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停的教學改革促使著課堂中培養學生時不能再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注重立體多維教學。數學學科對于每一名學生來說是貫穿于整個學習生涯的主要學科,在小學時應該將學生的數學思維良好的培養形成,這樣才能夠有利于今后的學習生活。通過小學時期對于數學思維訓練的過程,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有著良好的解題思維與課堂學習方法,在這種良好的循環條件下促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思維能力培養;課堂教學
引言:
在對數學的學習中,需要一個嚴謹的邏輯思維,而學生在小學時因為年齡比較小,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思考時沒有形成邏輯能力。但是在幼年時期,是形成邏輯思維的重要階段。那么我們應該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變的活躍起來,通過課堂中的不斷培養,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終極目標。
一、以培養興趣為首要
數學學科的特殊性決定了學生學習態度,因為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經常會感到乏力。特別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并不能集中很長時間,而且數學比較枯燥,沒有語文學科的發散,沒有音樂體育課的樂趣。教師想要培養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要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中發掘學習數學的樂趣。例如,在教學活動中,進入到體積計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做一個立體圖形。在動手操作時,學生對于立體圖形中的概念掌握會非常深刻。提起學生的興趣。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實踐組,通過小組合作方法對知識進行熟悉。在小組實踐時,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也可以培養學生互相合作的精神意念。通過不斷的培養,讓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充分的進行數學學習,進而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1]。
二、在思維中創造思維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并沒有很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思考問題時會用著發散性的思維對問題進行思考,但是大多并沒有真正的理解題目。但是數學是嚴謹且富有邏輯的,所以我們要在學生的思維中培養思維。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應該如何進行教學,以課程改革所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基礎,對于課堂的教學活動進行適當的安排,讓學生在課堂時間中能夠將自身對于數學問題思考提到最高限度。在學生的角度,對于數學是有畏懼心理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創造一個幽默輕松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中不存在畏懼心理。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有疑問時可以大膽的提出,及時解決自身的問題。在傳統教學時,學校都以升學率為目標,進而導致學生的思想出現了不正確的現象出現,學生都會認為,學習只是為了考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是不科學的,雖然在眼前可以確保升學率,但是這種學習方式下并沒有運用到思維[2]。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例如,小學數學中,數形結合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會讓學生在抽象的數學內容中感受到生動而具體的模型。在進行三角形的周長與面積計算講解時,學生對于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定義不能夠良好的掌握,教師在進行三角形的講解時,可以將數學定理變為現實的圖形,在黑板上板書等腰與等邊三角形更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在無形中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對于數學問題思考的能力。
三、以基礎培養數學思維
萬丈高樓平地起,對于數學來說,基礎知識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要將數學基礎視為重中之重,將數學基礎的牢固性重視起來。所以我們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要注重學生對于數學基礎的掌握情況,只有學生的數學基礎牢固,才能夠在教學中訓練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我們不能讓學生具有好高騖遠的心里,在學習中要讓學生的基礎知識形成自身的體系,對于接下來的訓練才能有底氣接受,所以我們要注重學生的數學基礎。在數學學習中,知識過于抽象化,而且內容過多,所以在學習時,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復習與預習重要性。通過形成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加之對數學知識的復習預習,通過這些簡單的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同時,在數學學習時,試題是最重要的,通過課后習題才能夠檢測出學生對于知識是否掌握全面且理解到位[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知識傳授完畢后,要布置適當的作業以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但是課后作業的選擇上要保持科學合理的范圍,不可運用“題海”戰術,這樣對于學生是沒有作用的,教師要在科學合理的范圍內布置作業量,同時選取具有針對性的試題進行布置。在對數學題目進行解答時,學生只有通過自身的邏輯思維對問題進行嚴密的思考與理解,才能夠解除正確的答案。
四、在課堂中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需要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所以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時,我們要一直持續下去[4]。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教材中的內容深入發掘,以教材為基礎,不斷的拓展,不斷的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思考。這樣在課堂中能夠將學生的頭腦運轉到最高速,讓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徹底深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對數學知識創建情景,例如,在對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進行講解時,雞兔同籠是經典問題,所以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將學生分為小組,一組同學扮演“雞”,另一組同學扮演“兔”。讓學生在實例中了解到如何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問題,通過這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可以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數學思維。
五、結束語
數學作為一門主要學科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對于數學思維的極其重要,而且學生在小學時期正是培養思維的大好時期。在小學時期,我們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時要先從興趣開始,以數學基礎為底線目標,通過不斷的練習與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的解題思維與自信心。讓學生對數學能夠充分理解。
參考文獻:
[1]谷曉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散文百家:下, 2016(12):256-256.
[2]田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 2017(4):139-140.
[3]郭俊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 2016, 23(23):19-20.
[4]祁會. 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 考試周刊, 2016(11):103-103.
作者簡介:
高文瑞1991.8女 漢 中國·河南 教研組組長 小學一級教師 本科 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