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智,劉宇飛
(飛機工業公司 試飛站飛行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92)
機械制造加工行業是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行業之一,機械制造加工的快速發展不但能夠為國民經濟增長提供重要推動力,還能夠面向各個行業與領域提供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以及零部件作為支持。在機械工業發展背景下,有關機械制造加工技術創新應用將直接決定機械工業的發展態勢,更直接與機械設備使用性能以及質量水平存在密切關聯性。本文圍繞現代機械制造加工新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問題進行探討與分析。
現代意義上的機械制造工藝主要包括兩大模式:(1)對機械零部件進行機器化處理,通過機械化切削工藝處理原材料,以完成對零部件的加工。(2)在機械制造工藝技術輔助下進行零部件裝配加工,并通過融合電子信息技術以及機械加工技術的方式,以滿足機械制造加工高質量與低能耗的要求。當前,機械制造加工工藝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各個行業領域中,并在設計、生產、檢測、維修等各個環節中實現了綜合應用,對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能耗有重要意義與價值。
1.2.1 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現代機械制造加工企業在不斷發展與進步的過程中開始嘗試對企業內部生產制造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構建了具有綜合性特征的生產體系,彰顯了機械制造加工的綜合性優勢。尤其在機械工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與發展的背景下,機械制造工業內部理念、工藝流程以及技術方法的融合關系進一步密切,制造企業開始嘗試對機械制造加工中所涉及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進行整合,不斷完善機械生產自動化控制技術,推動其計算機、信息化水平的發展,讓整個機械制造加工體系開始凸顯綜合性的特征。
1.2.2 系統性
系統性是指現代機械制造加工模式與傳統機械制造加工最大的差異所在。系統性特點主要體現為:機械制造企業生產實踐中,將包括自動化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在內的科學技術融入其中,使機械制造生產管理更為科學與自動,一方面能夠促進機械制造加工企業整體作業效率的提升,以推動企業綜合實力的進步,另一方面還能夠為整個現代機械制造加工工藝技術的系統化發展提供驅動力。
1.2.3 一體性
一體性是目前現代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最主流的發展趨勢與方向之一,同時也是現代機械制造加工與傳統工藝模式所呈現出的最大差異。在機械制造加工工藝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企業正在不斷探索改進機械制造方式與工藝體系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現代機械生產制造的要求相契合。各種自動化控制理念以及微電子技術開始引入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通過促進機械制造加工工藝一體化發展的方式,達到了不斷優化企業機械制造性能,改進生產質量的目的。
1.2.4 可持續性
在不斷改進與優化傳統機械加工制造技術的基礎之上,現代機械制造技術開始呈現出創新型的發展,與現代科學技術以及機器設備的融合不斷緊密,推動了制造企業整體生產效率的不斷提升。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傳統機械制造加工中存在的問題與弊端得到了糾正與改進,并通過實施針對性措施的方式有效減少了機械制造加工中的污染問題,促進了企業經濟效益與資源利用率的同步提升,符合綠色化、低能耗化的發展趨勢,進而推動了機械制造工藝的可持續性發展[1]。
在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根據加工機械零部件的精密程度可劃分精密級加工、超精密級加工以及納米級加工這幾大類型。精密加工工藝通過對物理化學方法的應用,在電解、電火花、激光以及超聲波等多種工藝技術作用下,完成高精度的機械零部件制造加工要求。特種加工屬于精密加工范疇,主要在加工工藝對象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加工工業材料的加工難度較大,如金剛石以及陶瓷等。
