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會利 王愛霞 王養麗
(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物理實驗中心 陜西 西安 710086)
物理學是一門探究物質的組成及運動規律的學科,物理學的發展和完善導致了歷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當今時代,物理學前沿領域的重大成就又將引領人類文明的新天地.現代科技迅速發展,離不開物理學的發展,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科技人才的培養.而我國目前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就是高等院校,大學物理是高等院校理工科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物理學在自然科學中的地位是長期的、穩定的,處于基礎的領導地位.目前許多文科院校也陸續開設了文科物理課程,足見高校對大學物理課程的重視[1].然而現實是大學物理作為非物理專業的公共基礎課,面臨著內容多、課時少、課堂基本“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不能在大學物理的課堂中真正體現教師的“引” 、學生的“學”,限制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和能動性,使學生感到物理課堂無趣,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培養學生自覺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習主席指出“ 科技是現代戰爭的核心戰斗力,我們要贏得軍事競爭主動,必須下大力氣推進科技興軍”.培養軍事基礎過硬的科技人才,成為軍隊院校的一個重要目標.在目前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結合我校是軍隊院校的實際,根據我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對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作了初步探討,下面就我校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情況與各位交流.
我校大學物理課堂的現狀是課時少,訓練強度大,管理相對嚴格,學生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思考、去消化課堂上講的課堂內容,更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泡圖書館.目前的教學模式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教師盡力根據教學大綱的安排跟上課時、跟上進度;學生在課堂上就是聽課,這種教學模式會限制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使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在目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下達不到要求,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在大學物理的教學課堂上出現“習慣性教學”“思維止步”的惡性循環,更談不上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我校作為軍隊院校,高度重視習主席的“科技興軍”指示,在師資隊伍建設和發展方面:一方面通過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的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另一方面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引進的高素質人才要在教研室試講、部里試講、大學試講都通過后才能站上講臺;要求青年教師導師制、聽課制,督促青年教師成長.院校為了督促教師成長,采取專家聽課制度和青年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制度,鼓勵青年教師走出去參加各種講課比賽,這些措施有效地促進了青年教師成長.與地方院校相比,如果能給教師提供更多校外學習交流的機會:比如學術交流、講課交流、文化交流等等,這樣會給青年教師更廣闊的成長空間.教師是課堂的引領者,只有教師具有高素質、具有淵博的學識,才能引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起航.
分析我校的現狀,結合目前的實際教學,以及習主席的“高等院校要努力開創軍事人才培養和軍事科研工作新局面”的指示,不再遵循追求課時進度,在課堂中努力發現有創新思維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培養,同時學生的課堂和課下學習情況也不斷啟發教師的教學改革思路,促使教師對大學物理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探索,在此通過案例分析,與大家進行分享與交流.
(1)課堂互動模式
因為大學物理的教學不再遵循“滿堂灌”,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更注重學生的思考和發言,更注重與學生的交流.簡單地舉幾個例子:我們用的大學物理教材是《大學物理》康穎教授主編(第3版),科學出版社出版.教材中簡諧振動課后的一道例題如下.
【例6.1】一輕彈簧豎直懸掛,下端系一質量m=1.0 kg的物體,平衡時可使彈簧伸長l=9.8×10-2m,今使物體在平衡位置獲得v0=1 m·s-1而方向向下的初速度,此后物體將在豎直方向運動,求簡諧運動方程.

(2)課后思考總結探究模式
在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的過程中,我們也是摸索著前進,當然這種摸索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發言,各抒己見.課堂氣氛活躍,使得整個的大學物理課堂不再那么枯燥無味.除了課堂上教學模式轉變之外,課后如果留給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讓其思考,還能使其體會到大學物理課的樂趣.比如,講到機械波部分,因為我們是軍隊院校,課后讓大家總結查找資料,了解機械波在生活中、軍事中的一些應用.許多學生課后認真翻閱資料了解了“管樂器和弦樂器的區別”,以及火車通過時,為什么先聽到軌道發出的聲音(這可以作為科普).雖然好多人學習樂器,但是對樂器原理真正了解的人應該不多;超聲波探測、B超檢查、多普勒聲吶、電磁波的多普勒效應(檢測車速)等等;部分學生還很清楚各國軍方用的一些非致命聲波武器的原理.熱學部分學生更是積極主動了解熱現象在生活和軍事中的應用,從基本熱現象如內燃機、蒸汽機分析到日常生活中的空調、冰箱的工作原理,以及軍事中的氣象武器、槍械消音器等.課堂氣氛活躍,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對目前軍隊科技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了解軍隊前沿科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思維空間,才能達到部隊培養人才、科技興軍的目的.同時進一步啟發教師思維,成為教師不斷進步的動力.
(3)互相學習探討模式
如何大膽地在大學物理課堂中采用積極互動探討的模式,針對有些問題,大家可以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想法和解決辦法.教師雖然是領路人,但是也存在對很多問題的理解有偏差,不透徹,容易思維定式.韓愈《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有“惑”可以一起探討,相互激發思維.
這學期我們對2017級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探索,其中有些班偏文科,基礎相對薄弱一點,但是本著“科技興軍”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學校在基礎課中仍然開了大學物理.作為教師的責任,在課堂上通過改變以前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調節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理科班的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改變下,更是樂于思考,考慮問題深刻,徹底改變了以考試為目的的出發點.我們除了在課堂教學模式上進行實踐探索,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中,我校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活動,舉辦三小、五小等各種小設計、小制作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我校的“無人機”項目組曾多次獲獎.所以,在目前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下,需要通過大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改革,才能培養優秀的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