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經道 青海民族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西寧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在發展信息化產業方面,政府該實施什么樣的產業管理政策呢?目前國內學界爭論較為激烈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種認為,政府如果不積極扶植信息化產業,新技術就難以普及,而下游產業也就難以從新興信息化產業那里獲得必要的激勵,與此同時,其他國家就會捷足先登地搶占這些產業領地,相應地就會損害本國經濟的健康成長。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各國政府的政策扶持往往都幫不了信息化產業,政策扶持對于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和發展貢獻甚微。本文作者試圖通過對日、美、法3國信息化產業政策進行綜合比較分析,以期對我國信息化產業政策起到些許借鑒作用。
日本政府在選擇鼓勵發展的特定產業時,一般會故意避開某個產業中最尖端、最有名氣的大型生產計劃。日本比較典型的信息化技術扶持策略是先努力發展相對比較簡單的信息產品,設法比其他國家在此領域做得更好、更有效率。同時,在掌握了該領域相對簡單的信息產業技術以后,日本企業才會一步步轉向更為尖端的領域。因為日本商人和政府官員的意見可以直接作用于通產省的開發戰略,所以日本的信息化產業政策只會支持那些受顧客歡迎的信息產品。
法國政府也高度注重利用目標產業政策來發展信息化產業。法國學界認為其原因主要包括:
一是法國企業普遍害怕風險,不愿冒險投資信息化產業;二是法國的資本市場發育得相當不完全,資本難以流入信息化產業;三是法國企業整體技術力量相對落后,難以與國外其他技術領先者競爭。
此外,法國政府注重發展信息化產業還有一系列非經濟的原因:
一是認為信息化產業會持續快速增長,從而帶動更多傳統產業發展,從而切實增強國家經濟實力。二是獨立發展軍事的需要。法國希望努力發展自己的信息化產業來開發尖端高科技軍事武器,從而在軍事上獨立于美國;三是為了提升國家聲譽。比如法國選擇用信息化來制造新款超音速客機,就是為了向世界顯示法國的先進技術。
同日、法相比,美國政府不會扶持特定的產業。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同日本、法國等國存在著資本和勞動市場的差異。美國證券資本市場極其發達,發明者有好的想法,就很容易找到風險投資者一起分享利潤。銀行也經常會冒險貸款給信息化產業中的小企業。此外,美國的勞動力流動性也比其他國家要強。比如一個科研工作者可能先在大學里搞研究,其后到企業里做商業應用,然后自己創建一個新企業。這種勞動市場的高流動性,使得那些高風險高技術的企業能夠得到大量的流動資本。由于把實驗室里的研究成果轉化為商業應用渠道相當暢通,所以美國政府不需要特別資助信息化產業。
日本的傳統政策是,在選定了要扶持的產業以后,會采取有效的產業政策措施來鼓勵國內企業進行研發、投資和生產。政府機構會采取各種措施來引導資源投入到特定產業來開發。金融政策和外匯政策也會向特定產業傾斜,指導企業的投資及決策,在產業發展遭遇困難時給予扶持等等。近年來,日本政府通過研究開發補貼、優惠稅收、低息貸款等手段扶持信息化產業發展,還通過限制高科技產品進口來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法國的信息化產業扶持政策與日本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研發補貼,、預算撥款,銀行優惠貸款、貿易壁壘、進口限制等等。
而在美國,除了為數不多的政府采購以外,政府一般不會采取針對某行業的產業扶持政策。對進口國外高科技產品的、吸引外國企業的投資,美國市場都是全面開放的(國防領域除外),政府對信息化產業很少給予特殊支持。
綜上所述,法國的信息化產業政策績效落后于日本和美國。法國的信息化產業政策在提高本國信息化產業的全球競爭力方面并不是很成功。法國政府并沒有找到合適本國國情實際的政策,使得法國企業難以趕上同行業技術領先的英美日德企業。那么,為什么法國的信息化產業政策與日本高度相似,卻難以促進本國信息化產業的發展,而日本卻取得了巨大成功?
首先是法國缺乏對本國市場行之有效的研究。法國政府官員在做決策時,有時甚至不考慮新產品的市場需求前景。眾所周知,預測一個尚未生產出來的產品的未來市場需求確實困難。但是,早在1973年石油價格開始暴漲之前,國際上就有很多專家預測到了像“協和”這樣的超音速民用飛機市場需求太低,對其進行大量投資是難以收回成本的。
其次是法國產業政策的制定者忽視了信息化市場的供給。世界層面來看,如果技術追隨者想要盈利,必須先努力在新技術產業中技術相對簡單的環節上立足,進而再向更尖端的領域擴張。但是,由于法國的計算機戰略一開始就企圖制造高端大型計算機主機,直接與IBM之類的公司競爭,向行業最尖端領域的霸主和領先者挑戰,而不是先從小型計算機或者計算機外圍設備開始,這對相對落后的法國企業而言顯然目標太高,所以失敗了。
第一,信息化產業扶持政策不只是政府官員政治上考慮的需要,更多地應獲取企業家和產業專家的支持。法國的信息化產業政策不像日本那樣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法國的產業政策大多是政府官員主觀制定的,缺少同與企業家、行業專家的溝通和合作。因此,我國政府在制定各類信息化產業政策時,要充分聽取各類企業家、行業專家等具體實踐者的意見,從而確保產業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二,美國和日本的產業政策雖然差別很大,但他們的經濟增長和信息化產業發展都較為成功,這也充分說明了產業政策同高度發達的市場資本以及人力資源市場的相互替代性。所以,我國制定具體實的產業政策時,要善于引導資源配置,引導他們流向推進信息化產業的同時,更要注重完善勞動力市場。
第三,信息化產業的產業政策其實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促進信息化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不少弊端。特別是長期的產業保護將會導致被保護產業成為“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國際競爭的考驗。所以,產業政策的制定,還需保證國內產業良好競爭的這么一個前提。日本這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第四,制定信息化產業政策時務必要結合本國本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制度及傳統,不能簡單粗暴地照搬他國產業政策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