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艷冬
?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
榮艷冬
(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內蒙古自治區 呼和浩特 010070)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是近幾年在教學中被廣泛推廣的新內容,并且在實際教學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著重論述如何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文章首先闡述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和如何開展教學組織,然后論述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關系,最后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通過教學資源庫支撐平臺的設計、教學資源建設和課程構建三個方面闡明如何構建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庫。
翻轉課堂;教學資源庫;網頁;教學模式
2007年兩位美國化學老師提出了翻轉課堂教學理念[1],并且得到迅速推廣。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相關技術被廣泛應用到教學,尤其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手段,這些技術也給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了極好的技術支持。本文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論述構建怎樣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更利于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實施。
翻轉課堂[2]相對于傳統課堂而言,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打破了課堂作為學習的主陣地。學生在課堂以外的時間自主獲取知識,更加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突出了因材施教,注重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的角色相對其他教學模式發生了明顯變化,具體包括組織教學活動、協助以滿足學生的需要和促成他們的個性化學習,以及利用更多的時間與每位學生開展學習交流。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組織與實施等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講,教學內容的設計就顯得更為重要,由于學生主要在課前和課后學習,所以要針對學生個人能力、學習習慣等制定豐富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的形式包括視頻、教材、講義、微博等,對于學生來講都是通過教學資源體現出來的,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組織要依據教學資源。
顯然,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的重要技術手段和支持,同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也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提供了理論基礎。
計算機技術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翻轉課堂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生在課前和課后自學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無疑可以更加快速的獲取所需內容。但是,這些離散存在于互聯網和計算機上的知識,學生獲取知識、把握重點知識的難度都很大。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一是將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組織,學生可以方便的獲取重點知識內容,補充自身知識體系的不足;二是利用教學資源庫可以開展師生和生生,甚至與企業的相互交流,這也是自主學習重要的途徑。三是教學資源庫提供了完整的評價反饋體系,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鞏固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所以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保障。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組織教學資源和開展教學活動。不同的教學資源庫組織的方式大有不同,有按照授課章節組織的,有按照資源類型組織的,有按照粗細粒度組織的,也有綜合各種方式組織的,其目的就是能夠符合授課要求和方便的進行資源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提供了更為先進和可行的資源組織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將教學資源按照課程組織,同時依據翻轉課堂教學理論設定相關資源層次、類型等,這更有利于提升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可用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與傳統的教學資源庫建設有一定的區別,這類教學資源庫更加注重教學模式的植入,更加注重教學資源的組織,更加注重教學效果的體現。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軟件支撐平臺是最為重要的基礎,支撐平臺的功能設計直接影響到教學資源庫的使用。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支撐平臺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由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避免學習時受到環境和設備的限制,支撐平臺需要同時支撐PC端和移動終端的訪問,兼容不同屏幕尺寸的智能終端設備;二是支撐平臺能夠靈活構建課程,滿足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際要求;三是提供評價反饋功能,對于學生學習的情況和學校的效果進行評價,給出反饋意見;四是教學資源庫的建設要符合國家的標準和教育部的要求,規范建設標準,為共享教學做好準備工作。
根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南》[8],提出“資源應包括素材、積件、模塊和課程等不同層次”。這是按照資源復合的層次和應用場景分類的,在實際的資源建設中要遵守這個原則,同時在這個基礎之上要服務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才能充分的利用教學資源。
3.2.1 加強素材的建設
素材是教學資源的基本單元,包括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視頻、聲音、虛擬現實等。建立素材時要盡量建立較為直觀的教學資源,例如動畫和視頻等。建立素材的同時要由系統自動的或者人為的添加各種分類標簽,以便于后期由支撐平臺進行課程的構建。另外,以慕課和微課[3]的理論為基礎構建素材,為后期翻轉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資源基礎。
3.2.2 豐富積件和模塊
積件和模塊都屬于復合資源,他們的區別在于模塊能夠表述一個完整的知識點,它們都是由多個素材,或者積件和模塊構成。構建資源時將教學內容、參考文獻、案例、課堂練習、在線問答、作業和項目等內容進行融合,注重資源的迭代,使資源有再生功能,同時,注重收集學生學習和交流過程的資源,將在線問答、討論交流、項目和作業、評價反饋等都納入教學資源,建立動態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網頁設計與制作屬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課程的實用性非常強,應用范圍很廣泛。為了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很多教師采用項目或者任務驅動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相結合開展教學工作。除了實踐性,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還有一個特點,所講授的內容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授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嗅探新知識、新技術和自主學習能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恰好和這個需求相吻合,所以構架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資源庫,融合項目教學[4]和任務驅動教學法設計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更符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和培養目標。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型主要由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過程組成。
