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淇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仿真演示實驗的開展克服了傳統物理實驗中實驗抽象、具有危險性、物理實驗器材短缺、學生時間緊等缺點,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
關鍵詞:高中物理;信息技術;仿真演示實驗
1 高中物理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實驗、自主進行探究性實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精神。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我們學生的學習 。
1)高中物理實驗過程中依然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不注重實踐技能培養。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重視提高學生的分數,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實驗教學過程中關心高考物理考綱中的內容,要求學生熟記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和實驗結論等,對于創新性實驗設計的題目,學生很難靈活運用知識進行解答 。
2)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一類是傳統的演示實驗,教師操作實驗,學生觀察實驗,完成實驗報告。這種實驗以教師活動為主,學生參與不積極,很難體會到實驗的樂趣。另一類物理實驗采用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逐一講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和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講解重復實驗,驗證物理公式。這種實驗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也不利于學生進行創新性實驗。
2 仿真演示實驗實施過程分析
動量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每年高考試卷中都有涉及這方面的題目,是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動量守恒定律主要講述相互作用的物體,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或者受到的合外力為零的情況下,物體的總動量保持不變。動量守恒定律適用范圍比較廣,小到微觀的粒子,大到宏觀的天體。動量守恒定律廣泛的適用范圍和動量的四性(矢量性、相對性、系統性和同時性)決定了其內容比較抽象,學生難理解,高考丟分比較多。
實驗理論依據 本實驗的理論依據是動量守恒定律,仿真演示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1)物體碰撞前后受到的合外力為零;2)不同條件下物體的質量和速度都要記錄好,平拋運動的小球在平拋方向上是勻速直線運動,水平方向的合外力為零,滿足動量守恒定律。
優化教學策略 本實驗主要采用分組―合作教學策略和探究―發現教學策略,全班學生每六人為一組進行仿真演示實驗。學生自主探究影響動量守恒定律實驗的因素,不斷地改變實驗參數進行多次實驗;記錄每次實驗數值,運用計算機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整理;掌握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和實驗原理,并學會應用到日常生活中,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演示實驗教學過程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每組學生面前的電腦中播放視頻:小時候同學們都比較喜歡玩碰碰車,碰碰車前面都安裝有厚厚的膠皮,所以怎么碰也不會壞;兩個雞蛋從桌子上掉下來,掉到地面的雞蛋摔碎了,但是落到海綿上的雞蛋完好無損。提出問題:演示一下兩個質量相等的小球在碰撞過程中,動量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帶著問題,學生開始進行動量守恒定律實驗。
2)仿真演示運動和靜止的物體碰撞后動量守恒。首先演示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有兩個質量相同的鐵球A和鐵球B,鐵球B保持靜止,鐵球A在碰撞前的速度為v1,發生碰撞后,鐵球A和鐵球B的狀態是怎樣變化的。接著演示兩個質量不同的鐵球A和鐵球B,鐵球B保持靜止,鐵球A在碰撞前的速度為v1,發生碰撞后鐵球A和鐵球B的狀態是怎樣變化的。每組學生都需要多次重復這兩種情況并記錄好實驗數據,計算這兩種情況下動量的變化是否遵從動量守恒定律。
3)仿真演示兩個運動的物體在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斜面下滑的小球在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在電腦中模擬實驗桌進行斜槽固定,安裝過程中注意保證斜槽末端和導軌保持水平,也就是保證小球平滑地從斜面滑入導軌平面。仿真操作鐵球A和鐵球B在碰撞過程中動量守恒。首先,設置鐵球A和鐵球B的質量和位置坐標,設置摩擦因數為零(光滑沒有摩擦力)的軌道,設置軌道的長度。其次,把鐵球A和鐵球B分別放在直線軌道的兩頭,以相同的初速度進行相向運動,發生碰撞后記錄鐵球A和鐵球B的速 度;然后把鐵球A和鐵球B放在直線軌道的一頭,鐵球A在后面,鐵球B在前面,但是鐵球A的初速度大于鐵球B,記錄在運動過程中鐵球A和鐵球B發生碰撞后的速度分別是多少。最后,多次改變鐵球A和鐵球B的質量和初速度,重復進行以上兩個實驗,記錄實驗數據。
4)彩色小球運動碰撞實驗。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物理實驗興趣,仿真實驗設置紅色和綠色兩個固定在彈簧上的小球,紅色小球不動,設置綠色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紅色小球方向運動并碰撞紅色小球;碰撞后,紅色小球和綠色小球交換速度,紅色小球開始壓縮彈簧運動后,又向反方向運動并碰撞綠色小球……紅色小球和綠色小球不停地交換速度,不停地碰撞。學生設想這兩個彩色小球會不會一直這樣運動碰撞?
5)學生整理實驗數據,利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總結仿真演示實驗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動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評價、教學內容的評價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在本次仿真演示實驗中,學生動手動腦設計實驗過程,通過不斷地改變實驗參數(小球的質量、運動速度和運動距離等),記錄實驗數據,總結實驗結果,自己推導出動量守恒定律,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并且熟悉了計算機軟件相關知識,鍛煉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 自主學習作為一種現代化學習方式,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具備的一種能力。自主學習就是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實際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策略、自我控制學習過程、自我評價學習效果等。在高中物理仿真演示實驗過程中,學生根據實驗內容和實驗原理設計實驗過程,并且不斷改變實驗條件、實驗變量等,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
參考文獻
[1]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等.“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1999(2):3-9.
[2]李璐.虛擬仿真實驗室應用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9.