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