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福
摘要:語言是教學思想的直接體現,課堂教學過程就是知識的傳遞過程。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傳遞、學生接受知識情況的反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須依靠教學語言。教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和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教師語言的情感引發著學生的情感,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優化是課堂教學效果優差的核心。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其教學語言的優化也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以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關鍵詞:語言;課堂教學;趣味
本人將針對數學教師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優化的策略思考進行如下闡述:
一、教學語言直觀易懂,貼近生活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提升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教師富有哲理和情趣的教學語言,生動形象的比喻,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從而使自己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學會優化教學語言,捕捉最佳的教學時機,達到完美的教育學生的目的和高效的教學質量。要將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多舉例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化陌生為熟悉,化無干為相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語言要風趣幽默,引喻恰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言語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長,數學教師的語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可以激活課堂氣氛,調節學生情緒。二是可以提高批評的效果,讓課堂違紀的同學心悅誠服。三是幽默可以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量,課堂教學的幽默,應和深刻的見解、新鮮的知識結伴而行,教給學生理智,學生會產生會心的微笑,獲得美感享受。再次要風趣幽默,詼諧機智。幽默的語言是一種才華,更是一種力量。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恰當的場合、恰當的時機,巧妙地運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這樣不僅能使課堂氣氛活躍,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事物的理解和感受程度,使學生在輕松、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批評的幽默化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提醒他上課要認真聽講,真是一舉兩得。避免了學生抵抗情緒的產生。有時剛過完節假日,學生上課不專心,課堂紀律不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達到婉轉批評,促其改正缺點的目的。例如,在有學生講話時,可說“今天同學們真安靜??!看哪,一小組保持得最久。”若發現有學生東張曲望,可提醒他“小心!眼珠掉下了可不好找!”若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則問他“你夢見吃漢堡了嗎?味道怎樣?” 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學持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師達到了批評的目的,學生又不會反感,可謂兩全其美。
三、教師教學妙語生花,讓學生學習興趣盎然
沒有無情感的純認識,也沒有無認識的純情感。小學生是天真爛漫的少年兒童,用生動、形象、有趣的教學語言,增加教學語言的趣味性、幽默感,既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教師盡量用生動、有趣的課堂語言來彌補數學教學內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學生能從原以為無趣的課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樂趣,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如“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這樣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同時,數學教學語言有幽默感,可以使講課變得風趣、詼諧,具有一定的藝術魅力。但運用語言的幽默要有深刻的智慧,要讓學生在笑聲中領悟知識的豐富,不能為幽默而幽默,或者一味的取樂。因為對于課堂把握能力不強的老師,面對一群小孩會造成“放開收不回”的尷尬。
有時課堂也可以穿插小故事、順口溜、歌謠、謎語等,使數學教學妙趣橫生,也有利于學生理解接受記憶新知識。比如學習小數加減法的順口溜“小數加減計算題,以點為準好對齊。算法如同算整數,算畢把點往下移”,再比如解應用題兒歌“題目讀幾遍,從中找關鍵;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條件;合理列算式,仔細來計算;一題求多解,單位緊相連;結果要驗算,最后寫答案?!边@些順口的兒歌、順口溜好理解,簡便易記,學生學起來回味無窮。
總之,我們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要特別研究語言的藝術性,要像劇作者那樣在劇本中斟詞酌句、像演員在舞臺上處理臺詞一樣,使學生寓算理于情趣之中,撥云見日,茅塞頓開,增強課堂教學語言的趣味性,點燃起五彩繽紛的智力火花,導演出一幕有聲有色的科學的“話劇”。數學教師要在課堂上不斷的優化教學語言,在整個課堂教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科學、深刻、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親切、自然、充滿情和意,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收到陶冶、激勵和鼓舞。教師要善于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方法訴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靈,才能輕松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達到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