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幾內亞鋁業開發共享通道項目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高曉林
(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36)
中非經貿合作最早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盡管中國和非洲各國經濟發展程度存在較大差異,但雙方擁有的資源不同,互補性較強。2000年,成立中非合作論壇,并于2018年9月在北京召開中非合作論壇峰會,探討中非合作發展新主張,推動中非合作加速提質。搭建中非經貿合作框架是中非各國共同的戰略選擇,近年來中非經貿合作走向多元化,并逐步向產能合作和產業對接方式升級[1]。
目前,我國工業鋁需求量持續上升,綜合美國國家地質局及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鋁土礦的表觀消費量為11 582萬t。而我國鋁礦石的自給率偏低,主要靠進口來彌補巨大的需求缺口,幾內亞已經超過澳大利亞成為我國進口鋁土礦的重要來源國。幾內亞是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國家之一,礦產資源豐富,近年來,中資企業相繼進入幾內亞進行鋁土礦開發。中國與幾內亞兩國具備堅實的產能合作基礎,合作潛力巨大,但仍在一些制約因素。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中國與幾內亞產能合作的基礎,重點分析產業互補基礎;其次,以中電集團在幾內亞的鋁業項目為例分析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效應;再次,總結中國-幾內亞深入開展產能合作存在的問題;最后,為中國-幾內亞深入開展產能合作提出建議。
中國與幾內亞是傳統友好國家,幾內亞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兩國自1959年建交以來始終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并相繼簽署一系列經濟合作協議。例如,2008年,國電投資與幾內亞簽署了礦業-能源一攬子合作項目的諒解備忘錄,并成立了幾內亞項目組,先后開展了礦區鋁土礦資源勘探、鋁業開發項目特許及項目可行研究,確定了“滾動開發、分階段實施”的原則;2007年,河南國際礦業公司成立,獲取了幾內亞地礦部558鋁土礦區塊,2008年簽署特許權協議;2016年底,中國鋁業和幾內亞礦產資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與幾內亞政府正就131區塊的中間和南部區塊(博法南、博法北)進行談判,目前正在開展開發方案規劃,計劃分兩期開發鋁土礦和生產氧化鋁;新疆特變電工在幾內亞開展Amaria水電站和131桑圖區塊鋁土礦開發,計劃規劃建設鐵路與港口項目;2015年,以中國宏橋為龍頭組成了“三國四方”的贏聯盟,在幾內亞博凱地區為中國鋁工業開拓了全新的鋁土礦供應基地,同時帶動了中國制造、中國裝備一同出海,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現實腳本。幾內亞的鋁土礦項目為中國鋁工業提供了資源保障,也為幾內亞國家的財政收入、基礎建設和民眾就業帶去了回報和福祉。數據顯示,2015年,幾內亞博凱礦區向中國宏橋輸出鋁土礦僅為100萬t,2016年達到1150萬t,2017年達到3150萬t,博凱礦區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鋁土礦開采和出口基地,預計2018年全年可突破4000萬t。2017年9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與幾內亞國務部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府投資理事會關于開展資源與貸款合作框架協議》,兩國經貿合作持續穩定,積極向好。
2017年,幾內亞公布的《2016—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我國倡議中非經貿合作戰略構想全面對接。自2010年以來,受局勢動蕩的影響,幾內亞經濟形勢持續惡化,亟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保障主要城市的水、電供應。而我國致力于促進與沿線各國加強合作、共克時艱、共謀發展,將實現交通基礎設施(包括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等)的“互聯互通”作為主要著力點。整體來說,兩國經濟發展目標較為一致。幾內亞素有“地質奇跡”之稱,礦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幾內亞財政和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形成體系,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狀況差、運輸能力小、技術標準不高,所以作為一個以礦業出口為核心經濟支柱的資源型國家,幾內亞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嚴重影響運行效率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外匯儲備與資金方面充足,對外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能夠為非洲國家提供優惠的貸款與技術支持,而且在裝備制造與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備優勢產能,能夠幫助解決幾內亞建設基礎設施面臨的資金、技術和產能困境。因此,從總體來說,我國與幾內亞在國際產能合作上具備良好的基礎。
產業互補是合作國之間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的前提,產業互補強調的是兩國利用各自的資源、資本、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開展合作,達到共謀發展、互利互贏的目標。因此,本文利用世界銀行WITS 數據庫數據(HS 1988 /92分類以及世界銀行數據庫數據)測算了中國與幾內亞之間的產業競爭指數(專業化系數與一致性系數)、產業結構相似系數與產業結構互補系數來衡量兩國之間的產業互補性。
1.2.1 產業互補指標的構建
