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芳
摘要:《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觀察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師幼互動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基本表現形態,存在于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表現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領域,并對幼兒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師幼互動行為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核心要素,有效的師幼互動行為對構建互動學習的共同體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師幼互動;日常活動;游戲
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和自信心教師,應在有效的師幼互動中發現幼兒的興趣,了解幼兒的需要,創設適宜的環境,開展有效的活動,促進幼兒的發展。在實踐中,教師們對有效的師幼互動作了許多的嘗試,師幼互動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有老師發起的,也有幼兒發起的。在互動的過程中,我是他們的幫助者、支持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一、在幼兒的交談中捕捉信息生成活動與之互動。
教師要參與到幼兒的“工作”當中去,幫助﹑引導幼兒發現﹑解決問題。即抓住興趣,挖掘有價值的教育內容,與幼兒共同合作學習。教師應追隨幼兒,依據自己對幼兒的細致觀察,從他們的反應中敏感地捕捉其中蘊含的學習價值,給予及時適當的引導。將幼兒的興趣、需求作為生成活動的依據已成共識。
如有一次的認知區活動中,陸希睿在認真地閱讀小圖書,那小圖書中放大的蝸牛形象深深地吸引了他。就招呼別的小朋友與他一起來分享發現的秘密。并交談起來。有的說“我和奶奶一起在地里捉到過”、有的說“蝸牛象螺絲”、“蝸牛是很小的”。顯然對蝸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捕捉這個信息生成了“蝸牛寶寶”的活動。并為他們探索蝸牛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共同討論“哪里有蝸牛?能捉到嗎?捉到的蝸牛放在哪里?并帶著這些問題一起去捕捉。在捕捉的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是他們不熟悉蝸牛的生長規律,一時之間很難捉到,當然是我第一個捉到,就夸張地說,“捉到了!捉到了!”立刻有許多小朋友向我提出了相同的問題,“老師你在哪里捉到的?”然后就更加仔細的找起來,很快有人捉到了,那種成功的喜悅,激動的臉都紅了。捉到蝸牛的小朋友開始觀察。有的觀察放在容器里的蝸牛,那些蝸牛為了保護自己拼命的向上爬。大膽的幼兒干脆放在手心里,摸摸它、碰碰它,有的幾人圍在一起熱烈地討論起來。他們在與蝸牛的接觸中探索到許多秘密。同時 也產生了許多問題,為了讓他們作進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圖書、大小不同的蝸牛、放大鏡、電視機、視頻展示臺、紙筆、油畫棒等材料,很快幼兒投入到查找資料、觀察、畫畫、交流的活動中,整過探索過程,幼兒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的能力,是教師預設活動難以見到的。因此及時捕捉來自幼兒的信息并與之互動,滿足了他們的探索愿望,也幫助他們獲取了表現自己和獲取成功的經驗。
二、在關注幼兒中捕捉參與活動的信息與之互動
對幼兒的行為關注是師幼互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幼兒產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條件。因此每個活動我都非常關注幼兒的信息反饋包括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表情,并作出相應的反應來增強幼兒的自尊和自信。每個幼兒的個性、興趣、需求都是不同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在關注的基礎上,多與之互動,促進發展。
如朱芯億性格內向,不善于與人交往,在游戲活動中更能體現出她的弱點。一次戶外活動時,發現她拿著軟棒塞在背后的褲子里,一個人走來走去。她的內心肯定向往有人一起和她玩“捉尾巴”的游戲,可是就是不肯主動邀請別人。我適時地走了過去問:“你想玩什么游戲呢?”并和它一起玩了起來,她在前面跑,我在后面追,去捉她的尾巴。多次與之互動后,使她感覺到與同伴一起玩的樂趣,慢慢地就融入到幼兒的群體中。這是因為他受到了老師的注意,獲得了和老師、小朋友一起游戲的愉悅,原來的消極行為變為積極行為,并產生了參與活動的動力。
在對他們的關注中,尋找有教育價值的內容,隨機用適宜的形式組織活動并參與活動。這也是促進幼兒發展的良好的師幼互動。如在另一次的戶外活動中,楠楠的流星掉在了樹叉里,他怎么拿也拿不下來。這時,馬上有人告訴老師。有好幾個幼兒也聞聲圍了過來。發現這種情況,我抓住“如何取下流星”適時地地進行了師幼互動:“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流星從樹上取下來呢?”劉橙析上去拼命地搖著樹,想把它搖下來,可是不行,那個流星還是牢牢地卡在那里。有孩子說:“我來用沙包扔”。說完拿著沙包就扔起來。別的小朋友也跟著扔起來。扔著、扔著,流星真的掉了下來。這時孩子們大聲的歡呼起來:“成功了!成功了!我們真的成功了!”在這整過過程中,他們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和現有的工具,努力的提出各種設想,實驗設想。失敗了也毫不氣餒。終于在他們積極主動的互動探索下,獲取了成功掌握了有關的經驗,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愉悅。而我就給他們提供了時間、自由嘗試的機會。
三 與幼兒的情感交流中捕捉信息與之互動
情感交流是一種心靈的交匯,人們只有在相互相信、尊重的基礎上,才會把自己的想法和對方進行表達,進行相互的交流。孩子同教師之間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在孩子碰到困難時,給以鼓勵,讓孩子始終有一種動力:我一定能行!在他們體驗到成功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品嘗成功的樂趣。情感的互動可以讓孩子在愛的滋潤下養成自尊、自愛、不怕困難、樂于探索的良好品質。
師幼互動包含著智慧的激發,經驗的交流,情感的共享,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對方的支持。在這樣的互動中,教師不是以從上至下“傾瀉”或灌輸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兒童,而是一種哺育,一種滋潤。師幼互動滲透在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教師時時都要保持一種教育理念:尊重幼兒,理解幼兒、關注幼兒,把視線保持在和幼兒統一的水平上。要讓幼兒隨時看見教師的眼睛,在這種心靈的交匯,情感的互動中,使幼兒積極展現自己,學會生活,學會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