零部件加工是機械制造加工企業最常涉及的工況之一,是企業日常制造生產中核心性的內容。在現代機械企業不斷生產發展的背景下,零件加工開始從機械工業中獨立出來。從現代機械制造加工的角度上來看,機械零部件自身具有三維空間的特殊性,加工時要求工作人員具備良好的三維理解與空間想象能力,將三維空間中零部件的各個點位轉換為二維空間面并進行制造,最后根據三維特點進行組合重疊,以加工出符合要求的機械零部件。在當前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可支持機械零部件快速加工成型的技術包括疊層實體制造技術以及立體光刻技術等幾類,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零件分類編碼在機械制造企業零件加工生產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機械制造加工期間應用零件分類編碼技術能夠有效預防零部件加工中出現混亂情況,確保零件加工生產保持高效率、高質量狀態。機械加工作業人員首先應以編碼方式對所制造完成零件進行區分,尤其應當注意及時編碼區分性狀、種類以及性能相類似的零部件。在此基礎之上,根據零部件基本情況進行準確的分類,形成涵蓋零部件規格、標準、構造、材料性能、加工精度、機床型號、以及生產加工工藝等在內的一系列加工特點,為零部件的后續使用與銷售運行奠定更為可靠的基礎。
隨著微電子技術以及信息化自動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開始廣泛應用微機械加工工藝技術,如機械傳感技術。由于機械技術傳感器辨別率高,且具有較強的靈敏性,因此,機械生產中應用傳感技術能夠顯著提高電子機械以及電路系統精確性以及制造效。而同時,微機械技術材料的應用也為機械制造工藝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創新機會。傳統的微機械技術以硅作為主要材料,但是隨著微機械技術的發展,硅材料的缺點逐漸暴露出來,而鎳成了主要材料。此外,金屬、高分子材料等也都可以作為微機械技術的主要材料。現代機械制造技術與加工工藝是機械生產制造企業發展的關鍵,企業應在合理運用現代機械制造技術與加工工藝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有效的改進和創新,從而不斷提高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墊定基礎[2]。
在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干式加工技術省去了對冷卻潤滑液的應用,如干銑削、干車削、干式螺旋加工、干鉆削、干式齒輪加工等,均屬于干式加工范疇。
在機械制造加工過程中,切削部位容易產生切削熱,若散熱措施不當或不及時,都可能導致機床受熱失衡并誘發變形問題,造成機床加工精度不足。因此,現代機械制造中開始將循環冷卻系統引入機床加工過程中,以有效分散切削加工期間所產生熱量,發揮良好的隔熱效果。由于干切削所產生的切屑較為干燥,也可以將干切屑的機床設計為成立軸和傾斜式的床身。機床工作臺的傾斜蓋板必須采用隔熱材料制作,并在機床上設置過濾系統,以便排除加工產生的灰塵,有效隔離機床的重要部位。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機床技術的切削加工藝也在迅猛發展,而高速切削機床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干切削營造了良好加工條件,相對精密的切削機床來說,還可以在機床設置監控系統,以有效檢測切削部位的溫度和切削力度,檢測刀具的磨損程度,同時配備機床補充裝置。
低溫切削對常規意義上機械制造加工難度較大的材料,如高錳鋼、淬硬鋼、鈦合金等均有良好的適用性,可通過配置低溫冷風裝置、氮氣流裝置的方式,以改進切削效果,在滿足機械制造加工精度要求的同時,符合綠色性的加工要求[3-4]。
現代工業領域中對現代化機械制造技術以及精密加工工藝的融合已成為必然發展方向與趨勢之一,更是生產企業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實力的重要體現。各個行業與領域均應當重視對現代機械制造加工技術的應用,不斷探索機械制造加工的創新模式與方法,以促進加工質量與水平的不斷提升。本文研究了機械制造加工技術的基本內涵與特點,并對現代機械制造加工工藝技術的實施要點進行分析,最后論述了在機械加工工藝規劃前提下對綠色化機械制造技術進行分析,望能夠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與重視。
[參考文獻]
[1]覃柳強.機械制造加工工藝合理化的機械設計發展方向信息化研究[J].科學與信息化,2017(17):95-96.
[2]商曉峰.機械制造加工設備的安全管理及維修探究[J].現代鹽化工,2017(6):84-85.
[3]李金花.機械制造加工成本核算及管理制度研究[J].中國經貿,2015(17):162-163.
[4]劉志旭.基于機械制造加工工藝合理化的機械設計制造[J].時代農機,2017(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