(1)產業競爭指數。借鑒李金葉和隨書婉(2016)[2]測算專業化系數(CS)和一致系數(CC)的方法來衡量兩國的產業競爭程度,并借鑒Rodriguez J等(2007)[3]提出的方法測算專業化系數(CS)和一致系數(CC),通過取兩者的算術平均值得到修正后的產業競爭指數(CI),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1)
(2)
(3)

(2)產業結構相似系數(IS)。本文進一步采用產業結構相似系數來測度中國與幾內亞的產業結構相似程度。該系數是1979年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的國際工業研究中心提出的一種計量方法,用于測量國家(區域)間產業結構的相似度。具體測算公式如下
(4)

同理,在(4)式的基礎上,可以得到產業結構互補系數(IC),其計算方法為
ICij=1-ISij
(5)
1.2.2 產業互補性的結果分析
根據式(1)~式(5)測算的中國與幾內亞的專業化系數、一致性系數、產業競爭指數、產業結構相似系數與產業結構互補系數(具體結果見表1)。結果顯示,2009—2016年中國與幾內亞的貿易結構不一致,貿易競爭性弱;產業發展差異大且呈增加趨勢,產業互補性強,兩國產業合作潛力將不斷提升。

表1 中國與幾內亞產業合作互補程度
從表1可知,中國與幾內亞之間的產業互補性強,兩國具備著良好的產業分工合作條件。產業分工合作主要集中在農業、工業、礦業三大領域,這三大領域具備互補式的供給與需求。
(1)農業領域的互補。幾內亞是農業國,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0%。幾內亞地形、氣候多樣,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河流眾多,農業發展條件得天獨厚。但幾內亞糧食不能自給,這是由于幾內亞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生產能力低、生產設備老化等因素導致農業發展水平落后,經濟作物開發規模不大。由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需要優良的品種和現代農業管理經驗,這將促使幾內亞改變現有的農業發展瓶頸。而我國在這些方面具備較大優勢,可以為幾內亞提供支持,這成為中國-幾內亞在農業領域合作的基礎。
(2)工業領域的互補。幾內亞工業基礎薄弱,制造業不發達,主要工業部門是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家具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建筑設備、化工產品和電氣設備等,大力推進與發展工業化成為幾內亞長期努力的重點。中國與幾內亞推進產能合作,為幾內亞加快推進工業化發展提供了機遇。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產業門類齊全,已經具備了大量優質產能,涉及的行業有鋼鐵、化工、工程機械、鐵路、輕紡和電力等。這些優質產能符合包括幾內亞在內的中非經貿合作國家大力推進工業化發展的需求。同時,中國與幾內亞企業增加投資與產能,一方面,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提高消費,擴大就業水平;另一方面,我國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設備、技術能力,加上先進的管理經驗,可以對幾內亞產生技術溢出的效果,進而形成技術轉移,促進幾內亞工業化發展。
(3)礦業領域的互補。礦業是幾內亞國民經濟的支柱,是較為重要的經濟部門,是財政和外匯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幾內亞的主要礦藏有鋁礬土、鐵礦和黃金,主要礦業公司有博凱、弗里亞、金迪亞三大鋁礦公司和阿雷多爾黃金鉆石開采公司等。但由于幾內亞基礎設施差和交通運輸設備不便利,導致礦產資源開采量少。而我國需要大量進口礦產,同時具備交通運輸設備建設的技術與經驗以及大量的資金,可以為幾內亞提供支持。這樣既有利于幾內亞礦產資源的開發,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就業,也有利于穩定我國進口礦產資源的來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
為了不斷深化國家中非經貿合作,整合外部資源,減少重復投資,提高效率與效益,開展產能合作,在國家發改委的倡導下,中國電建集團國際公司開展了幾內亞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共享通道規劃項目。針對未來日益增長的礦區出口體量的發展態勢,加快基礎設施保障,與幾內亞打造“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助力打造在幾中資企業鋁業合作平臺。幾內亞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項目共享通道主要包括公路工程、鐵路工程和港口工程,依次連接國電投南礦區、河南國際礦區、中鋁礦區、特變電工礦區和國電投北礦區,以滿足這些中資企業礦區不同階段的鋁礦運輸需求。
由于鐵路和港口工程對水泥、鋼筋等原材料、勞動力需求較大,并使用大量的工程機械,農業、工業、建筑業、運輸郵電業、商業飲食業和其他非物質生產部門等國民經濟各部門,都為共享通道項目建設投入了大量的生產和服務。因此,中國-幾內亞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項目共享通道規劃項目對拉動幾內亞相關部門經濟增長和促進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具有顯著效果和重要意義。
幾內亞鋁業開發共享通道項目建設投資對推動幾內亞社會產出作用很大,尤其對第二產業中與建筑材料相關的行業有很大影響。同時,隨著鐵路、港口等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物流業、公用事業等行業也紛紛得以發展。
該項目建設運營后,可以通過帶動鐵路沿線及港口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總量增長。在滿足礦區相關需求的基礎上,可以為幾內亞提供相應的貨物運輸、貨物進出口服務。鐵路和港口運量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同步提供相應的貨物運輸、進出口乃至一部分客運服務,具有極強的公共服務屬性,有助于促進幾內亞物資、商品流動,打破由幾內亞基礎設施不足所導致的發展瓶頸。
