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元晟 臺州市雙語高級中學
基于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網絡互動性、自由性對傳統的消費者購買模式已產生很大影響,使人們的消費模式發生較大轉變,但也會伴發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方面的問題,如淘寶、支付寶、當當網等,一直被爆出消費者個人信息遭到大量泄露,這就引發了很多消費信息安全方面的問題。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進一步分析當前網絡個人消費信息安全問題就顯得非常關鍵。
隨著大數據時代發展越發迅速,很多消費者的消費思想、消費理念等均有了明顯改變,比如京東、淘寶、唯品會等相關的網絡商城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模式也造成很大影響,已慢慢由單一式轉變為雙向式。很多網絡商場也發生較大變化,不僅擴大消費者選擇范圍,還可轉變其消費習慣,尤其在交互式大力推廣及宣傳下,消費者能自由訪問,經變換關鍵詞、查詢同類商品并比對后,方可選擇自己滿意的物品。
在移動支付模式不斷改進及完善的大環境下,線上支付、線下服務的一體化支付模式也越來越成熟,很多的移動支付方式慢慢被消費者接受且應用。比如,移動支付技術可將支付行為慢慢由電腦、POS機終端發展到手機終端,可較好的突破支付時間、空間的局限,可在任意地點、任意時間支付。現階段,隨著移動支付覆蓋區域不斷擴大,大部分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明顯提高,盡管發展前景較好,但在長時間的支付中也很難避免個人信息泄露。在大數據時代下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幾乎全部被公布在網絡上,盡管移動支付比PC設備的隱私保護能力更強,但利用網絡環境完成各項操作,消費者的個人賬戶、密碼等也可能會被直接監控或是窺探,需重點關注。
在現代化社會飛速發展的推動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簡便,尤其在網絡消費中,消費者在購買完商品之后,可將對該商品的評價直接分享出去,對其他消費者購買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又或是經商品放到朋友圈并推薦給朋友。該種分享型網絡消費行為,可使消費者更加了解商品,從而購買。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圖片、文字等數據信息直接暴露于網絡上,若是一些不法分子直接應用大數據來收集各種信息,并進行整合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威脅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
大部分消費者在利用網絡進行消費時,都難以避免留下很多個人信息,如在網購時,需要填寫居住地址、電話、姓名等。以上個人信息均是消費者在進行注冊購買、郵寄時必須要提供給購買商家的,但在實際填寫過程中,很多商家從消費者手中獲取到的信息比所填寫的更多。比如,基于大數據時代下,部分商家充分利用大數據加工技術、挖掘技術,直接從網上搜集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消費者的上網痕跡均能經大數據的強大運算能力對比分析得出,從而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姓名、電話、消費需求等完全還原,而很多網絡商家就可以利用以上信息來營銷自己的商品、商家通過比對分析消費者收藏標記、購買記錄等,可推斷出相關的購買意向;經對比消費者具體消費金額、消費頻率,可推斷其消費能力。商家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分析消費者的上述信息,盡管能為其提供更加全面的消費服務,但難以確保信息安全。
“匿名化”指的是,把涉及消費者個人情況的任何一項信息均保存起來,且在數據集中不會收集到任何信息。在大數據時代影響下,網絡個人消費涉及公眾網絡活動很多方面,如學習、購物、娛樂、社交及旅游等,很多的社交、個人、位置、行為等方面的信息都聯系在一起,因此,消費者在網絡消費過程中留下的任何一個痕跡,均很難單一的區分開。盡管很多網絡商家都承諾利用大數據分析數據時,對消費者個人信息都已實行匿名處理,但很多大數據之間的聯系還是難以把已分離、沒有關系的信息經某種關聯物將其聯系在一起,這就會造成“匿名化”無效。
數據信息在大數據時代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重要,消費者在網購時難以避免需在消費商家所提供的網絡平臺注冊,準確填寫自己的個人信息,這就使得消費者的電話、姓名、身份證號、家庭住址、有效等基本信息均捆綁在一起,尤其在“實名制”之后,消費者的很多真實信息均被暴露在大數據的消費網站上面。盡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夠幫助商家熟知消費者消費需求,便于商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消費服務,但若是該商家受到非法侵襲,又或是部分商家在沒有得到消費者同意時,就把以上信息用在其他方面,則就很難確保消費者消費信息安全。除此之外,很多消費者利用大數據創建很多網絡消費賬戶,為便于自己記憶,消費者所設置的用戶名、密碼等都會是一個,并運用同樣的手機號、電子郵件完成認證服務。也有部分商家為便于消費者進行網絡操作,商家間也會互相合作,并告知消費者可以應用一個消網站賬戶來登錄較多的網站。在此種情況下,消費者的數據關聯性非常強,不管哪個網站數據泄漏,均會威脅其他網站消費者的賬戶安全。
