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摘要: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二者的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如何能夠維持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發展態勢的穩定良好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需要對“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之間的關系、二者當前的發展現狀予以深入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促使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真正走出發展的困境,從而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上是本文要探討和研究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際貿易;國際物流;協同發展
現階段,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在不斷加快,國際間的交流與貿易愈發頻繁,這給國際物流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而國際物流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步伐,證明了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可行性。基于此,為了給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必須要注重推進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這會為我國物流企業贏得巨大商機,促使我國企業在國際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一、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相關理念概述
國際物流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指的是物品在不同國家之間進行流通的一類活動,必備要素包括物品、基礎設施和相關工作人員,隨著對國際物流研究的越來越深入,其與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也愈發彰顯出來,既可以認為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基礎,又可以將其當作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推手,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具體而言,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關系如下所示:
首先,各國之間的頻繁交易推動了國際物流的產生和發展。目前全球經濟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壁壘逐漸消除,國際貿易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要求物品能夠在不同的國家之間順利高效地傳輸,這恰恰是國際物流的范疇,對于國際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建立完善、規范的物流管理體系,切實提升物流管理水平,之于國際物流的發展將大有助益。
其次,國際物流是發展國際貿易的必要前提。科技的進步發展涌現出了大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將其應用于國際物流產業中,能夠促使國際物流管理更加趨于專業化和規范化,顯著提高物品流通效率和安全性,通過給客戶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服務,能夠贏得客戶的滿意和支持,這為國際物流的發展創建了穩固的客戶群體,以國際物流為基礎而發展的國際貿易也會擁有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二、“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遭遇的困境
1.對“一帶一路”倡議認識不足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是本著與周邊國家共同發展的目標而提出的,會帶動周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部分國家因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認為我國經濟的強盛會影響到他們在國際上的地位,這些國家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會千方百計地阻撓“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與此同時,我國企業對“一帶一路”的理解也不夠全面,沒有認識到其對企業發展的重大推動作用,響應者甚少,大大制約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腳步。
2.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發展存在安全隱患
一般來說,“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我國對外貿易合作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但是也給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發展埋下了隱患,這是因為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缺乏穩定性,如,有些國家長年處于戰亂狀態,使得物品運輸非常不便利,本國經濟發展相對遲緩,與這些國家的貿易合作理所當然的會面臨更多的風險,不僅“一帶一路”的實施受阻,而且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發展也會岌岌可危。
3.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難度大
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需要各國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關系,由于“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國家眾多,各國基礎設施建設情況、人才儲備數量和質量、氣候環境都有所不同,在利益方面難以達成一致,因此參與國際貿易的積極性也會呈現明顯的差異,再加上交通運輸系統不夠完善,在物品流通過程中可選擇的運輸方式受到了制約,極大地增加了國際物流的發展難度。
4.物流企業的發展緩慢
物流企業的發展意識以及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都會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國際物流的發展狀態,而我國物流企業的發展時間較短,發展意識落后,經濟實力不強,軟硬件設施建設都相對滯后,不能正確認識“一帶一路”,無法肩負起“一帶一路”賦予的使命,與國際物流的發展需求嚴重不符,在對外貿易活動中花費的成本高昂,給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造成了阻礙。
三、“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有效對策
1.以戰略認同推進貿易合作
考慮到不同國家的政策、文化、自然環境都差異顯著,要想協調好各國的利益關系,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就應立即著手構建溝通和對話機制,將“一帶一路”倡議思想傳遞給周邊國家,贏得他們的認同,促使周邊各國在經濟合作上達成共識,那么各個國家參與國際貿易的積極性就會更高,也會主動克服合作中遇到的難題,進而共同對抗發達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抵制,這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除此之外,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統,以便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將物流信息進行交換和共享,實現對物品運輸期間的動態追蹤,該系統還能成為國與國之間貿易合作的平臺,使得我國企業進入周邊國家投資更加便利,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力度進一步增大,最終形成整體合力,促進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持續健康發展。
2.創造有利于國際物流與國際貿易協同發展的環境
其一,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詳細的劃分,將其劃歸到不同的區域之中,每個區域的物流發展路線要有所區別,需根據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予以制定,這會讓物流發展路線更具科學性和可行性,為物品的傳輸創造了安全的環境。其二,加強對各個國家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主要涉及鐵路運輸系統和公路運輸系統,這樣在進行物流運輸活動中受到的限制就會被大大削弱,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合作也能得以順利開展。在該項工作的實施中亞投行發揮的作用不容忽視,借助其力量來建設交通運輸網絡,致力于覆蓋到周邊各個國家,提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競爭力,促使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真正成為現實。
3.通過雙邊與多邊合作解決協同發展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給周邊國家帶來的發展機遇相當之大,為了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落實“一帶一路”的重要性,可以通過開展雙邊與多邊合作來達成這一理念,在此情況下各國將會對“一帶一路”給予強力支持,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發展也會進入全新的階段。此外,應重點對沿線國家的經濟貿易及物流合作存在的風險情況進行深入研究,并將這些問題納入國際經貿合作談判內容中,為國際間的經貿合作掃清障礙,要積極改善合作環境,完善合作機制,解決國際經貿合作中潛在的風險問題,對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交易成本、管理成本及物流成本等問題應多方協商,妥善解決。如在中亞地區的基礎建設投資中逐步推廣我國的鐵路、公路建設標準,減少當前國際物流換車的麻煩,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可以促進沿線國家的國際貿易發展。
4.提高我國物流企業實力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能否轉化為實在收益,在于物流企業自身的競爭力,需要著重做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方面,物流企業要樹立“一帶一路”倡議理念,提升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識和對沿線國家物流、貿易情況的了解,不斷擴大自身的業務范圍。針對不同沿線國家開通具有針對性的國際物流業務,加快向現代化、國際化物流企業的轉變,在建立現代企業管理體系的同時,加快對國際物流市場的開拓,以提高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對EDI、QR、CPFR等供應鏈管理技術手段的運用,建立既能適合自身發展,又能響應當地客戶需求的運輸管理系統、倉儲管理系統,從而壓縮物流運輸成本,加強沿線國家對于物流運輸安全問題的重視,以滿足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協同發展的根本需求。
結語
總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于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只有正確認識到二者協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有效的應對措施,才能變危機為機遇,在國際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這就需要增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該戰略的認同,加強對外貿易合作,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我國物流企業的整體實力,確保“一帶一路”倡議得以貫徹落實,從而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協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辛曼玉.“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研究[J].物流技術,2015(16)
[2]陳耀.“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內涵與推進思路[J].中國發展觀察,2015(01)
[3]朱玥,曹蕾.促進我國國際貿易物流發展的對策[J].中國外資,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