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勇
(甘肅財貿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50)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對社會生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響。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具有內在規律,主要受到體制創新、產學研互動機制、產權保護制度、風險投資機制、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響。本文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規律進行認真研析,可以從中總結凝練出一些指導我國高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可行模式。
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諾斯[1]指出,制度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體制設計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產業的成長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高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配套而完善的市場制度和企業制度。美國硅谷之所以享譽世界,并不在于其擁有數量最多的新技術,而在于通過完善的機制及時將這些技術轉化為社會產品。目前,我國亟需建立技術和產業資源快速整合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創新體制。在這方面,深圳的高科技產業發展歷程集中說明了體制因素的重要意義。深圳利用遠離政治中心和身為經濟特區的雙重優勢,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激發人們的創業激情。同時,政府部門及時轉變職能,一面為企業發展提供配套的高效服務,一面采取各種優惠措施吸引高精尖人才,將深圳打造成一座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的現代化城市。在這樣的機制推動下,新興高技術企業和各類研究機構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中國首屆高新技術交易會就選擇在深圳舉辦。深圳的經驗充分說明,推動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體制創新,只有形成研究機構和高技術企業群,才能為我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奠定基石。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指出:“只有產學研結合,才能更有效配置科技資源,激發科研機構的創新活力,并使企業獲得持續創新的能力。”產指產業(企業),學指高等院校,研就是各類科研機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要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原則,訂立相關的技術合約,發揮各自優勢,為不同階段的技術創新提供資源,凝聚合力來推動科技與經濟的一體化。一般而言,建立高科技園區是產學研互動合作的重要方式,是實現科技、工藝、貿易一體化的良好平臺,也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高新產業發展的“孵化器”[2]。硅谷高新科技苑在創建之后,吸引了一大批新興企業在斯坦福工業區安家立戶,并同斯坦福大學的師生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這種以商業為導向的技術研究保證企業始終把握技術前沿,也成為斯坦福大學的獨特風氣。據有關統計,硅谷半數以上的企業系由高校師生參與創辦。這種以高校技術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紐帶的產學研發展模式,促使技術能夠盡快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奠定了硅谷快速發展和騰飛的基石。當然,產學研互動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主要有共同研發、技術轉讓、人才培訓、信息共享等比較常見的方式,或是以項目為基礎進行合作,或以并購來實現產研一體化,或共同集資建立嶄新的聯合體,但都應該保證利益機制的公正、均衡與長效。在產學研互動機制下,高等院校和各類科研機構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凝結科研力量,針對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高技術產業需要的關鍵技術進行重點攻關,保證掌握自主獨立的知識產權,鑄造堅實的技術基礎;企業要積極吸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研究成果,及時實現新技術的產業化,以強大的技術后盾為依托,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和產品品質,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產學研互動機制將知識資源和產業創新聯結起來,不僅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和不竭源泉,還培育出了能夠融通知識和產業的技術創業家階層。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技術創新是計算機網絡和高技術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實現技術創新,就必須建立健全制度,特別是制定明晰的產權制度與完善的保障體系。任何創新活動都以獲取高收益為經濟目的,只有保障創新主體的經濟收入,才能吸引人們自覺和積極地投身創新活動。從這一角度而言,建立科學合理的產權制度是激發創新主體積極性的必要前提。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能為技術創新所涉及的收益歸屬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可在一定時期內保證創新主體的新技術壟斷權,保證他們獲得穩定的高收益,實現個人收益率與社會收益率的平衡。同時,知識產權制度又能成為技術發展的動力之源,為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新機遇。創新主體要實現知識產權的收益最大化,必然要將所掌握的知識產權全部或部分轉讓給他人,而這一轉讓過程本身就是創新成果的傳播與推廣過程。更為重要的是,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可以防止其他的創新主體進行照貓畫虎的重復開發,而激勵他們在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研,持續創新,實現技術突破,進而推動創新發展機制的良性化,杜絕技術創新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美國總統林肯強調指出,天才之火只有加入了利益之油才能熊熊燃燒。硅谷經濟能夠飛速發展并保持持續增長,就得益于知識產權制度的完備明晰。正是美國政府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對創新活動的激勵,硅谷人才能始終保持創新的激情和動力,也才能不斷涌現出一批批愛迪生那樣的天才發明家。
在信息時代,風險投資十分常見,這是一種投資人將資本投向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高新技術研發領域的投資機制,旨在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的商品化和產業化。計算機網絡和高新產業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注入,而風險投資機制恰恰可以為其提供牢固的資金鏈,為技術創新注入強大的發展動力。要保持風險投資的持續順暢,首先要保證資本流動的暢達,不僅要實現資本流入的便利,還要保障資本退出渠道的暢通。高技術企業只有獲得充足的資本來源才能持續發展、不斷創新,也只有風險投資機制才能為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力資金支撐。硅谷的發展就離不開巨大的風投支持,幾乎一半的美國風險投資基金都選擇投向硅谷。可以說,沒有風險投資機制就沒有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沒有風投基金的強力助推也就沒有硅谷經濟的騰飛。資本流入機制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資本退出機制同樣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意義。事實上,完善的資本退出機制是風險投資得以繼續發展的必要保障,承擔著風險補償、風險評估、價值預判等重要功能,能夠促進風險資本的循環,推動其在各產業部門的合理流動。1971年美國開設的納斯達克股票市場,就為硅谷眾多的創業公司提供了上市融資的有利條件,為風投資金和創業主體提供了便捷進出的資金渠道,為技術創新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從而成為世界創業板市場的成功范例。
市場需求對于產業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決定作用,而政府政策對于產業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一個國家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和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程度與規模,必然同該國政府的技術創新政策息息相關。科學完備的創新政策能夠激發人們的創造熱情,調動創新主體的研發動力,促使高新技術盡快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縮短從技術研發到產品化和商業化的過程。反之,技術創新機制缺失或不健全,創新收益就無法保障,風險投資便無從獲得,人們的創新創業熱情就會受到影響,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也就難以持續開展,很容易導致技術的落后和產品的過時。美國之所以牢牢占據世界創新舞臺的中心位置,美國企業和投資者之所以熱衷于創新研發和技術前瞻,就在于美國完備健全的政策引導體系。在這方面,美國政府采取了許多政策性引導措施,如直接撥款支持科研活動,加大對創新創業的獎勵力度,幫助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升級和改造,對高技術產業提供貸款、補貼和稅收方面的政策支持,這就為創新主體的成長創造了良好環境,為計算機網絡和高技術產業的穩步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撐,成了促進高技術產業成長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高技術產業的創新發展需要相應的機制保障,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發展模式。其中,體制創新、產學研互動機制、知識產權制度、風險投資機制和政府政策工具,是最為重要的影響因素。我們要對這5個方面加以綜合分析和全盤考量,構建有機結合、統籌推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高技術產業發展模式。
]
[1]道格拉斯·諾斯.西方世界的興起:新經濟史[M].厲以寧,蔡磊,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
[2]林強.高科技企業孵化機制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