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需要人文關懷,需要教天地事,育生命自覺。而這一切與主陣地守護者語文教師有著密切的聯系,一個充滿愛心的語文教師,一個善于發現的語文教師,一個非常喜愛閱讀的語文教師,一個不斷思考教育真意的語文教師……將一堂堂有溫度的語文課,一堂堂有情感的語文課,一堂堂智美兼備的語文課呈現給學生。所培養出的每一種品格和精神是會讓孩子們終身受益的。
關鍵詞:愛心;解決困難;色彩紛呈;溫度課堂 ;兒童閱讀習慣
說到語文課,必須要提到一點語文教師,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一張與眾不同的面龐,這面龐應具有太陽光般的溫暖燦爛,應具有月亮般的寧靜致遠,應具有晨露般的晶瑩透徹,應具有花朵般的繽紛與錦蔟……色彩紛呈、諳于變化,主體永遠是一個“美、熱情、浪漫、充滿活力,富于‘幻想。面龐鑲嵌的眼睛要清澈、童話般干凈;嘴唇要微笑、春天般溫暖;聲音要悅耳,泉水般緩急起伏。兒童的心靈是柔軟的,需要用溫暖來呵護,需要用文學來滋養。一個充滿愛心的語文教師,一個善于發現的語文教師,一個非常喜愛閱讀的語文教師,一個不斷思考教育真意的語文教師……所教授的每一節語文課,所培養出的每一種品格和精神是會讓孩子們終身受益的。
一、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的老師,令學生喜愛。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成功的前提。而學生喜歡的教師首先應是從他們的內心角度出發,真正為他們排憂解難,愛心滿滿。在我所教的眾多學生中,曾經有這樣一位五年級男生,頑劣沒規矩,不寫作業,搞惡作劇:五年級之前沒有完成過一次語文習作作業,就是無奈之下讓他抄一篇他都做不到;課上更是無視紀律,與老師頂嘴,拽女生辮子,玩砸炮…..真是讓老師們頭疼傷腦。接手班級之后,我靜靜地洞察他的每一個動作,敏感他的每一個表情,傾聽他的每一句話語。二周之后我開始實施亙古不變的法寶—師愛。我了解到他家中三個男孩,他在家中行二,屬于舅舅不疼姥姥不愛的位置,加上父母年輕,沒正式職業,平時生意忙碌,根本無暇顧及他,他的聽寫生詞作業從不完成,理由是沒人給聽!于是從那一天起我就先從這項容易的學習任務開始,幫助他。把“聽寫的詞語”的作業,用看拼音寫詞語的方式為他提前寫好a4紙上,讓他完成并免去簽字檢查任務,由張老師第二天代父母為你檢查和簽字。條件是:第二天一定要在大家交作業之前給張老師,做到和大家在這項作業上交上保持一致!他瞪著大大的眼睛,第一次感到了老師對他真誠、實效的幫助,第二天他的作業如期而交,雖然錯字連連,但看得出他重視了,然后,我讓他把錯字改過來,并用紅筆標注出來,并為他一頁頁地保存。隔段時間我再把這些錯詞匯總到紙上讓他“吃小灶”。這一舉動極大地溫暖了他外表頑劣,內在孤單的心,錯詞一次比一次少。而班內的其他同學們也被深深地感染著,竟然羨慕起他的“小灶”,羨慕起他父母的忙碌。要得到張老師的“簽名”。沒有想到的是,有一次他忘了沒寫,竟然有課代表幫他隱瞞——補寫,為了他!這項作業在第一節下課后才交給我……孩子們的心是多么純真啊,我被深深地感動著,孩子們也被深深地感動著。這個孩子的轉變牽一線而動了全局,班內縈繞著溫暖與互助;這個孩子變得柔軟了,時常圍在我的身邊,幫我倒水、發作業、聊天。我又適時送他一本由我正式簽名的書《小故事大道理》。就這樣,他在一天天轉變,作文任務也開始完成,雖然字數簡短,語言磕絆,錯字連篇,但表達的情感在變化……有一天,他竟然偷偷放到我口袋里一張小紙條,紙條上赫然寫到:“張老師您比我媽媽還關心我,為我做了這么多事,我不完成寫作業真不應該,我會努力寫好的,我喜歡聽您講課,喜歡學習語文了。我想叫您一聲:‘媽媽。”這小小的紙條,不乏有錯別字的紙條,讓我眼睛濕潤了。這個孩子不訓的心被融化了,溫暖的種子在一連串的事情中悄然播撒在他的心中,作為語文教師所做的這一切幫助、呵護,是多么重要和神奇呀!
