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斌

崴腳,醫學上稱踝關節扭傷。很多人都有過崴腳的經歷,他們普遍認為崴腳只是小事一樁,忍忍就過去了。
其實,崴腳不是小問題,如果不經過正規處理,容易造成反復扭傷,形成習慣性崴腳,甚至傷后10年到20年形成創傷性關節炎,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還容易落下后遺癥,嚴重者甚至可能殘疾。
前幾年,村民張先生放羊時不小心崴了腳?!爱敃r就覺得崴個腳沒啥大事,回家休息幾天就下地了。”如今已56歲的張先生回憶,當時腳踝腫得厲害,走不了路,臥床休息了幾天腳踝處消腫了,就沒再管。
沒想到,卻造成了終生的遺憾。后來,張先生走路時稍微一不注意就會崴腳,而且崴腳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幾乎成為了一種習慣,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崴一次?!白罱@兩年少說也崴了七八次?!睆埾壬f。在他崴腳的同時還伴隨著膝關節反復的疼痛,一走路就疼,這讓他正常行走都成了難事。張先生這才覺得不對勁,趕緊到醫院就診。
經過檢查發現,張先生并不是一般的崴腳那么簡單。醫生診斷,張先生踝關節的韌帶已經完全斷裂,關節不穩,關節表面的軟骨也已經磨損殆盡,關節之間沒有了間隙……最后確診為創傷性關節炎。由于張先生的踝關節疾病已經進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錯過了最佳的治愈時機,很可能留下殘疾。
崴腳后,踝關節韌帶變松,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會導致韌帶松弛,關節不穩定。當遇到道路不平或踩到石子等異物時,很容易再次扭傷。這樣的惡性循環,臨床上稱為習慣性踝關節扭傷。
崴腳嚴重,一般都會去醫院就診,能得到正確的治療。但是當癥狀不嚴重時,大多數人認為休息幾天就好了,不去就診。由于踝關節扭傷處理不當導致反復扭傷,進而發展為創傷性關節炎的患者在門診上比較常見。
據了解,青少年踝關節扭傷的發生率較其他人群高。因為青少年喜歡參加各類體育運動,一旦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運動時就很容易發生扭傷。而且,大部分患者并不重視踝關節扭傷,只要拍片后發現沒有骨折,或主觀上判斷沒有明顯骨折跡象,或者主觀認為疼痛不嚴重就覺得沒有骨折,認為在家休息兩天就可以恢復了。
其實這樣的認識是大錯特錯的。很多踝關節扭傷,不是扭了筋,而是扭傷了外踝的韌帶。腳踝的內外側都有韌帶保護,只不過外側的韌帶較內側的韌帶弱,加之內踝較短,臨床上易發生內翻損傷。
比起骨折,關節、韌帶的修復其實更費勁。比如韌帶撕裂,即便修復后也可能形成疤痕,而疤痕組織沒有原本的彈性和柔韌性,就更容易出問題。這就是許多人有過一次腳踝部損傷后,今后每次出問題,大多都在同一個地方的原因。
因此,首次崴腳后一定要正確處理,避免變成習慣性崴腳。
絕大多數踝關節扭傷的患者,常伴有韌帶損傷。即便確定沒有骨折,也幾乎無法避免韌帶的損傷,只不過損傷的程度不一。
大醫二院始建于1958年,今年正值60華誕。數十年發展過后,醫院如今已成為遼南(遼寧省南部)地區的區域醫療中心,年門急診量近200萬人次。應和政策和管理需求,醫院信息化建設一再提速,許多思路的設計頗具前瞻性。
按照韌帶撕裂的程度,一般把踝關節扭傷分成三種:一是輕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受傷后踝關節活動時疼痛,不能繼續進行高強度活動;二是中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后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瘀血,不能負重或行走;三是重度受傷,主要表現是傷后出現踝關節疼痛、腫脹、皮下瘀血,還可能出現關節畸形,不能進行主動活動。
崴腳后,踝關節韌帶變松,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會導致韌帶松弛,關節不穩定。當遇到道路不平或踩到石子等異物時,很容易再次扭傷。這樣的惡性循環,臨床上稱為習慣性踝關節扭傷。此外,韌帶松弛、關節不穩還會引起關節面反復撞擊,繼發軟骨損傷、骨贅增生,最終發展為骨性關節炎。
患者黃先生崴腳后,還常發生周期性頭痛。醫生指出:雖然頭和腳隔得最遠,但醫學研究發現,經常崴腳或腳踝損傷的人,發生周期性頭痛的可能性增加。這是因為腳部受傷時人們會自然改變行走方式,而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膝蓋、胯部及頭頸部配合失衡,進而牽連頭部。
據有關數據顯示,30%~40%的足踝扭傷因沒有得到及時和正規的治療而留下疼痛等后遺癥,其中15%左右會轉為慢性踝關節不穩,腳踝容易出現反復扭傷、打軟腿、行走疼痛等癥狀,情況嚴重者需要接受穩定關節的韌帶重建手術。還有不少患者關節破壞嚴重才來治療,已經錯過了韌帶重建的階段,需要關節融合或置換。筆者前不久就收治了一名由于反復扭傷,踝關節破壞嚴重的患者。病情進展到這個階段,只能采取踝關節融合或踝關節置換。由于踝關節置換的技術在全國來說都并不太成熟,最終采取了關節融合手術,可以滿足患者正常行走,不過由于關節連接處已融在一起,不能彎曲,因此,上下樓、爬山都是難以進行的。
反復崴腳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危險信號。倘若傷者耽誤了早期的治療,傷后10年到20年形成創傷性關節炎,不得不進行手術治療。一旦出現習慣性崴腳就要盡快就醫,明確是單純的韌帶損傷還是伴有關節骨軟骨損傷。
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患者可少受痛苦,治療費用也會大大減少。
1.傷者應立即停止運動,不要行走。
2.局部冰敷。扭傷后不宜馬上采取局部的按摩或熱敷。因為扭傷后韌帶有撕裂,局部血管破裂出血,按摩會增加出血,腫脹也隨之加劇。熱敷則會使血液循環加快,也會加劇腫脹和疼痛。用冰敷的方法可以使血管收縮,減輕腫脹和疼痛。
3.加壓包扎。可用繃帶固定,可使踝關節制動,減輕疼痛。
4.然后再去醫院骨科,最好是運動醫學門診就診。有經驗的醫生可以根據查體,判定你是否有骨折,是否有韌帶斷裂。輕者建議拍X片檢查,排除骨折;如果考慮有韌帶斷裂和其他損傷,最好進行MRI(核磁共振)檢查。單純內踝韌帶損傷可采取石膏或支具固定3~6周,拆除石膏后立即康復訓練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粘連,三個月左右可恢復體育活動。較嚴重的內踝韌帶損傷一般伴有骨折或其他韌帶損傷,需要手術治療。
小提示:
1.崴腳了無論嚴重與否,都應該到正規的骨科或運動醫學科就診,以免延誤。
2.踝關節支具或石膏固定時間一定要足夠,不宜隨便拆除,因為韌帶的恢復和愈合需要時間,一般為4~6周。
3.不要期望用藥物治愈崴腳。常用的口服藥物如跌打丸等,外用藥物如扶他林乳劑等僅可以緩解疼痛、腫脹等癥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