該項目建設將在幾內亞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參與項目的當地勞工及技術人員能夠與中方人員充分交流溝通,學習先進的技術及管理理念,提升幾內亞整體勞動力水平。同時,項目有長達數十年的運營期,能夠增加項目沿線原住民的就業和收入,對拉動幾內亞地區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工程建設將促進當地農村富余勞動力等第一產業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就業結構優化。同時,項目建設帶入的信息,將促進當地的對外交流,有利于增強農村居民對文化、體育、衛生事業發展的受益程度。
幾內亞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源遠流長,作為西非地區重要的資源型國家,由于受長期經濟落后及基礎設施建設短缺等因素制約,幾內亞本土豐富的資源未能轉化為財富推動國家發展。中非經貿合作倡議推動構建整體經濟生產網絡,針對幾內亞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核心的經濟結構,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項目共享通道規劃通過資源進口、產品和資本輸出及產業轉移,加快帶動幾內亞的工業化進程和經濟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地區示范效應。
2017年,中國-幾內亞兩國政府簽署資源與貸款合作框架協議,雙方經貿合作互補性強、互利雙贏、發展前景廣闊。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項目共享通道規劃項目作為中方在幾內亞的基建市政民政工程的先行項目之一,有利于落實資源與貸款合作協議,提升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幾內亞作為全球最大的鋁土礦出口國家,近年來市場競爭激烈,美國、英國等均有與幾內亞政府的合資公司,國電投、中國鋁業、河南國際、特變電工等中資企業也加速在幾內亞的鋁土礦市場布局。鑒于礦區配套基礎設施缺乏統一籌劃,港口、交通配套條件較差,已成為制約市場開拓的重要因素,加快提升港口及交通配套設施,構建連通主要礦區的鐵路干線,打造“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對推進協同合作、提升中國-幾內亞兩國戰略合作保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鑒于幾內亞內部局勢和發展情況,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隨著中非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產能合作成為中國與非洲各國開展經貿合作的一種新方式。然而,從我國國內來看,國際產能合作體系仍然不完善,中資企業開展海外業務時面臨嚴格的外匯管制和繁雜的審批手續。國際產能合作對信息網絡和統計檢測等服務要求也較高,我國在這方面的投入和建設有待加強。
幾內亞曾是英、法等國的殖民地,缺乏良好的制度文化,經濟發展程度較低,抗擊國際市場干擾能力弱,導致在幾內亞的中資企業面臨投資環境復雜、成本多變等風險。盡管幾內亞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等招商引資政策,但這些優惠政策在實踐中很難落實到位[4]。幾內亞政府償債能力較弱,導致政府主導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開工受限或建設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了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順利開展。
幾內亞基礎設施尚未形成體系,高等級公路嚴重缺乏,現有鐵路標準較低,且基本以滿足相關礦區的內部需求建立,港口嚴重依賴科納克里自治港。總體而言,幾內亞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形成體系,作為一個以礦業出口作為核心經濟支柱的資源型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嚴重影響運行效率的核心要素。
幾內亞的礦產資源大多位于偏遠地區,用于礦產資源開發所需的水電等配套基礎設施不到位,公路、電力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缺口,缺乏高等級公路和覆蓋全國的鐵路體系直接影響內陸礦區的礦石出口。中國與幾內亞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時,需要綜合考慮基礎設施成本,前期對資金投入需求較大。
幾內亞新政府上臺后,重視發展經濟,宣布實施復興計劃,約需投資104億美元,而幾內亞2011年財政收入僅為8億美元,幾內亞建設投資大部分需要從外部引資[4]。幾內亞經濟發展嚴重依賴國際援助與投資,政府債務償還較差,一旦發生政局變動,中資企業在幾內亞的投資項目將面臨較大的變數。
同時,我國與幾內亞在政治制度、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國際產能合作在資源整合與分配上面臨諸多障礙。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會影響中資企業在幾內亞項目的推進,一旦溝通上存在誤解會嚴重影響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盡管中國與幾內亞開展產能合作能夠有效推動當地產業發展和基礎建設,但幾內亞內部以及歐美發達國家等可能會打壓中資企業,用資源掠奪、環境污染等輿論對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中非經貿合作項目多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這類項目規模和資金需求大,國際產能合作融資問題突出。融資途徑主要來源于各國政府、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等,資金缺口較大。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到2020年,僅亞洲地區大概每年需要投入7300億美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而能夠提供國際貸款的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每年僅能提供240億美元左右的額度[5]。