3.3.1 課前部署和學習
課前是翻轉課堂的核心環節,教師在這個環節部署學習任務和學習指南,設定學習目標,學生根據教師的部署開展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在這個環節也要著重的進行設計。利用教學資源庫,教師根據課程要求的知識要點,設計工作任務或者項目部署給學生。學生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和項目,利用教學資源庫開展自主學習。教學資源庫需要完成以下兩方面的設計:
(1)教學資源庫以課程作為核心,所有資源的設計和課程的開展都是圍繞這個核心進行的。
(2)教學資源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知識資源、素材資源、交流資源。知識資源主要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資源分為核心資源和輔助資源:核心資源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學生可以很直觀的、很方便的利用它獲取所需知識,完成學習任務,通常這類資源可以是講授視頻或者是微課;輔助資源主要彌補核心資源的不足,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是演示文稿、參考文獻、技術文檔、網站鏈接等。素材資源是支撐教師設定的工作任務或者項目,學生利用這些資源完成任務或者項目。交流資源是提供給學生一個方便的交流平臺,實現師生、生生等方便的互動交流,這類資源可以是微博、日志和論壇等。
3.3.2 課堂解惑
課堂活動屬于翻轉課堂畫龍點睛的環節,學生自主學習和完成任務、項目過程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都被記錄在教學資源庫中,資源庫自動的進行分類整理,同時教師通過教學資源庫評判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獲取學生學習情況。教師利用課堂或者教學資源庫,以互動交流的方式點評、引導和點撥學生,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3.3.3 課后強化
學生課后根據互動課堂領會的內容,繼續通過教學資源庫開展自主學習,完善自身存在的問題,最終完成教師部署的任務和項目,然后將成果提交到平臺,教師給出最終評價,完成本次翻轉課堂教學內容。
總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已經成為現代化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它的使用率將會越來越高,面向的課程也會越來越廣,簡單的資源堆積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教學的需要,植入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資源庫以后發展的主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相互都有需求,理論和技術相互促進,將它們有機的結合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曾明星, 周清平, 蔡國民, 等. 軟件開發類課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4, 33(2): 203-209.
[2] 郝琦蕾, 王麗. 國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8(9): 97-102.
[3] 薛婷. 探討MOOC背景下我國高校課程資源的構建與改革[J]. 科技展望, 2016, 26(9): 332-333.
[4] 蔣日華, 王文軍. 多媒體軟件教學設計與應用現狀分析[J]. 軟件, 2015, 36(5): 49-53
[5] 周文軒. 項目教學法中翻轉課堂的應用研究[D]. 福建師范大學, 2015.
[6] 申晉祥, 鮑美英. 基于Android 的移動在線教育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 軟件, 2016, 37(3): 30-33.
[7] 羅洋坤. 國家資源庫在教學中的“輔教、助學”應用──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為例[J]. 高等繼續教育學報, 2017, 30(5): 38-43.
[8] 郭慶志, 王博等. 國家級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分析報告2016[M]. 北京: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017: 168-175.
[9] 劉杰丹. 翻轉課堂模式下教學資源的建設[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7(16): 73-75.
[10] 譚名鈞, 張南雪. 在結合項目化教學的“翻轉課堂”教學資源庫應用實踐——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J]. 知識經濟, 2017(7): 147-148.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Based on Flipped Class Model——with an Example of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Course
RONG Yan-dong
(Inner Mongolia business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Huhhot 010070, China)
Flipped class model and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re new contents widely used in teaching that have been achieved favorable results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focuses on how to integrate the flipped class model into th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It first points out that the connotation of flipped class model and explains how to carry out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en, the authors exp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ipped class model and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After that, with an example of webpage design and making, through three aspects to design of supporting platform for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teac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and course construction illustrated how to build the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based on flipped class model.
Flipped class; Teaching resource database; Web; Teaching model
TP311.52
A
10.3969/j.issn.1003-6970.2018.09.044
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研究——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NGJGH2016169),內蒙古自治區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庫運行平臺的應用研究(NJSY17435),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
榮艷冬(1981-),男,漢族,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高等職業教育,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文著錄格式:榮艷冬.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以網頁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 軟件,2018,39(9):21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