二、為學生構建色彩紛呈的語文課,令學生喜愛。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課程,所教授的內容是均是古往今來偉大心靈的智慧集萃;課程的種類又是豐富多樣、各具千秋:口語交際、習作指導、演講舞臺、精讀略讀、綜合性學習……面對一個個天真無邪的、無拘無束的、凈如白雪的兒童心靈,語文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是照本宣科地講解、支離破碎地分析、生拉硬拽地教育,結果只能是枯燥無聊、空大無用,聽之昏昏,學之沌沌。避免這一現象,讓學生喜愛語文課,喜愛你這位語文教師,我認為要推陳出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色彩紛呈的語文課程,將抽象、枯燥、空洞的學習內容通過辯論、模擬、動手制作、師生換位……等教學方式呈現出來。如教學《釣魚的啟示》一文,最后一段中有這樣一段話“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段“道德感言”,讓孩子們聯系自身,從身邊的“不闖紅燈,不隨地扔雜物……”舉例說說班內身邊或自己身上發生的“是與非”的事,并加以理論,接著我將自己也融入其中,自我剖析后,讓孩子們為老師各歸納三點,作為語文教師的基本“是與非”,使得文本中作者感悟的偉大心靈真實地走到每一位學生身邊,親切鮮活地再現。教師本身的參與,深化了課文的言傳,扎實了道德的身教。孩子們搜索著記憶中老師平時的言行,自己和周圍同學的言行。師生共同經歷了“道德的洗禮”。
此外,制作《單元復習手抄報》、《我來上節復習課》、《課前演講五分鐘》、《成語接龍賽》、《習作亮相》、《我班作文集》、《配樂朗讀賞析》、《靜靜地讀故事》……一節節有趣的課堂,一項項有趣的作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興趣,豐富了學習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潛能。王國維曾說:語文教學,歸根要循”真”之途,屢“美”之景,達“善”之境,由認識理性,深入到審美理性,最終落實到價值理性。培養健康向上、善于審美、具有向美人格的學生。這樣的教師怎能不讓學生喜愛!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學生意猶未盡!
三、培養和扎實學生閱讀習慣的老師,令學生喜愛。
一個人的成長,無論是否識字,都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讓人提高素養,成為精神層面的人。一個閱讀素養高的人,就能通過主動、大量閱讀,汲取眾多有益的精神養分,從而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日趨豐盈。學生的成長,更是需要大量有益的精神元素,這些元素主要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生閱讀,尤其是小學生閱讀是為其一生奠定基礎的重要的功課。作為一位語文一線教師,我深感其重,多年來,在培養和扎實學生閱讀習慣上絲毫不懈怠 。學生們愛上了閱讀,愛上了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愛上了課本中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愛上了和語文老師遨游文字的酣暢淋漓。
1、垂范為先,將自己閱讀后的童書列出書單,推薦給學生。把真正適合兒童閱讀,引起共鳴的童書,更多地介紹他們。
2、在班內開展“一書眾讀”活動,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分享:在精彩內容、精神亮點 、寫作技巧、鮮活人物等方面的收獲和思考。
3、結合單元文本的學習,開展“群文閱讀”活動。比如:四年級三單元“走進童話世界”學習中,我帶領學生讀若干課外童話,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發現了童話創作的一些規律:童話發生的時間很模糊,往往是“從前、很久很久,有一天……”童話的人物可以沒有名字,統稱為“國王、王子、公主、農夫、獵人”等等。結局一般是美好燦爛的。而且許多經典結構“王子與公主”型,“夢幻世界”型,“丑小鴨變天鵝”型 。
4、設置班級“知書達理”舉措。為每位學生建立閱讀檔案,發放卡片,將自己參與的“課前演講、故事哥哥、故事姐姐、演課本劇、群文閱讀、一書眾讀、好書推薦、老梁說書會……等等跟閱讀有關的活動記錄在卡片上。達到一定標準的“知書達理”學生,張老師獎勵一本課外書。(班里有我為學生購買的、精挑細選的課外童書若干本,學生可自主選擇一本)
5、鼓勵學生留下閱讀足跡。平時我會很留意地詢問學生看的什么書,鼓勵他們在書中簡單地圈點標注,然后借來翻一翻。“兩天就讀到這了”“這個詞提煉得妙呀”“這符號啥意思啊給張老師講講?”“這還畫了個淚臉,怎么?穿越了?……”哈哈哈,就是這樣的足跡,讓故事走進了學生心里,更讓我了解了學生,師生的情感也在這一個個圈點標注中升華、緊密。洋溢在孩子們面龐上的微笑,讓我深深感受到他們對我的喜愛,對閱讀的喜愛。
6、利用本校晨讀的20分鐘時間,師生共同走進閱讀的世界。鈴聲一響,捧起心愛的課外書,準備好一支筆,師生端坐,在靜靜流淌的輕音樂下走進書的世界,教師的榜樣,給了小孩子很好的引領。
一個語文老師,只有經歷和收獲了學生在兒童時期養成的閱讀習慣,逐漸形成的點點閱讀素養,才能真正體悟到這一切帶給學生切身的甜頭,帶給自己教育教學上的減負!生命不息,閱讀不止。
善待每一位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語文教師,師生沉浸在每天愉快的語文課堂實踐學習中。一個教師,只有當學生喜愛你時,才能真正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藍圖,有的人正自己努力著,而有的人則需要天使的幫助,孩子們,我會努力做你身邊的天使,不離不棄,永遠相伴。
作者簡介:
張立娜 ,1972年4月, 女 ,漢 ,教育專業,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