我國國內對這類國際項目貸款的審批條件較為嚴苛,貸款難度較大。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投放價格普遍較高,且這些銀行在幾內亞的分支機構非常少,綜合金融配套服務難以跟上,導致項目融資成本較高,削弱了企業進行國際產能合作的競爭力,項目后續的融資問題也較為嚴重。目前,國際和國內融資渠道很難保障中國-幾內亞國際產能合作項目順利開展。
我國政府應健全產能合作機制,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提供各項優惠政策和便捷通道,支持和鼓勵中資企業向幾內亞進行投資。我國對歐美發達國家的政治文化背景研究較為成熟,對幾內亞等西非國家的研究較少,尤其缺乏對幾內亞本土文化、經濟等各方面的綜合調研。我國政府可以協助幾內亞中資企業搭建幾內亞中國商會等民間平臺,整合信息和資源,為在幾內亞的中資企業提供產能合作公共服務平臺。完善我國的對外投資政策和稅收、審批政策,為中資企業對外投資提供有章可循的法律依據和政策支持,降低因中國與幾內亞法律沖突帶來的項目損失,簡化對外投資手續和流程,為中資企業“走出去”提供方便。
中國與幾內亞進行產能合作離不開中國-幾內亞友好合作的環境。近年來,我國與幾內亞政府互動頻繁,于2017年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幾內亞共和國總統府投資理事會關于開展資源與貸款合作框架協議》,為中非經貿合作背景下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國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幾內亞的合作,圍繞中非經貿合作論壇峰會的倡議制定多方位的發展磋商機制。建立與幾內亞政府溝通機制,為我國與幾內亞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提供堅實的政治基礎。
加強中國-幾內亞基礎設施產能合作,既能降低鋁礦等資源的運輸成本,又能帶動鋁礦出口,能夠推動幾內亞經濟發展,為在幾內亞的中資企業輸出礦產資源降低成本。加快推進中國-幾內亞鋁業開發(鐵路與港口)項目共享通道規劃的落地實施,在鐵路和港口等基礎領域進行合作,以基礎設施合作拉動鋁礦出口,推動更多中資企業在幾內亞的鋁礦項目落地。
在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項目中,我國企業應采取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一體化的策略,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上下端,在與幾內亞合作建設基礎設施后擁有運營權,改善中資企業處于產能合作低端和利潤微薄的弱勢。這一合作模式也將為國電投、中國鋁業、河南國際、特變電工等在幾內亞投資的中資企業加速鋁礦市場布局提供優勢。
我國政府應鼓勵中資企業在幾內亞實施本土化戰略來轉移風險。中資企業要進行本土化經營,盡快融入當地社會,在合理范圍內雇傭當地勞工,為幾內亞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帶動當地中小企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增長。在產能合作項目實施前,中資企業要與當地政府、有關部門和當地民眾進行溝通,避免因溝通不順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沖突。中資企業在幾內亞經營期間,要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與當地民眾和諧相處。我國政府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幾內亞慈善事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同時,中資企業應完善風險管理機制,在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前進實地考察,對項目擬開展地區的政治、法律、產業發展等宏觀因素進行調查和分析,對企業在幾內亞開展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進行識別和評估,并制定一套風險應對方案和預警機制,合理降低甚至避免產能合作風險。我國駐幾內亞經濟商務參贊處也應積極協助中資企業熟悉當地環境,幫助中資企業降低和規避風險。
除了有針對性地引導絲路基金、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向幾內亞相關領域投入資金,我國政府應探討多元化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項目的融資模式。可以推出中非經貿合作主題的股票、債券和其他金融衍生品,鼓勵國內金融機構接受具有海外業務的中資企業利用海外資產、股權等進行抵押貸款,支持中資企業發行股票或債券,為國際產能合作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6]。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我國政府可以鼓勵信托基金、保險資本參與幾內亞國際產能合作項目,積極探索融資新模式;也可以采取PPP模式,吸引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進行合作,為中國-幾內亞產能合作項目籌集資金。另外,幾內亞還未與我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我國政府應推動中國-幾內亞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擴大貨幣互換規模,為在幾內亞的中資企業提供便利的資金流通渠道。
當前,國際產能合作已經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途徑,我國已與亞贊比亞、埃及、尼日利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開展合作。中非經貿合作促進了中國和非洲各國資源配置的優化,有效利用各國比較優勢實現區域合作,為國際產能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扎實的基礎,而國際產能合作也成為中非經貿合作的重要實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