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光 佳木斯大學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國創新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許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這些新興產業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增長。根據時代發展要求,人才的培養已經在相關高校教學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但是高校內部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還不完善,導致培養創業人才質量不高,學生在畢業之后就業率難問題依舊嚴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經被證明能影響到學生的未來發展。本次研究針對計算機專業,結合了當今“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將計算機專業的各項技能和各領域的社會需求相結合,為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可借鑒的方式。
針對我國目前教學體制來說,學生在大學之前的學習目的就是不僅為了期末考試的過關,最主要的目地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師以基礎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經常會忽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課堂上通常掌握著全部的主導權,導致學生學習十分被動,影響學生的學習潛能的開發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另外,各高校間的計算機專業實力水平存在差異,地方高校對教師的再學習與再培訓工作力度還夠深入,關于教師培訓計劃還不夠完善,再加上學校辦學經費受限,教師參與對外學習與交流的機會不多,缺乏對計算機專業領域的深入了解,沒有前瞻的眼界與視野,使教師在對計算機教學的理念運用上與教學目標制定上比同期的期其它院校相對滯后,從而影響計算機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們在未來面對就業環境的時候具有較多的選擇,主要包括網絡工程、人工智能、圖像處理等,企業所需要的是技術性的應用型人才,所以高校計算機專業在進行教育實踐的時候,要注重計算機技能撐握,幫助學生在就業時可以運用所學進行擇業與創業。并且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時候,要區別對待不同的學生個體差異和認知能力水平,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在針對當今社會人才的需要方向,設計課程內容,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結合在一起,并且著重關注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動性,促進即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的培養[1]。
如今高校及學生都對于科學研究、創新項目十分重視,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的計算機專業也建立了科學研究創新項目實驗室[2],招募和吸引有創新和創業欲望的學生加入到項目中,對項目的研究、設計、實施、運行的全過程進行參與。通過實踐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另外,在學校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開設一些創業論壇、創新工場等各種新穎的活動,并且邀請社會上知名創業導師、成功學者來校為學生開展互動講座,使學生了解到這些成功人士的創業歷程與創業心得,通過各類學習增加學生對社會發展的認知度,為學生的創新創業目標的選取做好儲培工作。
在創新創業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競爭意識,高校也可以開展各種創新創業競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在競賽開始之前,計算機專業學院要通過組織優秀教師團體來擔當評委的職責,再挑選一些專業實踐能力較好的教師擔當創新創業競賽導師,通過他們的指導和幫助,提高學生對“互聯網+”主題相關的創新創業競賽的參與度,為有志于創新創業的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幫助,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提升實踐動手能力。其次,重點關注全國性或者省市級別的創新創業競賽,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競賽中尋找到創新創業的靈感,真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最后,計算機專業學院要結合其他優秀的競賽實踐,并且根據本學校的具體實際情況,推進學院的科技文化活動開展,進行創業競賽和模擬創業實踐,通過開展宣傳活動等方式,引領學生踏入創新創業之路。
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是一項對教師專業技術要求與綜合素質要求較高的教學過程。但是這種能力的培養對于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強化學生的專業能力、促進創新創業意識都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們通過學校組織的教學活動以及實訓工作,提前體驗了未來工作中會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們做好崗前工作的思想準備,并且為學生在未來工作選擇提供了方向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