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和具備安全的防護技術有直接關系,很多犯罪分子可以經過木馬種植、病毒、跟蹤Cookies以及入侵網絡數據庫等方式來獲取消費者的信息,這與網站暴露或是未嚴格監控該環節等有相關性。為此,需要不斷鼓勵并引導網絡商家定時更新信息安全防護技術,提高安全防護水平,以從根源上增強消費者的消費信息安全防護,最終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消費環境。
具體防護措施涉及以下方面:第一,創建規范、統一、安全的網絡消費基礎設施安全防護。通過大力推廣重要信息的基礎信息在線監測,經對互聯網實行密切、持續的信息掃描監測,了解消費者所暴露在網絡上的重點信息的設施控制系統數量、所屬的地區、行業等,從而深入分析消費者的消費網絡安全問題,嚴格督促信息主管部門、重要信息控制運營部門來展開相關的風險規避工作;第二,構建網絡信息重要設施網絡安全風險監管機制,以實現數據信息共享。通過定時向科研機構、主管部門、重要消費信息運營單位、 產品生產廠家以及安全企業等來通報具體的網絡個人消費信息,嚴格督促商家各司其職,密切防范各種消費信息安全風險;第三,深入研究重要消費信息設施安全防護技術,不斷增強對各種產品、工控系統等信息安全的測試及研究,從而增強網絡信息安全防范能力;第四,相關部門應該不斷提高并增強重要信息設施工業控制系統在伴發各種安全問題之后的應急處理能力,這樣可在確保網絡消費市場穩定運行的同時,還能加強對消費基礎設施的建設,一旦發生任何安全問題,就可在第一時間快速修復,最終確保網絡個人消費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網絡覆蓋面越來越廣,利用網絡消費時在保護消費者消費信息方面還需要多加關注及重視。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的過程中,盡管消費者會被告誡需要保護好個人消費信息,但是在消費過程中還是會伴發各種各樣的問題使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全部泄漏出去。基于大數據時代下利用網絡消費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防護意識,不僅要求消費者養成優良的消費習慣,還不能輕易將自己的登錄賬號、密碼泄露出去,定時核查自己的銀行賬戶,在進行網上支付是應謹慎小心,在瀏覽網頁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把瀏覽痕跡、跟蹤網絡行為等方面的文件徹底刪除。此外,消費者也應該要懂得維權,若是發現自己的消費信息出現泄露,又或是被商家非法利用,就可應用強制手段維權,告知對方將信息完全刪除,且立即停止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來開展相關的商業活動。
在大數據時代下所開展的各項貿易活動,與商家對于消費者個人信息獲取程度間有直接關系,一方面,部分商家為獲取更多經濟收益,常利用誤導、引誘等方式,如積分兌換、購物抽獎等方式來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另一方面又對消費者個人信息未進行嚴密保護,造成個人信息泄露、非法侵害等。在此種情況下,就需要不斷提升網絡貿易行業自律性,比如,網絡商家需要制定且自覺遵守相關的自律公約以及獎懲機制,相互監督、相互管理,增強對網絡貿易行業的有效監管,從而提升商家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確保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綜上闡述,基于互聯網背景下網絡個人消費信息保護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泄漏問題也隨之增多,因此,相關部門需引起重視,并針對性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如提升消費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增強對網絡貿易行業的有效監管、提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防護意識等,避免信息泄漏,最終為消費者創建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
[1]余芳.大數據背景下網絡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的研究[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7,33(1):45-47.
[2]何培育.電子商務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危機與法律保護對策探析[J].河北法學,2014,32(8):34-41.
[3]張睿.淺談侵害網絡消費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規制[J].《決策論壇—如何建立科學決策機制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2017-07,第127篇,145頁。
[4]楊豎昆、孟哲:保障信息消費安全讓消費者放心消費[J].中國信息界,2014,11(2):38-45.
[5]李儀,孫靜.云計算下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交易風險及應對[J].商業經濟研究,2017,26(10):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